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會打開這本書,僅僅是因為書名《便利店人間》,念起來很好聽,頗有一種日常的詩意。
這本書從一名 36 歲,在便利商店打工長達十八年的女性,惠子的視角出發,她從小就是一個和大部分人不同的孩子,當所有小朋友在公園為了死掉的小鳥哭泣的時候,她直覺想把小鳥「烤來吃」;當老師在講台上情緒失控,而全班鴉雀無聲時,惠子衝上前去,扯下老師的裙子,只因她曾從電視上播映的電影中看過這個「能立刻讓女性安靜」的方式。
這樣的她,從別人的反應裡,漸漸發現自己原來是一個「錯的人」,像卡在社會大喉嚨裡的「異物」,需要被排除。所以她開始盡力模仿起身邊的人,包括講話的語氣、微笑的方式、得體應對的話術,並且進入便利商店打工,用完美的標準流程生活著,直到她的存在,顯得那麼恰當而正確。
社會化,就是一種練習恰當的過程
我想,作者村田沙耶香想寫的,其實是每個人都經歷著的「社會化」的過程。惠子這樣描寫她成為世界的零件的那一天:
「歡迎光臨!」我發出聲調相同的招呼聲,欠身行禮,接過購物籃。就在這一刻,我第一次成功地化身為世界的零件。我覺得在這一刻新生了。身為世界正常零件的我,就在這一天,確實誕生了。
我們或多或少也都經歷過這樣一個,發現自己的「不恰當」,而努力想要變得「恰當」的時刻吧?第一次在群體中講出合宜的玩笑;第一次穿上正式的套裝,參加第一場面試;第一次和情人的家人吃飯,還仔細地挑了禮物;第一次其實不開心,但說「沒關係」;第一次一邊被擁抱一邊忍耐。
從小到大,我們都一直在練習,成為一個合宜的人,要隨和而謙虛、要溫柔而聰明,不要隨便傷害別人的感情;要準時畢業、要有穩定的工作、該結婚的時候就結婚吧、買一棟房子、養出另一個像你的,正常而乖巧的小孩。
所以才非得修好不可;如果修不好,就會被正常人給剔除。
好像不如此的話,存在於這套秩序之外的,就都成為不正常的零件,「明明只是想要在那裏什麼不做、靜靜呼吸而已,但所有人都會來干預你的人生。」這是來自書中的另一個「異類」白羽先生的吶喊。
在便利商店打工,也可以是一種想要的人生
網路上有很多書評認為,這本書是對太過於「標準化」的社會提出質疑和抨擊,企圖顛覆「正常」和「不正常」的標準。但我有不一樣的想法,目前 36 歲、在真實世界中也的確在便利商店打工多年的作者村田沙耶香,在書籍的內頁安排了一段話:「這是一封給便利店的情書。」甚至在芥川賞頒獎典禮那一天,也是在便利商店打工下班之後,才匆忙趕去領獎;在書籍大賣之後,也沒有因此辭去便利商店的工作,目前仍繼續在便利商店工作。
或許這樣一種「正常、標準」可以依循的規則,這是她熱愛的生活方式吧?她不推翻、不張揚,只是想在世界的齒輪裡,好好的過活。
有趣的是,在這樣一個所有人都渴望一圓夢想、出人頭地、自有一番事業的現今,用最平凡且規律的方式生活著她,反倒又成為一種「奇怪」了。
我很喜歡這樣迷人的反差,「一個總是格格不入,卻渴望恰當活著、運轉得當的女性,卻寫出了一本轟動正常世界的小說。」反覆思考,好像一種蹺蹺板式的寓言,也讓我真正開始思考著,恰當或不恰當之間,如何定義的問題。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