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20.2014

Google X 實驗室:漂浮滑板、太空電梯等瘋狂創意都在這誕生的

Astro Teller (知名的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科學家、Google X 的創辦人之一)要來和大家分享一個不太好的故事,嗯 …..  或許它是個好故事。這是一個關於 Google X(Google X 是 Google 最惡名昭彰的實驗室,又稱最神秘聖殿)的故事,當事情牽扯到 Google X,有時候真的分不清是好事還是壞事。

Google X 是個非常創新但超級秘密的實驗室,專門負責幫全球大問題找尋可靠的出路。

Google X 一 直都是 Google  內部最神秘的一個部門,該部門位於美國舊金山的一處秘密地點,僅少數幾位 Google 高層掌握其具體情況。在 Google X 實驗室工作的人都是 Google 從其他高科技公司、各大學和科研院所挖過來的頂尖專家、學者,而該實驗室同時也是自動駕駛汽車、 Google 眼鏡和智慧型隱形眼鏡等超科幻產品的發明地。

  • Google X 留著鬍子的神秘首領

Astro Teller 是 Google X 的科學家,他每天都會主導實驗室裡的大大小小的實驗。但我不會說他是這裡的主席或領導人,根據他名片上所稱,他的職稱是「Captain of Moonshots」(中文名:探月計劃隊長。探月計劃泛指一些大大小小的投資、以及一堆成功率不太怎麼高的產品開發計劃,但這些發明一旦成功了,絕對能夠改變世界。)

這也難怪,他的名字 Astro Teller 本身就有「星辰敘述者」的意味,這也代表著,他的工作非常創新,需要很有前瞻性。(以下文字以原文作者 Jon 第一人稱書寫)

  • Google X 崇拜失敗的狂熱份子

在加州的山景旁,晚餐時間,Jon Gertner(原文作者),和 Teller 就坐在這間吵雜的餐廳,43 歲的 Tellr 以歎氣開始了他的故事,回味著過去的陳年往事,過去他總是常常在稟報他的老闆(Google 的共同創辦人 Sergey Brin 和 CFO Patrick Pichette)一堆壞消息:「那時的一場會議真的很複雜,我記得我很緊張,當時我必須告知他們我們有一組團隊正在經歷困難,所以我們得修正一些問題,可能要花不少錢。」Teller 的經錢團隊當時很擔心這個狀況,Teller 當然也是。

但是,沒想到 Pichette 卻這樣回答:「謝謝你一發現問題就告訴我,我們會想出辦法,度過這關的。」

一開始,我覺得這故事是想暗示 Google X 忍受失敗的能力驚人,因為他的老闆想要發展產品的渴望很大,又加上他們背後的財力驚人,但這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

在 Google X 外面的樹之間,綁了一條低鋼索,事情是這樣的:當時開會結束後,這三個大男人走出辦公室,把鞋脫了,就在那條鋼索上玩了 20 分鐘。Pichette 在鋼鎖上走來走去平衡的很好,Brin 稍微遜色了點,Teller 根本,摔慘。但他們都不斷的輪流爬到鋼鎖上,平衡、摔落、在爬上去平衡。

Teller 說:「我們看起來就像是 YouTube 上會有的不斷跌倒的影片。」而他其實要表達的是:「這些大男孩願意承受跌倒、哀嚎、再站起來回到原點,而且只穿襪子!」 Teller 往後靠著椅背,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這就是 Google X 的本質,這些領導者不怕跌倒、失敗,那團隊的每個人又該怕什麼呢?」

8393817306_4601bf7669_z

當然,Google X 的目標不是「失敗」,但很多方面看來,這是 Google X 的使命與必經之路。當我今天可以跟 Teller 聊聊天的時候,我花了整的白天耗在 X 實驗室裡,Google X 之前可是不允許任何記者的採訪和探索的!我花了整天遊覽了裡面的一些工作坊,最後和 Google X 的 Rapid Eval 團隊聊了起來,我問了他們如何想出新點子,如何人性化、科技化的測試它們然後接受失敗。

Rapid Eval(速檢站)是 X 整個創新發明過程的第一站,他們的工作大概都花時間在駁回一堆點子,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 X 就像「崇拜失敗的狂熱份子」。Rapid Eval 的帶領者Rich DeVaul說了一段讓我驚訝的話:

