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10.2015

台灣人走向國際不是夢,只需要把你的「厚臉皮」技能點滿

giphy

《TO》導讀:作者立馬度,27 歲女生,目前在新加坡網路新創公司工作,之前任職於台灣物聯網公司。在新加坡工作的日子,讓她體會到東南亞國家,在軟體、創新上強勁蓬勃的力量,以及大眾對新創公司與台灣人稍微不同的看法。

最近在某個研討會上,碰到一個三十歲左右,「白手起家」、在新加坡擁有多家連鎖店餐廳的老闆。大家好奇他是否有個堅強的富爸後盾?「我不是田僑仔!」他大聲說道。在大學,他原本念的是機械工程,一心一意想要幫父親重起爐灶、再建家族事業的威風,於是大學一年級非常努力,全部科目都拿 A。沒想到他父親看了成績單,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家族事業不需要他幫忙,鼓勵他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形容他聽到爸爸這麼說的時候:「突然眼前一片黑暗,一瞬間我都不知道我該做什麼了。」反覆思量之後,他決定要開餐廳,開一個賺錢的餐廳。於是他開始「逢人就說自己開餐廳的夢想」,「真的是逢人必說喔」,他強調。不但聽取別人的建議也尋找機會,最後終於得到一位長者給的第一桶金

他拿到這寶貴的第一桶金時,心情十分激動,詢問長者是不是因為自己把開餐廳的願景講得太好了,長者緩緩回答說:「不是耶,你其實沒講得特別好。」

「只是我想說,在我年輕的時候,要是有人願意在金錢上支柱我,讓我能夠做我想做的事情,應該會很好。」長者說

「雖然拿到錢的原因跟我想的不一樣」,他搔搔頭說,「但要是我沒有厚著臉皮一直逢人便講的話,它也不會發生了。」他說。後來他的第一家餐廳成功了,開始展連鎖店,現在成為多家精華地段餐廳大老闆

我遇到他的時候,他人正在台灣徵才。徵的不是餐飲業的服務人員,而是程式設計師。為什麼?

「有天早上起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天哪,我不到三十歲就有這麼多餐廳,我都可以預見我三十歲之後的生活,會是怎麼樣了!』」「是怎樣?」大家問。「就是擁有更多餐廳啊!你不覺得很恐怖嗎?難道我一生就這樣一直開餐廳了嗎?」他仔細思索之後,又開始著手投入餐飲業軟體的研發,致力提供餐飲業者一個理想的、好使用的、負擔得起的、不用被抽成並且自己可經營的外帶平台

另外一個北歐的好朋友,也不到三十歲。在半年前,他曾經詢問我,一本有關「如何能夠拿到好成績」的書,在大中華區是否會有市場,因為他正想要著手寫一本。我想了想,大中華區畢竟還是考試升學當道,類似的書籍推陳出新,實在沒有把握他再寫一本是否能賣。他聽了以後沒有多說什麼

沒多久之後,他的書出版了,先是在北歐大賣,開始北歐高中與大學的演講邀約不斷,接著這本書竟然也要在「南韓」出版了,然後緊接著竟然在「荷蘭」也簽了約

這些國家看似一點關聯也沒有,究竟是如何辦到的?他說:「雖然你說大中華區沒把握能成功,但我翻遍北歐相關書籍,發現內容和品質都不是很好。造訪的幾家書局,跟店員聊過之後,大多人都很興奮地表示市面上欠缺一本品質良好的『如何拿到好成績』的書。

「我本來就對這個主題有些想法,做了一些研究之後就開始寫了。

「我在寫的同時,一邊也開始跟身邊一些人討論和分享我的書。後來就有朋友把我完成的書籍引介到一個出版商。這個出版商在五年前曾經出版過一本類似的書,反應非常好,因此他們也恰好正在尋找下一本學習和考試相關的書籍。看了我的書之後,我們一拍即合。

