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場演講,有人問我說為什麼要把插畫作品做成立體書,我其實沒有很認真思考過這件事情,因為創作的時候,重點不是在作品的形式是什麼,其實一開始並不會知道,在英式的教育裡,通常都是先從大範圍去搜尋想要製作的主題,然後慢慢把範圍縮小,最後針對選定的主題再做細節的分析與資料的補充,作品必須要有脈絡,你必須說得出它的起承轉合。
我開始製作起立體書是因為一個無心插柳的畢業製作,這一切就又要回到我當插畫家的起點,在英國留學插畫碩士起。在我製作出《東方快車謀殺案立體書》之前,我對立體書沒有太大的認識,覺得這是門很深的學問,甚至聽到同學裡有人說想要做立體書,我還在想說你瘋了嗎?這很難耶,但沒想到自己最後也是踩了一個坑。
我一開始只是想要製作一個「互動」的繪本故事,因為受到之前的兩個專案影響(其中一個包括《兩扇門》),我想要打破一般的閱讀形式,我希望大家可以用不同的閱讀方式,讓故事變得更有趣。在這個以「互動」為主軸重點下,我找了許多不同的方式表達,包括桌遊、APP 遊戲、互動式動畫等等,但在製作時間的壓力下(只有三個月),這些我個人單獨都無法完成,我遇到了瓶頸。
這時候教授給我建議是說再多去找找不同的元素來參考吧,於是我開始大量收集不同形式的文宣、書籍等,這時候我發現一本很有趣的書,叫做 The Building,作者是一位美國插畫家 Chris Ware,他把一棟房子裡四個鄰居的家庭故事拆成 14 種形式的印刷品來訴說他們的故事,我這邊講印刷品是因為這 14 種形式包括報紙、DM、手冊和書籍等等,讀者不用按照順序可以隨機閱讀,閱讀完你就可以看懂他說的故事。一拿到這本我就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閱讀方式。
我們每天接觸到的閱讀模式不是只有書本,有信件,有傳單,有網路,插畫家 Chris Ware 把這些不同的形式都融入在作品當中變成一個有趣的作品。我也希望我的作品是有趣的,是用不同的形式呈現的。所以我就想說那我把故事的場景架構起來閱讀如何呢?這時候又遇到另一個問題:「我要用什麼樣的故事呢?」
用什麼樣的故事我沒有猶豫太久,我直覺就覺得要用偵探類型的故事,偵探類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互動的故事,閱讀的讀者藉由作者留下來的線索一一追查,有的讀者在作者揭曉兇手前就已經可以自己推理出來,只是偶爾需要往前翻複習一下資訊或是可以能的伏筆。
我把這個理念跟教授說的時候,她覺得很棒,但是我跟她說我不可能寫出偵探小說,於是她就建議我說那你去找幾本著名的小說選一本出來做好了。最後,我選擇了阿嘉莎・克莉絲丁Agatha Christin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東方快車謀殺案》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他這個案件是發生在火車上面,所以要怎麼把這個火車建構起來呢?該是直接建構一個模型呢?還是做成一本平面的書呢?但我希望場景是真實的而且好收納的,模型無法收納(也寄不回台灣),平面書場景不夠立體,所以我試著把兩個元素加在一起,最後就變成了立體書。
我到這一刻才真正踏入立體書的世界,小時候有做過立體卡片,手工書本也很常製作,但是要做成一本立體書感覺是一個挑戰,我很慶幸生在一個有 googl e大神的時代,國外的立體教學影片很多,也有出專門的立體結構製作(雖然也沒有很多),然後開始研究、實驗,做出幾個模型之後給周圍的朋友選擇閱讀方式最方便的。
當然製作期間一些拉里拉扎的事情,還有遇到一些突發狀況就不多談了,總之,我算是半隻腳踏入立體書的領域了。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