「為什麼要拖?如果你可以今天就可以駁回失敗的點子、接受今天的失敗的話,為什麼要拖到明天還是後天?」

在喧囂的餐廳結束晚餐後,Teller 告訴我,如果團隊裡的人在開會時大方承認失敗或錯誤,有時我都會給他們一個大擁抱。

X 可不是你印象中的矽谷公司,Google 有個不同部門的實驗室,Google Research,主要方向都是電腦科學、網路科技。要怎麼區分呢:Google Research 是位元,Google X 就是原子。

換句話來說,X 主要工作是要做出實體物品,與現實世界能夠互動。而這也非常合理,你可以看看 X 目前所推出的產品:自控車Google 眼鏡Wi-Fi 高度氣球Google 智慧隱形眼鏡

  • X 的成員都不是最頂尖的專家

X 找的人都是真心想要完成不可及的夢想的人,但心臟都要夠強。在實驗室裡,一共有 250 個員工,大家都很堅強,他們基本上可以組織成一個非常有特色的部隊,他們有些之前是園林官、有些是雕刻家、哲學家、工程師也有。其中一個 X 裡的員工還贏得兩次電影特效的奧斯卡金像獎。

Teller 自己則寫過小說、曾經做過財經方面的工作,還有人工智慧的博士學位。最近剛僱用的員工過去花了整整五年的下午和週末時間在自己的車庫裡打造一台直升機,它真的可以飛,這位員工常常都會駕駛它飛來飛去!這對我來說很誇張!我會說,不是他所擁有的技術讓他被錄取,是這台直升機讓他被錄取的。

Devaul 說:「對專家的定義通常是,他們會對越來越少的事知道越來越多,到最後他們只能專精於某事。這樣的人會在特定專業領域很好用,但是我們 X 要的不是那樣的人,我們要的人要能夠很有彈性,什麼都要懂。」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就是 X 背後的理念,他們希望這群烏合之眾能夠激發出不同的火花、有更多 ideas,最後能製造出讓世界越來越好的產品。

8459950228_838fe14ceb_z

  • 不被看好的 X

Teller 形容 X 其實本身就是個實驗,我們就是不斷的在冒險,嘗試不同的科技領域,我們也不害怕完全背離總公司的旨意。雖然我們還無法證實 X 最後會是英雄還是最後只是個笑話,畢竟我們空前絕後,也沒有模範可以參考。

Teller 這麼說非常合理,Google 現在站在歷史的空前絕後的關鍵時刻,這間公司可以說財力豐厚、人才又多,他們現在就站在這個網路、科技、人工智慧結合的時代的巔峰。但對 Teller 來說,現在熱愛失敗的 X 遇到很大的瓶頸,小公司不看好他們,認為他們沒有足夠資源能夠完成創舉,大公司也覺得股東不敢投資,政府也覺得他們只會浪費錢。但 Teller 回應:「現在,只要需要有重大改變和創新的時刻,大家都只會認為那不是我的事。」

但不可否認的,Google X 推出的新發明真的都非常的棒,像是自控車能避免不少車禍造成的死傷、Wi-fi 高度氣球能讓全球網路接通吸引到更多 Google 用戶,真的很難不去欣賞這些來自 X 的作品。

    • Google X 在哪?長什麼樣子?

X 其實就坐落在 Google Campus 的末端,它是幾座用紅磚築起的三層高建築物,實驗室沒有任何地標、標誌,也沒官網(Teller 說,有官網的話他也不知道上面要放什麼)。

主樓入口通道通往小小的自助咖啡廳,設計感簡潔、現代。左邊則是個洞穴狀的房間,裡面有好幾個小辦公室隔間、和會議室。右邊則是一排單車架和吃飯的地方,上方還有個嚴肅的警告標示:「只限 X 員工。」那個警告標誌大概也是唯一一個讓你知道你正處在這個神秘實驗室的線索吧!因為裡面真的很平凡!

