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然而用電影產業來綜觀全球時,「奈萊塢」(Nollywood)-這個出自於奈及利亞的電影產業,目前的電影產值超過 59 億美元,僅次於好萊塢跟寶萊塢,而電影產業的產值甚至佔全國生產總值的 11 %,靠著奈萊塢,奈及利亞超越了南非,成為非洲經濟第一的國家,就來看看奈萊塢怎麼創造出這樣的奇蹟吧。
從小成本開始做起
奈萊塢的興起大約在 1990 年代,當時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相當低廉,一部片甚至不到 10 美金,當時的版權觀念並不盛行,盜版相當猖獗,因為預算很少,所以一開始的奈萊塢的作品有許多都是抄襲其他 IP 的內容,缺乏特效、技術的成品充斥在市場中。
即使如此,電影創作者們依舊持續的創作,隨著產業的發達以及科技的進步,以及多年的經驗累積,現在一部電影的製作平均也到 7,000 ~ 12,000 歐元不等,基本上已經足夠做出一部水準中上的作品了,時至今日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像是帶有家庭關係寓意的《Chief Daddy》、探討犯罪與人性議題的《The Arbitration》,劇本的豐富度以及演員的表現都不輸給好萊塢的電影。
觀賞 VCD、DVD 的習慣
能夠發展電影產業的國家並不少,就台灣國片來說,即使近幾年都發展得不錯,不論是劇本、拍攝手法都有所進步,然而票房依舊是無法超越院線片。
奈及利亞相對台灣,網路、科技進展較慢,而促成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在於:民眾的觀影習慣,許多人習慣買 VCD、DVD 回家看,電影院在當地是昂貴的消費,奈萊塢看準這點,將一開始的播送平台選擇在電視,先建立起大眾對於奈萊塢系列電影的興趣,慢慢地隨著產業的進步,以及生活水準的提升,再將客群往電影院。
這樣的策略,使得奈萊塢的作品從電視平台到電影院都有很多人觀賞,也讓政府跟相關企業願意花錢支持,使得它們能夠持著廣大的客群,繼續做出更高品質的電影。
給予人民一個舞台
當初在設定什麼是「奈萊塢」時,被定義做「電影產業中所有奈及利亞製的電影總稱」,奈及利亞本身就是一個富有多元族群的國家,在這塊土地上,有人講英語、約魯巴語 (Yoruba)、豪薩語 (Hausa)、伊博語( Igbo)等,這些都是生活在奈及利亞的族群之一,而電影給予這些不同族群的人機會,只要有製作團隊、腳本,就可以向政府或相關單位申請經費製作自己想要的電影,題材幾乎不會受到限制,電影則成了一個展現創意、文化特色的舞台。
因為對於多元題材的寬容度,以及民眾對於電影產業的支持,近年來奈萊塢的題材也漸漸走向國際,像是《Invasion 1897》講述英國殖民時期的貝南,人民如何靠自身力量抗爭威權,或是登上 Netflix 平台並入圍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Lionheart》,講述商人世家在面對困境如何靠智慧解決商業危機,如果不是靠民間和官方的支持去投入文化產業,這樣的成就是很難達成的。
奈萊塢從一片成本 10 美金到現在與好萊塢、寶萊塢並列成為世界三大電影產業,如果少了大眾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與支持,很難達到這個目標,即使科技發展先進的台灣,這樣的成功案例也十分值得我們反思,學習如何進取。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