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剛好日夜顛倒的時差,我採訪了在美國的台灣插畫家 Cinyee,與 Cinyee 的這番訪談也有如她的畫作一般,她許多有趣的想法,她的繪畫風格多變,卻都很細緻,更重要的是許多畫作都傳達了人生的寓意,或者是把長篇大論的訊息呈現在一幅畫上,是這點吸引了我,讓我明白原來用「插畫」也能夠很有深度的去「訴說」、「談論」某一件事!
(以下粗體引號內為插畫家 Cinyee 的回答)
大學畢業後慢慢「復健」,找回荒廢多年的創作才華
從小喜歡藝術、畫畫的 Cinyee ,小學時的塗鴉到中學時的漫畫,但那時她沒有顯露出未來會成為藝術家的光芒,在升學主義的洪流與家中傳統觀念的灌輸底下,直到大學她都未正式開啟自己的創作之路。
當時家裡希望我把畫畫當成興趣就好,也告訴我說畫家謀生也不容易、社會地位也不高,吃不飽、餓不死等等,對應那個圖文畫家也都還沒流行起來的環境,這些話讓我覺得非常有說服力……。
然而在經歷了四年「認真讀書」的大學生活,與畢業後的求職歷程,經濟系畢業的 Cinyee 對於這些相關工作卻都提不起興趣,於是她決定重返繪畫的領域,進入了一間獨立小型的遊戲公司擔任 2D 美術,這一待就是三年,在這裡磨練著自己,慢慢找回手感。
停筆四年後又要開始畫,連自己都難以說服,挫折是一定有,可是從沒想過回去做經濟系相關的工作,就是好好的練習,會掙扎,然後開始慢慢畫、把手感找回來。
我大概花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復健」,我稱這個狀態叫「復健」,因為太久沒畫畫,手都廢掉了。我也不是抱持著一定要做甚麼工作,只是想要畫得更好,所以有計畫性地去鍛鍊自己的畫技,養成每天畫畫的習慣,有一陣子甚至很勤快,在上班前會早起畫個一個小時。
在 2D 美術工作磨練三年,出國讀插畫碩士圓夢
三年後,Cinyee 申請上了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的插畫碩士,關於出國念書,她非常有想法,她一直想要接受繪畫的專業訓練,只是不知道是哪個時點的未來。
我想出國念書,但不是因為現在不知道要做什麼而去,這樣我覺得很浪費人生,所以要等到很確定知道我要的是什麼的時候才會去。在工作的那段時間,我也在了解自己喜歡的繪畫領域,工作到兩年之後我發現我想要畫一些更實驗性的作品。
談到 Cinyee 申請馬里蘭藝術大學的過程,我問她為了申請而繪製,後來受到廣大網友喜愛的作品集「二十四節氣」,她告訴了我許多這個作品的緣由和細節。
會選擇「節氣」為題是因為要申請西方的藝術大學,我認為東方文化會是有吸引力的題材,而且這個題材比起四季、星座等已經有許多人做過的主題,不會太冷僻又很有新鮮感。
與節氣結合的動物,有些是在找資料的時候在七十二候中有提到,我覺得視覺上那種動物能提供多元的元素,我就會採用,但是蠻多節氣是沒有適合的或者是重複的,就是我自己補上,畫上自己想畫的,再去配這些動物適合哪個節氣。
看過許多 Cinyee 的作品,我發現她喜歡將畫作與文化與社會議題結合,因為大學時給她的批判性思維和就讀插畫碩士時曾上過為文章繪製插畫的課程(Editorial Illustration),讓她持續挑戰著與裝飾性、美感性強的插畫所不同的類型,用一張插畫用視覺傳達出最完整的訊息。
Editorial 插畫訓練到的腦子部位跟畫重視美觀的圖不太一樣,畫同一種的畫太久也是會膩,兩種交錯著畫可以調適一下,我現在也還在學習,可以 challenge 自己,我覺得蠻有趣的。
已經做過許多題材的 Cinyee,說起未來想要嘗試的創作主題,她翻了筆記本上的清單,她平時就想到了有好多好多想做的題材,這些題材我聽了也覺得非常有意思,如果也畫成像二十四節氣那樣的插畫作品那真的太酷了!