各種領域的合作工作坊都在樓下挑高天花板的房間內,名字也都取的很怪,像是:「灰色頭顱城堡」,裡面佈滿雜亂的電子設備,還有一堆「X 人」在電腦前埋首。

X 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朔回 2009 年,當時 Brin 和 Google 另一個共同創辦人 Larry Page 構想出職位叫「『其他』負責人」,這個人要負責督導非 Google 主要搜尋引擎研究的「其他」研究。這個概念在 2010 年正式成為 X,而這都要歸功於 Google 工程師 Sebastian Thrun 的努力以及 Brin 和 Page 的支持,推出了自控車。

X 實驗室就是在那時候慢慢的發展起來,當時 Thrun 是負責人,他選 Teller 當他的副手,但後來 Thrun 太沈迷發明汽車類的科技(之後便成立自己的新創公司 Udacity),所以他就放棄指揮 X 的責任。Teller 也從此開啟了他每天的監督工作。

  • 長期開發研究對 Google X 來說最重要

當然,X 代表什麼,有很多的解釋。當時 X 只是個代號,打算再取好名字後就換掉。但很多「X 人」認為「X」代表十年,每十年,他們將創作出可以改變世界的科技產品。

以之前來說,一堆實驗室都會投資他們自己的研究開發金到一個長期又冒險的計劃中,但最後都還是會終止那項計劃,因為大家越來越專注在盈收、或是投資是否能回本。但現在,大多公司越來越傾向於投資短期研究,如果那些公司想要做長期研究,他們會寧可花錢買下政府或大學實驗室所做的研究,那些都還是不夠成熟的研究,但總比從零開始還要好,更快的方式還有,直接併購新創公司。

Teller 和 Brin 其實並不反對這樣的做法,舉例來說,Makani 風力發電公司最近才被 Google 併購並且納入 X 裡。但 X 和 Google 其實很沒耐心等待這些傳統事業跟上他們的腳步,因為 X 通常會一直不斷的出現新的想法。

最近 Page 在收益報告上被質疑,他注入太多錢在開發研究上,但他輕鬆的反駁:「我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在思考如何讓大家願意投資長期研究計劃,而我花的這些錢根本也只是 Google 收益上的一小部分。」之後他便責怪財經部門:那你們不覺得應該要更鼓勵我投資長期、有風險的研究計劃嗎!

3028156-inline-i-3-185-the-google-x-way

基本上,X 的計劃有三個標準,第一:計劃一定要是可以影響上百萬人的,第二:計劃一定要用到科幻電影中才會有的誇張元素,第三:計劃必須從現在可得的科技去拓展。

43 歲的 Devaul 有 MIT 的博士學位,來 Google 前,他在 Apple 工作了幾年。雖然他解釋了十分鐘了,我還是搞不清楚他大學主修什麼,聽起來像是設計、物理、人類學、機器學的混搭。

看他的 Team 運作,就像看一場即興表演,想法、意見不斷跳出,非常快速、有建設性,而這也讓創意可以推向下個階段。

他們某周都會有段午餐時間會坐下來討論一些母公司給的 ideas 和 X 員工所提供的建議,之後,他們會把幾個有建設性的想法和建議正式地提出來,考慮執行,團隊會依照計劃的規模、提議的影像力、科技風險等等去評估,他們會思考這樣的計劃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或是這樣的計劃真的可以做出實體東西來嗎?接下來他們會考慮社會層面,產品做出來後,社會大眾真的會使用它嗎?

  • Google X 裡有懸浮滑板!

Devaul 後來提到了 Hoverboards(懸浮滑板)和 Space Elevators(太空電梯)的可塑性,他本身就是熱愛滑板的人,所以做一個懸浮滑板一直都是他夢寐以求的事。

他說聳聳肩說:「我就是想要有一個!如果你聽到的 idea 有的白癡、瘋狂,那一定是我的想法。」而團隊認真的覺得這是可行的。

以工業來說,如果移動重物可以懸浮進行,去除地面摩擦的話,一切會更容易、更有價值。Devaul 接著說:「你想想,如果實驗室很重的機器都可以直接飛過來我手邊會有多好!」

3028156-inline-s-4-185-the-google-x-way

Heinrich 說:「Dan!快給他看看你做的懸浮滑板!」Piponi 站起來輕輕喉嚨說:「好!」 他前面就放著一個又小又亮像精裝書的四方形物體,在它的表面排著一堆圓形磁鐵。

