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改編了真實社會事件的樣貌,讓觀眾更能帶入劇情中,而今年五月,台灣首部用政治人物的「真實姓名」做成的權謀懸疑電影 ──《幻術》,將 319 槍擊案重新詮釋,讓觀眾透過電影來了解整個事件的始末。
用真實姓名點名政治人物
以往我們看到的政治電影,大部分都是用化名或是虛構的方式去設計劇情,《幻術》將李登輝前總統、陳水扁前總統、呂秀蓮前副總統、宋楚瑜、連戰等與 319 槍擊案相關的人全部重現在大螢幕,甚至連馬英九前總統和蔡英文總統都有出現在劇中,這些人在總統大選期間的利益糾葛,透過電影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撲朔迷離的真實事件
2004 年的總統大選可說是台灣民主政治上的轉捩點,當時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與國民黨候選人-連戰,競爭著總統大位,在當時藍綠雙方勢均力敵,過程之中,陳水扁不斷攻擊對手的不當黨產,卻與被稱作「黑金教父」的李登輝關係良好,連戰也在美國智庫會議表示支持一中原則,雙方衝突不斷,直到 319 槍擊案發生到陳水扁以 3 萬票的差距當選。
從旁觀的角度無法理解背後的利益關係,到底槍手是受到誰的指使、兩派候選人之間是否有互通有無、每個人說的話背後又隱藏著什麼,透過劇情發展讓我們更能知道整個選舉的脈絡。
踏出國片實驗性的一步
以往國片的內容多以賀歲喜慶、書籍改編為主,討論社會議題與政治事件的電影相對少數,隨著近年社會氛圍越來越多人願意討論、理解社會現實,也讓不少影像創作者願意用不同的形式去呈現,像是講述多元家庭與親情的《誰先愛上他的》、用純樸動畫描繪台灣過去 30 年轉變的《幸福路上》、敘述甘草人物面對社會無奈的《大佛普拉斯》等,用著不一樣的敘事手法讓我們更了解台灣。
《幻術》是第一部植入真名真姓的台灣電影,這樣的創舉在過去是無法看到的,這個做法不只反映了團隊想要了解、還原事件的決心,也只有在這樣開放、願意溝通的社會風氣下,才能有這樣實驗性的作品出現。
一般人或許會覺得政治離自己太遙遠,然而透過影像的形式將真實事件改編重現,讓我們從娛樂中發現社會樣貌,或許這樣就值得了。
(文章電影劇照由費思兔文化娛樂提供)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