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23.2016

《你是好孩子》|那些在成長時期的傷,都不痛了。

看電影前已經先看過書了,三個故事主軸卻又隱隱串在一起。

記得讀到第二個故事,我抱著書哭了好久好久,再在某一天若無其事將書介紹給一樣喜歡閱讀的母親。

我不知道事後她讀了沒,但這是我愛她的方式之一。

電影將三個故事穿插,沒有明確的表示三個故事都在同一個地方發生(或許是電影我沒注意到,但小說有)

三個故事卻有很多主角,不同的年齡層,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我們會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遇到與另一階段的人,在其中發生的事。
即使是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主角,但或許你曾經是其一,或許是其二,或許你身邊正有人經歷你不曾經歷的那段故事。

是很有力量的小說,電影也不遜色。

海報用兩個擁抱,再再震撼觀影者,直接了當的表達,這會是一場治癒的過程。

只是日本電影的手法多半仍是內斂,不會用爭吵或者其他的方式直接表達要傳達的寓意,卻能夠轉個彎讓你看到自己就是被擁抱的人。

而且是很深藏的傷口,你藏好的,甚至不願為人知的,就硬生生在稀鬆平常的劇情中一點一滴發酵,然後簡短的對話,不說破的台詞,溫暖你。

※以下內文 都 是 雷,尚未觀看的人請謹慎評估是否要繼續閱讀。※

一個新老師,對上一群四年級的學生,顯然就是會造成混亂的班級。

老師在其中扮演很真實的人性,他想做好自己的職務,但他對自己的認知也不過就是一個「教育知識的人」。教育知識以外的,他想努力卻也束手無策且毫無方針。
但也因為認知不同,對自己的期許及出發點不同,他無法站在小朋友的立場去看待自己在他們眼中的身分。有一幕是教務主任突然要男老師蹲低,告訴他這大概是四年級學生的身高,要他感覺在這些孩子的視角,大人是不是會讓他們感到害怕的距離。

他試著關心下課後遲遲不回家的男孩,他才發現原來有更多他不知道的迫不得已,即使鼓起勇氣向對方的父親提出要求,卻也只是遭男孩的爸爸斥責。

班上的學生越來越難控制,各式的嘲弄霸凌在其中發生,他感到無力。

如果我們都用大人的方式解決與孩子之間的問題,是不是很容易變成更無解的對立呢?大人忘記自己還是孩子時的心態,孩子根本不懂大人的世界呀!

直到男老師的小姪子在男老師感到疲憊時,下意識地擁抱了男老師,這個舉動在孩子之間是如此輕鬆,長越大的我們卻越吝嗇。
有時候生活壓力再大,過得再辛苦,我們都知道只有自己能解決跟面對。電影前段男老師在向女朋友抱怨在學校遭遇的不公,女朋友也只在乎自己提案竟然要被人坐享其成,我們都只顧著自己的煩惱,我們也知道最後還是要自己面對這一切,但我們都會有情緒希望能夠被安撫。

是不是一個擁抱,能勝過抱怨後的無聲,以及我們相愛卻不知道如何幫助對方的無力。

第二個故事我自己最喜歡,或許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太衝擊。

她在外人面前盡力扮演好媽媽角色,卻總在一些不經意的舉動中透漏她與自己的女兒保有距離,女兒乖巧聽話卻不太向媽媽撒嬌,一個先生在外地工作獨自照顧女兒的母女間,不應是如此。
果然畫面一轉,回到家她就準備用暴力處罰女兒,打罵的畫面真實叫人心痛,看得出媽媽出於嚴厲但又像有些許的情緒失控在其中。

親切的鄰居媽媽總能對自己的兩個小孩萬分耐心,總掛著笑容面對著孩子跟所有的情況,即使偶有的調皮也採言語勸導,下一秒又好像沒發生過一般,相信並放手讓孩子自主。

這兩個角色的安排,或許除了要鋪陳後面的情節,也或許是她想向這樣的媽媽學習,她還是期許自己能夠是這樣的媽媽。她會一再選擇接近,是代表她認同,她也知道自己缺乏鄰居媽媽身上的溫暖與包容。

果然劇情一轉,在鄰居媽媽家中,女兒不小心闖禍了,當她一站起來但壓抑住自己的情緒時,小孩卻早已記憶當自己闖禍時,媽媽又會一陣拳打腳踢,馬上抱著頭在地上大哭。
這情節讓她手足無措,或許是害怕鄰居怎麼看待,也或許是發現女兒如此懼怕自己,沒有人希望自己愛著的人,是這樣看待自己。只是我們常忘了審視自己的作為,現在卻如此殘忍地上演。