「這本書出版之後,在北歐的反應很不錯,但我也想要推廣到其他國家去。這時我看到一個北歐的著名的心智訓練師,也是一位暢銷作家,他的書在全世界大賣。我原以為是他在北歐的出版商替他打開了海外市場,沒想到致電給該出版商之後,發現竟是另一個機構在處理這件事的。

「這個機構由世界各地、具有出版界工作經驗的人組成。他們對自己所在國家的出版業十分熟稔,如此點對點、形成一個遍佈世界的出版網絡,互相推薦品質好、適合當地又有潛力的書籍。

「所以我就打電話去給這個機構在北歐的代表,介紹我的書。那家公司對於我這本書在海外市場的開發也很有興趣,就接下了這個生意。

「不久後,他們在南韓的代表就找到當地有興趣的出版商,荷蘭接著也找到並且迅速地簽了約。海外市場的拓展發生地比我想像中還要快。

「我還在撰寫這本書的時候,同時也與我 MBA 的幾個同學分享這件事情。在出版之後,一個中國的同學,與中國出版業熟稔,也願意接下這本書在中國出版的翻譯、共同作者以及負責人。

若「說」讓你感到不舒適,那就對了!

新加坡開餐廳的朋友、北歐寫書的朋友,他們的成功看起來都不費吹灰之力,貌似十分簡單,但其實都是一連串,不在舒適圈中、「不舒服」、持續「說」給別人聽而得到的機緣。
開餐廳的朋友「逢人必說」自己的志向,尋求建議以及機會,我們有幾個人能把這件事情看得容易、做起來簡單

寫書的朋友,從「說」出自己的想法,到書店訪問、提筆寫下第一個字,直至最後終於出版,雖然對該書做足研究、傾囊相授,都也沒能把握書能賣,但還是把自己的想法不斷「分享」給認識的、不認識的、他認為對於該書的出版有助益的人。我們能有面對茫茫未來的不確定性,卻在當下就毅然決然開始投入、並且鼓起勇氣說給別人聽的勇氣嗎?最後書在北歐賣了,看似就是不錯的結局了,如果他沒有再繼續「說」下去,毛遂自薦地找到海外代理商,這本書恐怕就永遠停在北歐了。

每個靈機一動的想法,都是中樂透的機會

身為六七八年級生,我們比五六年級生更容易掌握世界最新的脈動,更能認同新的科技以及新的商業模式。於是六七八年級生,身在人間處處彷彿都有銀三百兩的時代,看著光鮮亮麗的人群,或是異軍竄起的商業模式,一天到晚我們都被「Inspire」,心底也時常冒出新的想法:「咦,如果這樣做不知道可不可以?」這些念頭,就像標準的「靈機一動」的圖案:一個人左手比著食指,右腦上出現一個燈泡:「I’ve got an idea!」

每個平凡的日子裡,我們總是不時冒出幾些好點子或是目標,冒出好多燈泡。有時候是重複的一顆燈泡一直出現,但亮完幾秒我們又被身邊的事情轉移了注意力,於是它又暗淡了下來;然後它就不見了,等待下一次被啟動

其實燈泡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不是因為我們不在意,而是我們仔細思考之後,思考地「太仔細」了,所以總是難有一個「終於要開始了」的契機;或總是怕「分享給別人聽的時候被挑戰或否決」,因此總是覺得「似乎可以再想想、想清楚些」;又或是覺得「容不得一個失敗,但又還想不到它如何能百分之百成功」,所以躊躇不前、難以開始。

成功,不一定都要十年磨一劍

在新創公司裡,每天不斷有人離職,因為自己也出去新創了公司。小時候常聽長輩說,那個誰白手起家、吃了多少的苦,終於成就了今天的社會地位。通常長輩說的「那個誰」在成功時已經是四五十歲了,但現在你一點也不會訝異要是曾經跟你同窗的那個誰,在二三十歲就有了一些不凡的成就

