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15.2016

EVERYDAY OBJECT:踏進 Eric Chiu 的物件世界

EVERYDAY OBJECT 是個生活品味刊物,也是很多人探索世界的一個方法。「一直待在同樣的地方會使靈感陷入瓶頸。當每天接觸的、看到的東西都一樣,不論是生活或者工作上都會令我感到疲乏。所以即使現在有家庭有小孩,期望每年至少還是能出一次遠門。」在星期六的咖啡廳裡,EVERYDAY OBJECT 的創辦人兼總編輯 Eric Chiu 和我們分享他心目中關於時尚、生活、和旅行的意義。

 

首先和我們分享一下成立 EVERYDAY OBJECT 的故事吧。

我在紐約求學及工作總共四年多的時間,很喜歡且深受當時的生活影響。紐約和很多歐美大城一樣,愛漂亮是全民運動。台灣人擁有很多美麗的東西,但比較不在意「整體」生活風格。生活風格跟打扮得漂漂亮亮不太一樣,你的房間可以亂七八糟,然後每天精心打扮出門,但回家後還是回到一個亂七八糟的房間。西方人比較注重整體,從早上睜開眼睛後所吃的東西、住的環境、身上穿的衣服、到去做的事情等他們都同等重視,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

不過在過去四、五年間台灣在時尚及生活美學方面進步了很多,關於服裝的販售渠道和資訊平台都是大躍進。我 2009 年剛回國的時候台灣連快速時尚都沒有,那時真的感到很缺乏生活流行相關的資訊。回國後的第一年我主要在大學教書,到現在都還在教其實,後來也上過班。但由於對之前在紐約的生活念念不忘,所以我想了想能最快最直接地跟大眾分享資訊、影響大眾的方式還是媒體,所以萌生了做一個以內容為主網站的念頭。

就這樣成立了 EVERYDAY OBJECT,一開始我的每日生活就是早上七點起床,寫兩篇,晚上睡前,再寫兩篇,就這樣過了一年。

1

一天四篇的產量很厲害耶,都自己寫嗎?

對,都自己寫,也只有我啊(笑)。第一年做媒體真的不能怎麼樣,沒有讀者、沒有商品、沒有廣告主,什麼都沒有,所以只有一直努力增加內容。不過一年之後 EO 就漸漸有起色,所以其實這段時間過得還算快,在慢慢累積並有了固定的流量、讀者後,也就開始認真的考慮將 EO 變成一份正職。我已經忘記題目是什麼了,不過大概是這樣(又笑)。

 

請具體形容紐約的生活風格。

紐約風格不像美西或中部這麼休閒隨性。我比較享受都市型的生活,所以我不太習慣太輕鬆、太愉快的氛圍。因為從小在台北長大,我比較喜歡快節奏、比較擠,並且便利的生活。歐洲對我來說有些過於拘謹,到義大利或英國你看男生上班族的西裝都帥得跟什麼一樣,同時也緊得跟什麼一樣,然後上班前一定要喝Expresso 之類的,是相當複雜精緻的生活哲學,也真的有點太帥了。帥是帥沒錯,但我覺得有點太辛苦。

我覺得紐約就比較介於台灣跟歐洲之間,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注重但又不會太極端,這樣的環境和節奏我覺得滿舒服的。

 

之前在紐約時住哪個區?

我住過滿多地方,基本上曼哈頓下面的中間、東邊、西邊都住過,但那時候因為比較年輕,所以還是比較喜歡住在 downtown,加上我個人也沒那麼愛戶外活動,所以其實中央公園沒去過幾次。

 

但中央公園很漂亮耶!

絕對很漂亮,但我比較喜歡…逛街。紐約 Soho 是我覺得世界上最好逛街的地方,全世界好逛的地方我大概都去過,Soho 對我來說是最棒的。這個地方什麼都有,任何一個品牌想進美國都會先進紐約Soho。你如果哪天旅行時看到一個很棒的品牌,常常不久後 Soho 就有販售點了。

 

EVERYDAY OBJECT 的風格很多元且生活化,而旅行和皮革似乎是其中出現率非常頻繁的兩個主題,有特別的原因嗎?

