你知道在今年新學年度開始,全球首創的新住民語言課程要上線了嗎?
教育部在 6/25 發布,今年 8 月開始,除了原有的本土語言課程(台語、客家語、原住民語),將增設新住民語文課程並納入國小必修,所包含的國家語言有越南、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及菲律賓,學生可在本土語言與新住民語文中選一種必修,這項政策宣布後引起了巨大的騷動,對立的立場也相互爭辯著。
家長憂慮:新住民語言課程將壓縮英文、本土語言學習空間
政策公布後也引起了部分人的反彈,首要的質疑是新住民語言課程可能壓縮到國際通用語言:英文的學習空間,現在的社會中競爭愈發激烈,英文無疑是人生競賽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武器,新住民語文課程成為小學必修後,是不是反而讓台灣的小孩從小就輸在國際競爭的起跑點?
在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認為將新住民語言納進小學必修中,勢必會壓縮早已式微的本土語言發展,現在已經愈來愈多人不會說台語、客語、原住民語了,若再納入新住民語,本土語言的發展空間必將縮減,甚至會面臨文化斷根的情況。
打破歧視:百花齊放的多元文化展現
但實際上新住民在台灣社會中卻是飽受歧視,經過台北車站大廳看到席地而坐的東南亞籍人士,你與同行的朋友會對他們做怎樣的評論?搭火車經過中壢站時,一群東南亞籍人士上來,你是否覺得他們的「香水」很臭、說的語言很吵?你曾經想過與這些外國朋友說話嗎?那又為何看到歐美臉孔的人又迫切上去與他們交談展現你的英文能力呢(甚至對方也不一定是英文母語人士)?
文化斷根:誰的「本土」文化?
當我們崇尚歐美文化、貶低東南亞文化,強調孩子要有國際競爭力(到底是哪個國之間的際呢?),甚至在講本土文化可能流失時,又曾想過,「本土」是誰的本土?當新住民文化被排除時,是否意味著我們並不認同新住民作為台灣本土文化的一份子?為了重建新住民第二代子女與母語文化的連結,新住民語言課程的增設其實也展現了台灣社會的多元文化、文化關懷以及溫柔同理。
那你又是怎麼想政府所增設的新住民語言必修課程的呢?歡迎到粉絲團在貼文下與我們一起討論,一同關懷台灣這片土地發生的大小事吧!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