其實我們,每次看完誰寫的書,覺得自己也有不錯的主題可以寫一本;欣賞完上傳影片而爆紅的素人音樂家,覺得自己似乎有能力來一段;看了某個新生代編劇的劇,覺得自己好早已前就在腦中醞釀過的劇情,彷彿也能落筆成章,而且不比他差;用了某個 app,突然靈機一動覺得自己也有不錯的主意,似乎能夠打造營收不是上億,至少也有個五千萬的 app。

臉書、各種唾手可得的通訊軟體,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塑造自己想塑造的形象──自己就是自己的公關。分享吃喝玩樂者有之,更多的是成功的訊息:「在歐洲總經理面前簡報還回答了二十分鐘的問題」、「要負責公司的台灣區了」、「跟客戶在香格里拉談了一個下午(再附上一張香格里拉餐廳與咖啡的照片)」、「馬拉松般的美國 Business Trip (附上商務艙照片一張,桌上有紅酒)」。本來是個不怎麼平凡的人,看了這些光鮮亮麗的訊息,也不禁要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已經要落後了。

「說」是「做」的第一步

我曾經對於「創業家小聚」這種讓新點子分享交流的平台感到驚訝,因為「這樣其他人聽完你的點子,怎麼保證他們不會把點子偷走,自己完成呢?」詢問了正在創業中的馬來西亞朋友,他笑著說:「有這種想法是很吃虧的。」 「世界那麼大,其實你能想到的點子,其他人也一定想過,只是『有沒有開始做』、以及『怎麼做』的差別而已。」「講出來,聽聽別人的意見,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其實是有益無害的。

「而且在說給別人聽的過程中,不可能每個人都認同你的想法。這些不認同的聲音,就成為你整頓你的想法、理順你邏輯與脈絡的重要依據。把創業想法講給別人聽,當然不會像聊天這麼輕鬆,其實是滿有壓力的。但是講完之後,只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別人認同你了,說不定還想加入你的團隊;一種是別人不認同你,但你從他的回應中又得到寶貴的資訊,可以更進一步。

這篇文章講到這裡,並不是要曉以大義,或是接著要說自己完成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業。我就跟大部分六七八年級的人一樣,在這個不知道正在醞釀什麼的世界裡,每天動了許多念頭,燈泡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點都不節能減碳);思忖著目標與成功似乎很近,又彷彿很遠。在臉書上,和大家一樣,可以什麼都不說,也可以找件事情把自己寫得光鮮亮麗,讓其他人驚慌,然後看著其他人的成就,自己也驚慌。〈話說怎麼還沒有人研究臉書造成的驚慌呢?

有個人乞求能中樂透,求了十年之後,佛終於站起來跟他說,先生,您請先去買張樂透先吧!買樂透或許就是一個離開舒適圈、讓人不舒服的事情。其他人的成功看起來總是意外又簡單,輕描淡寫的背後,是多少在「艱困圈」中不顧一切努力的結果

我們不要以為一切都是這麼簡單的,但也不要以為一切都很難。一切都是簡單但又需要一些把握:其實就從「說」開始。例如把自己的履歷整理好、打點好、給大家看過之後,得到建議,改到人人都說好;接著寄到人才顧問手中好好介紹自己一番,有禮貌地開口詢問是否能見面聊聊──後來某天你找到了很喜歡的工作,大家會覺得你一帆風順,其實在過程中你不是那麼舒適的。你有「相信」──相信會有回音,儘管很可能是石沉大海;也曾經不那麼舒適的來來回回修改履歷、不那麼舒適地致電,毛遂自薦邀請人才顧問跟你碰面

「想做卻還沒做的,還很多。」這不是著名創作者李宗盛歌曲「山丘」的歌詞,而是一直徘徊在我們腦中的聲音

一直待在「舒適圈」不好,但一直處在「艱困圈」也有礙身體健康。或許,我們每天做個三五件在「舒困圈」裡的事情:也就是努力地把點子「說」給別人聽!如此一來,給樂透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將自己的好點子往前推進一步。明天,或許就不一樣了

不可轉載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