這其實是我的個人喜好。我以前沒做過媒體業,一開始並不知道讀者想要什麼,但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買東西、穿得漂漂亮亮去旅行、再去當地買喜歡的東西,這三件事情最讓我開心,而這些也就囊括了最常在EO出現的幾個主題了,而從結果來看我們的讀者確實也喜歡這些事情,所以到現在也繼續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在努力。

我們叫 EVERYDAY OBJECT,好的生活應該是由各個物件所組成的,包括穿的鞋子、家裡用的電器、傢俱等等。心理精神的層面先不討論,這些不同的物件組合在一起,的確可以讓生活更快樂。我們是一個物質的網站,名字就叫 Object,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介紹各種能提升生活品質、讓你更快樂的物件。同時也希望這西東西是能負擔得起的,所以 EO 的網站裡幾乎沒有任何精品。台灣的精品資訊其實滿豐富的,不需要多我們一家,我們希望介紹的是讀者所不知道的事物。

2

我們先吃東西吧,平常習慣喝咖啡嗎?

最多只能拿鐵咖啡,不然我會睡不著。不要說喝茶跟咖啡,我連喝可樂都睡不著,很痛苦。

 

難怪產量這麼高,晚上都不用睡覺。

對啊喝可樂就夠了,或是晚上去吃中餐也可以,中餐不是都習慣配茶嗎?一喝就睡不著。

 

說到吃的,請推薦我們三個最近喜歡去的餐廳或是店家。

這個回答會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帶小孩的現實版本,我一星期大概吃三天鼎泰豐,第一因為我喜歡吃,第二我住天母所以需要在停車方便的地方吃飯,我現在大概每天五點就吃晚餐,六點接小孩。我兩個小孩都非常小,所以在面對他們之前我真的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因為接下來連續三個多小時都需要照顧跟陪伴他們,所以每天的吃飯時間對我來說是個沈澱、休息的時刻。

再來第二個版本,如果沒有小孩,等等我需要一下時間,現在竟然想不到沒小孩能去哪了。

 

哈哈哈,生小孩是計劃中的事嗎?

是計劃沒錯,但真的生出來跟想像還是不太一樣,即使只是去吃個飯也變得需要考慮很多事情。生小孩之前我也是很喜歡過人生的,有小孩以後真的是想幹嘛就不能幹嘛,像今天這個咖啡廳平常根本不可能來。

 

那去電影院呢?喜歡看電影嗎?

很喜歡,我是那種一部電影可以看一輩子的人。我很喜歡天才雷普利,現在很多產品都數位化,所以人擁有的物件其實少了許多,滿無聊的。我喜歡五、六零年代,那個年代的科技已經起步,但尚未發展成熟,所以當時的男人身上是一堆配件,天才雷普利就是一個那樣年代背景的電影。

 

那我們回到旅行來好了,旅行對你生活或工作的影響是什麼?

即使現在全球化,每個國家、每個城市還是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所以還是有出國的必要,如果可以的話。一直待在同樣的地方會使靈感陷入瓶頸。當每天接觸的、看到的東西都一樣,不論是生活或者工作上都令我感到疲乏,所以即使現在有家庭有小孩,期望每年至少還是能出一次遠門。我說的不是去東京、香港那種旅行,因為那跟台北還是太過相似,而是能到達比較不一樣的環境和文化。

 

在服裝週的四大城裡,除了紐約你最喜歡哪裡?

應該是倫敦吧。因為米蘭和巴黎雖然是時尚之都,但撇開這點的話其實他們就是很義大利跟很法國,倫敦相較起來更國際化更多融合的東西,所以看個人目的,如果希望能同時體驗當地和國際的東西,倫敦和紐約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另外如果以消費者的觀點來說,美國這個國家打折季的折扣比較重,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逛街的人,然後每年只能去一個城市的話,去紐約就對了。在台北可能打八折就算打折,極限大概六折。但紐約的打折常常是五折起,過了一個月後再加上20-30%的折上折,到季末常常都變成 80-90% OFF了,所以即使是幾萬塊的單品也買得下去。

3

有線上購物的習慣嗎?

