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13.2016

《台北電影節─ 一起走過的路》幕後特輯

今天要跟大家聊得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嚴格來說只是一連串的影像與聲音的混合。今天要跟大家聊得是由我拍得關於第18屆台北電影節的影片,名稱為《台北電影節──一起走過的路》

或許表達的方式不是太好理解,卻是我接觸這屆台北電影節後立刻想到的畫面,當台北電影節展開的片刻,我就畫好了分鏡。如果還沒看過,請點播放鍵: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P9-TEn4gY[/youtube]

其中只有三個場景,每個場景都人在行走,甚至是騎腳踏車,如果把這三個場景與行走的人融合一起,便恰恰解釋了《台北電影節──一起走過的路》例如:第一個場景松山菸廠,由於第18屆台北電影節的首賣會辦在這裡,因此這是我們共同的起點,我使用較多鏡頭來解釋觀眾來自四面八方。

第二與第三場景則是新光影城與中山堂,為電影放映的主要地點。新光影城將畫面變暗兩次是因為我們看電影的光有三個層次,第一是影廳外部的光相當強,所以沒有調過代表我們剛來到電影院,而第二個較暗的部份則乃進入影廳電影還沒開始的亮度,有光,但偏暗。第三就是電影開始後影廳必須關閉除放映機外的光源,這個鏡頭或許不太容易看懂,但隨後接續地快速劇照拼接,則是告訴大家這項概念,也是告訴大家電影開演了才會接劇照,而第一張與最後一張正式這屆的開閉幕片,若當下沒有看出來──你現在知道了!

其實,拍起來相當幸運,因為拍攝的光影跟人物都是現場直接抓就拍,運氣很好地捕捉到我想要的情緒,而在中山堂騎腳踏車而過的畫面,是我最喜歡的一幕。整部拍下來的感覺有點像紀錄式電影,因為利用了當時的光與人,我將與影片無關的人拍得像有關,這是《台北電影節──一起走過的路》的最大樂趣,每一個鏡頭都因他們而有了情緒。

影片中的音樂則用李斯特·費倫茨(Liszt Ferenc)的『匈牙利狂想曲』(Magyar rapszódiák)我認為電影本身就是一種狂想曲,再加上銅管更具號召力,因此選用了由銅管吹奏的『匈牙利狂想曲』

未來會有更多影片產出,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 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

不可轉載
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
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從原創內容出發,讓觀眾看到由台灣獨立自製的故事,目前台灣處於不願製做屬於自己文化的意識形態,而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則是希望以原創數位內容做出改變,並利用網路與社群媒體相關媒介來完成屬於台灣的文化。合作,請聯繫screenwriterleo@gmail.com
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從原創內容出發,讓觀眾看到由台灣獨立自製的故事,目前台灣處於不願製做屬於自己文化的意識形態,而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則是希望以原創數位內容做出改變,並利用網路與社群媒體相關媒介來完成屬於台灣的文化。合作,請聯繫screenwriterleo@gmail.com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