想做的蠻多的耶!比方說我很想畫「塔羅」,或者是比較少被畫成插畫的東方素材,像是穴道、面相等,但這些訊息量都很大,還需要再去做研究,這些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大家會有興趣但卻沒有很多人去把它們具體的畫出來。
第一個繪本創作《Stone of Youth》,傳達秘密訊息的紀念品
在 Cinyee 眾多的作品中,如果說「二十四節氣」作品是她插畫之路的開始,那麼繪本《Stone of Youth》則是另一個里程碑,因為它是 Cinyee 插畫碩士的畢業製作,也是她第一次挑戰繪製一個完整的繪本故事。這個繪本的題材特別,寓意有許多的層次,除了一望即知的神話、大自然的涵義,更深一層的面向是──這是創作者人生某一段回憶的紀念品。
《Stone of Youth》中「想追求卻不屬於你」、「想守護卻徒勞無功」的情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為何會選擇這麼微妙又細膩的情緒作為主題呢?
因為我當時就深陷這種情緒,以前都沒有遇到過,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樣的情緒,然後是靈感來找我的,突然腦海中就閃過這樣的感覺「就像小偷想要偷取青春之湖中的魔法石」,畫面也就這樣進到腦海中。
這個故事是反映我的真實人生經驗,書中的湖中精靈、魚、鳥、青春之石等等都對應到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事物,然後我用「加密」的方式把這些事物融入故事裡,要經過「解密」後才能知道事件的原貌。
Cinyee 告訴我《Stone of Youth》可以讓讀者用自己的經驗去代換故事中的事物,「想追求卻不屬於你」、「想守護卻徒勞無功」的可以是愛情、友情、夢想、信念等等,讀者們用自己的經驗閱讀這本繪本,所得到的就會是它們自己最獨一無二的故事。
之於 Cinyee 訴說這個作品背後的故事對於她而言是非常私人而且親密的事,在畢製或者是要跟別人分享這個作品時,讓她一度因為不知道應該怎麼描述而覺得困擾,終於在作品完成一年後的現在,她漸漸知道該怎麼去解釋《Stone of Youth》這個作品。
故事大架構剛出來的時候,我有拿給一些朋友看,很有意思的是,我原本覺得大家應該都要站在「湖中精靈」守護的立場,結果也有人站在「小偷」的立場,我發現會因為每個人的個性、經驗不同,而讓這個故事有不同的「主角」。
另外,這個故事裡是沒有真正的「壞人」,也有人說「小偷」是不是因為受到了湖中精靈的吸引,「湖中精靈」的形象也有點「女巫」的感覺。
我試著問 Cinyee 誰是她在故事裡的化身,她笑著反問我:「你覺得我把自己放在哪裡?」或許這就是這個故事奇妙的地方吧!化身成為了故事裡的誰,只有自己能夠去感覺。
她的那個反問讓我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窺《Stone of Youth》的全貌 ,我好想知道,我的人生經驗、情感會為這個故事做出怎麼樣的註解呢?對我來說誰更像主角、誰又更像是反派呢?
訪問的最後,Cinyee 回想著一路走到終於成為插畫家的這段旅程,雖然接案事業剛起飛,還不算是穩定,但已經成功說服了當時反對她以繪畫為業的家人,顛覆了他們覺得藝術家不足以謀生的印象。
在這些年的努力不懈,除了有繪畫的才華,更用知識的理性、生活的感性去挑戰自我,走出了一條很漂亮的藝術之路,對於剛開始工作,也同樣在探索、挑戰著自己、想證明著自己的我來說是很大的激勵,聽完了這些我更喜愛這位來自台灣的創作者,她的畫作魔力來自於筆觸、神話寓言色彩,更來自於她最與眾不同的人生經驗!、
更多關於 Cinyee :Facebook、Instagram、websit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