我會。我自己也做電商,所以很習慣在網路上買東西,我線上線下的購物比例大概是八比二左右。

 

那把前面三個最喜歡逛的餐廳店家用三個最喜歡的網路購物平台取代吧。

好啊,第一個是瑞典的線上男裝選物店,Très Bien。它並不在最大城斯德哥爾摩,地點較偏但因為選貨的好品味,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還是不錯的。我滿常在那買東西因為他們有許多我喜歡的牌子,甚至有一些我根本不知道的品牌,而且因為歐洲可以退稅,它寄到非歐盟的國家可以直接幫你減掉20%。

再來就是SSENSE,如果不用考慮價格 SSENSE 應該是世界上最好逛的電商了。他們的商品太完整,簡潔的頁面囊括了來自全世界的精品和獨立品牌,而且我有注意到SSENSE的折扣季非常短,大概一個月就結束了,所以許多平常捨不得花錢的東西可以趁打折時去買。

最後一間我可能會選 East Dane,Shopbop的男人版。因為有Amazon的資源,所以他們的物流服務非常的強。

 

你看雜誌嗎?

我這個人比較網路派,所以閱讀也是線上居多。我很喜歡一個德國的居家網站叫Freunde von Freunden,居家類雜誌我比較偏好歐美,如果你看台灣的刊物常常會發現刊登的家都是新的,很乾淨很空,相反地歐美的家拍之前當然也會整理一下,但你看得出來這個家是有人住的,是有生活的痕跡的。比起裝潢我更有興趣的是不同的人所選擇的傢俱、各種生活用品。裝潢會隨著時代潮流改變,我比較喜歡運用各種擺設及物件來營造整個空間的氣氛。

每天必看清單中還有義大利的 Designboom。它很前衛,但做這行就是要看前面一些的東西,才會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接下來消化這麼多資訊。我不喜歡看當下最熱的話題,我喜歡四處尋找有潛力成為下波流行的事物。

我也喜歡美國的 Inventory Magazine,但很不幸地它上個月休刊了,這本雜誌常介紹些很冷門的獨立品牌。如果你不太喜歡跟別人穿得過於類似,可以常看這類網站。

 

除了媒體外,EVERYDAY OBJECTs 也有推出同名品牌的商品,像是包包、腕錶等。請問你們怎麼決定想推出哪些產品?還有什麼產品是你們有興趣製作的?

身上會穿的、生活用得到的都有可能。有一項產品是我們一直很有興趣,就是鞋子。規劃其實好一陣子了,但還沒到達滿意、可以推出的階段就是。

我滿喜歡在 Kickstarter 推出新產品,因為可以接觸全世界的人,能得到的迴響也比較多元些,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代理商及媒體。

 

對三年後 EVERYDAY OBJECT 有什麼目標或具體成長到什麼樣貌嗎?

我比較保守,加上我們是獨資,所以我的目標不會是要擴張到什麼地步,但我會期望能在喜歡特定風格的族群間繼續發揮影響力,如果喜歡這類型的東西,我期待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EVERYDAY OBJECT,也希望能和更多的品牌共同設計和創造不同的構想和產品。這是我們這個小小團隊的短期目標,我們不太設定長期目標的,所以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把我們正在做的事做得更好。

img_9535

Interview: Laura Cheng
Portraits: Kadosa Yuan

不可轉載
黃黃傑
WONDER品牌創辦人。相信提出疑問、多思考才會進步。深信服飾產業能有更好的作法,所以開始了自己的品牌。
WONDER品牌創辦人。相信提出疑問、多思考才會進步。深信服飾產業能有更好的作法,所以開始了自己的品牌。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