原來自己打罵女兒時,孩子是如此的可憐。

卻沒料到下一秒,鄰居媽媽抱住了她,問她是不是曾經對她做過很過分的事,告訴她,她也是。
接著的沉默壟罩著女兒哭喊「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孩子的恐懼是未經包裝的,如此真實反映。不得不說本片的童星們演技都很到位。

原來鄰居媽媽與她都是家暴的受虐兒,鄰居媽媽在當時有一個附近的婆婆會保護她,即使她的父親毫不留情對婆婆怒吼多管閒事。這一段串起男老師為了保護被父親要求五點之後才能回家的男同學,當時男同學的爸爸也喝斥著男老師。
大人們的行為,是不是影響著孩子?如果男老師願意挺身而出繼續保護那位男同學,男同學就可能成為這個溫暖的鄰居媽媽;但如果男同學也只是被放任一切長大,就和這個媽媽一樣,帶著陰影無法去愛自己的兒女,變成惡性循環。

但不懂得如何去愛,沒有錯。或許是沒有人教導我們,或許是我們接收到的負面多於被愛的溫暖,讓我們沒有機會練習。

「你是個美人胚子。」這是鄰居媽媽表達關愛的一種練習,是那個婆婆保護她的時期,會對她說的話。

婆婆的故事又串聯到第三個故事,一個疑似有失智情況的婆婆,與抓到她忘記付錢的超市店員,還有一個自閉症的男孩。

自閉症男孩經過婆婆家會有禮貌地打招呼,獨居的婆婆溫暖的回應稱讚,也或許是這個稱讚讓男孩每次經過更記得要這麼做。甚至答應進到婆婆家,婆婆不過度男孩也只是走馬看花,直到那個超市店員衝來道歉,擔心自閉症的兒子給人添上麻煩。

這一段故事很平靜,之後也看到婆婆一起參與班上的活動,總是溫暖和樂,就像曾經救贖了鄰居媽媽的那個婆婆。這個婆婆的孤單被救贖,店員媽媽的慚愧被消除了一些,自閉症孩子多了一個人的關愛。

沒有人不樂見如此,就像男老師被姪子的擁抱釋放心中的困擾及壓力,找到新的方式與調皮的學生們相處,並提出要他們回家跟家人擁抱的作業,卻意外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曾經被家暴所影響的鄰居媽媽,她接收到婆婆的愛,於是相信愛是能傳達能分享的,所以真心愛著自己的子女,所以希望別人也能夠學會如何去愛,並告訴與自己一樣的人,其實並不孤單。

本片的節奏因為三個故事的切換,倒不會顯得冗長或者沉悶,也因為是三個故事的發生,劇情上也稱得上緊湊。可每當故事發展到「情緒」的時候,會用當時角色的情緒做留白,將情緒的渲染做得更深入。
像是家暴媽媽進行處罰時,打罵女兒的動作跟女兒的哭泣求饒;輕微失智的婆婆與自閉症男孩的打招呼,自閉症男孩的行為表徵以及婆婆的稱讚,婆婆不覺得男孩不同於別人,男孩在婆婆這裡不再那麼難面對他人;四年級學生間的各種情況,因為一次尿褲子而不斷被嘲弄的男孩,在調皮的同學接二連三甚至群起嬉鬧說要上廁所,突然的情緒爆發,老師夾在其中的混亂。

無論是我們一再想避免的情況,還是我們疏忽的小小關懷,張力足夠卻不誇張,就像是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的畫面,如此真實。

最後畫面伏筆停留在被規定五點後才能回去的男孩家門口,男孩在老師開出回家擁抱家人的作業後,倔強的向老師回答能夠做到,但神情說明了一切為難。
老師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夠透過這個舉動感受到愛,但老師終究不是身處其中的孩子,對孩子而言,自己的爸爸只會打罵自己,無力改變甚麼。

應該說孩子的認知裡,沒有改變。在我們還那麼小的時候,我們的世界或許會幸運遇到一個人拯救我們,但我們不知道自己能為自己做甚麼樣的改變。

我們不知道老師有沒有挺身而出,就像我們也常說不知道能為這樣的家庭做甚麼,能為這樣受家暴的孩子做甚麼?

或是,你願意為這樣的孩子做甚麼。

不可轉載
Mrs.L
說故事的人。說著速食愛情的故事;說著公主病的故事;說著工具人的故事。生理女性,年齡是謎,喜歡攝影跟吃甜點;性向是謎,戀愛經驗無以奉告,用第三人稱在找戀愛對象。
說故事的人。說著速食愛情的故事;說著公主病的故事;說著工具人的故事。生理女性,年齡是謎,喜歡攝影跟吃甜點;性向是謎,戀愛經驗無以奉告,用第三人稱在找戀愛對象。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