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那 0.1% 的收視率,獨家比真相更重要?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由立志突破台灣普遍電視劇題材的公視出品,將現今存在於台灣的社會議題真實呈現,透過兩年前發生的「無差別隨機殺人事件」,帶出加害者家庭與被害者家庭的複雜關係,集結法律、精神疾病、家庭、勞工權益與媒體亂象,一層層揭開事件發生的始末及角色心理。

在此不對劇情多做解釋,但是我對其中一項現象感到特別共鳴:不論是媒體或是聽眾人,為求關注、求快速,真相是什麼似乎都不用在意了。

IMG_4475

如《我們與惡》一部中多次捕捉出媒體爭先恐後搶頭條的畫面,第一槍響起,若不跟上就沒甜頭吃,為了比同行高那微不足道的 0.1% 收視率,換得的卻是一則則不經證實的結果,沒辦法控制的輿論,有多少人成為聳動標題下的受害者;真相永遠比搞笑影片帶來的關注更少,又有多少渴望為報導真相而奮鬥的人,在現實的壓力之下變成只要求高點閱率的謠言散播者?

IMG_4477

自從電視與智慧型手機普及後,人們的使用習慣從報章雜誌轉至影像或網際網路,所有資訊皆仰賴電視新聞、媒體及他人編輯發表的文章。我們能用輕鬆的方式吸收前幾世紀的人一輩子都獲取不了的知識;但在此同時,也衍生出看似無傷大雅、實則深深影響著你我的亂象。

IMG_4478

假新聞處處可見,一方面是多數媒體為求點閱率及曝光率,急於將熱門頭條上呈給觀眾們享用;另一方面是,公民對此消息感到認同,不經任何查證單純相信媒體、轉發分享,道聽途說,讓非真實的資訊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在大眾眼前,造成錯誤的觀念與對人的評價深根在觀眾心中。風潮過去後,這些新聞雖然被遺忘,但那些被傷害過的人陰影卻還在。

IMG_4476

「解決傷害最好的辦法是善後和預防。」

《我們與惡》目前雖才播放兩集,裡頭的議題卻是值得深思的,我們都知道要避免仇恨就要減少紛爭,再一次次的挫敗之中獲得省思,用愛去預防。

但是,社會往往選擇以謾罵代替了解事實,傷害已經造成,現實無法更改,與其透過謾罵獲得那短暫的優越感,花時間好好了解另一層面的真實是多麼重要,這是不論帶風向者的媒體或是實際吸收的閱聽眾們,都該好好檢討的真相。

不可轉載
Alba
忙碌的應屆畢業生還是要隨心生活啊
忙碌的應屆畢業生還是要隨心生活啊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