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的最後一天》:面對親人的自殺,我們可以不只是出一張嘴

還記得前陣子的系列短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嗎?短短幾集裡探討了不少當今的議題,從升學主義、親子關係,一直延伸到家庭、婚姻甚至是整個社會。每當提到這些話題,人們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說法,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即便是開播了一段時間,討論熱度仍居高不下。

看完這系列短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詞出現在《茉莉的最後一天》,母親看著茉莉遺照,無奈地說:「當時她站在陽台,不小心就掉下去了。」這句話帶給我不小的衝擊,但是比起大家熱烈撻伐母親扭曲的價值觀,我更想討論的,是茉莉的死。

在那天來臨之前

永遠沒辦法得到母親的肯定與愛,長期承受著來自家庭巨大的壓力,對茉莉來說,她早就在腦海裡模擬過一百次死亡的樣子。其實茉莉很愛她的生命、愛她的家人,也特別愛她的母親。她想結束的是痛苦,並非生命。

purchase-reauisition-5b5ec589e074a

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真正完全體會另一個人的痛苦。在面對挫折與困難時,每個人的反應、能承受的也不同。所以即便是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也許都不該用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經驗強行加在別人身上,認為自己能接受的,別人應該也能接受。

「這樣不能解決問題,你應該要樂觀一點,往好的地方想呀。」「你離開的話,家人朋友都會非常難過的!」這些勸人要好好珍惜生命的話語,對他們來說就只是無用的口號而已,聽不進去、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碰得自己一鼻子灰。

對這些正處於極端痛苦的人,生命的結束,就代表一切都跟著結束了,所有的是非恩怨也跟著離開,就某種程度來說,它的確是一個選擇。

所以先別急著去否定,或想扭轉他們的負面想法,因為他們並沒有做錯。人在極度痛苦的時候,尋求讓自己能解脫的方式,並沒有錯。我們能做的,是理解、接受與陪伴。理解他們正處於非常難受的階段,接受他們會有想結束生命的念頭,並陪伴他們。讓他們在需要的時候得以依靠,但並非去干涉他們的思考和選擇。

劇中母親運用高科技儀器,從茉莉的視角看世界,也體會自己對女兒造成的痛苦。但很可惜的是,我們往往在事情發生後才試著理解,想盡辦法去彌補,這些平時就可以做好的努力,被延後到一切都來不及。

她的最後一天

劇裡茉莉最後選擇了離開,在一個平常的夜晚,擦乾眼淚,爬上欄杆一躍而下。母親悲痛、憤怒,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女兒這麼做。但是對茉莉而言,這一躍換來的是解脫、自由。

下載

是誰殺了茉莉,或許是母親的高壓教育,讓她走向絕境。但也許不只是家庭,整個社會對人們期望是永遠沒有盡頭的,當一個人的努力沒辦法得到肯定,甚至沒辦法停下來,暫時享受努力換來的一點點美好,那麼怎能有力氣前進呢?

面對摯愛的離開,其實並不需要責怪他們不珍惜生命,也別認為他們太傻想得不夠多。或許只是我們不清楚,在結束生命之前他們堅持了多久,反覆思考了多少次。我們無法替他人解決他們面臨的痛苦,也沒有權利干涉別人的生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每一個選擇都沒有對或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 紀伯倫《先知》

片尾茉莉含著眼淚對母親說:「媽咪,謝謝。」她想謝謝的,不是母親帶給她優渥的生長環境,或是聰明的腦袋,而是謝謝母親最後願意理解,並真正接受她的離開。 茉莉痛苦的最後一天,也許是許多人正在面對的每一天。別忘了對身邊的他們說聲:「雖然我沒辦法懂你的痛,但是沒事的,我知道你辛苦了。」

安心專線  0800-788-995

不可轉載
Can see
相信生活只是一種幻覺。
相信生活只是一種幻覺。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