Piponi 說:「第一,這跟物理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想要讓一個東西懸浮起來你一定會想要用磁鐵,看怎麼樣的排列可以真的讓東西浮起來。」其實這個原理就跟大陸的磁浮列車很像,但磁浮列車有安全系統可以防止車出軌。

但是懸浮滑板要四處漂移,所以就不能將它固定在某個軌道上。Piponi 解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磁鐵兩極通常會不斷轉換,所以當排斥變成相吸的時候,滑板就會翻車,意思就是說:這滑板爛透了。」

而 X 現在就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Piponi 說:「這個定理一定有可以突破的方法,我有找到某種古怪材料,它們跟磁鐵不太一樣。」他發現細片的石墨在磁鐵床上能夠穩定運作。所以他為 Rapid Eval 團隊製作了一個小尺寸的懸浮滑板,他輕輕的從桌上把他的小懸浮板推向我,我試了試。

這輕薄的石墨輕輕的在磁鐵上漂浮,往任意的方向優雅的移動。DeVaul 說,他第一次看到這個東西時他簡直嚇壞了。

雖然已經有很大的突破,Piponi 已經再往下一步邁進,他正在計算如何這個小尺寸的懸浮滑板擴大到可使用的大小,但以物理學來看,滑板只要達到某個體積,重量就一定會大於空氣阻力。其他科技或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耗資會遠遠大於懸浮滑板可為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所以懸浮滑板的計劃就暫緩了。

Devaul 說:「放手是好事,畢竟這樣我們才能趕快動手做下一個東西。」

  • Google X 正在打造「太空電梯」

像是太空電梯,謠言不斷說 X 正在著手製造太空電梯,但是消息一直到現在才被證實。

Devaul 問我:「你知道太空電梯是什麼吧?」他用一句話總結所有重點:「地球上空好幾公里外的衛星上所接的一條電纜線。」

對 Devaul 來說,太空電梯利用到了科幻的元素,如果成功的話,太空旅遊不再是巨額花費:運送太空船會被裝在電纜線上,它能夠上升到太空站中,當一個上升時,另一個也可下降回到地球。

但很快的,整個團隊就遇到的大問題,材料科學的問題馬上就阻擋了太空電梯的可行性。

太空電梯需要強度夠強的電纜,至少要比現在所有的金屬還要強一百倍,可是世界上目前還沒有企業,能生產出足夠強度的電纜材料,在這情況下,他們尚未能將人由地球直接送上太空。雖然目前碳納米管可以用來試試看,但世上目前最長的碳納米管,長度也不夠長。所以 X 的科學家只能等待更進一步的碳納米管技術,才有機會實踐天空電梯的夢想。

3028156-inline-i-5-185-the-google-x-way

我會說我上的最大一課應該是:現在的材料科技根本不及 X 所有異想天開的 Ideas。但唯一肯定的是材料科學、電腦運用等等會在短期內慢慢進步,這也是為什麼 DeVaul 的團隊認為 Google Glasses 會慢慢的變得正常一點,也不會看起來這麼醜。

後來我們把話題轉到瞬間移動的可能性和優缺點,是的,就像是在電影《星艦迷航記》裡面一樣。人或物可以經由某種電子光束或科技來移動到令一個空間中。當然這些都來不存在。Piponi 在做了一些研究後,他做了一個結論,瞬間移動違反某些物理定律,但在經過一些討論過後,激發了他們一些其他的想法,像是他們想到「通訊加密」,用來防止別人偷聽或是竊取資料,而這也是 Google 最近很有興趣的方向。所以說,不可行的想法能引出他們更好的點子。

而現在,Rapid Eval 團隊正在監督一些學者的研究,他們正想要製造一個超強但很輕的材料。

像是一位教授 Julia Greer 正在製作一種叫「超微束」的東西,DeVaul 對此很有興趣。他說:「這種材料會改變現在建造建築物的方式,因為這種材料超級輕薄,但卻很密和緊實,我們可以用它來預先建造整棟建築。這種材料之小,可以放進盒子中帶去工地,它可以像摺紙一樣攤開,變成一個可以撐起整棟建築體積的材料。」

話鋒一轉,我們聊到可以給警察用的「智慧型手槍皮套」,然後又聊到槍支收藏家會想要擁有的「智慧型瞄瞄准器」。他們覺得這個想法值得一試,但我們還是想到了政治和市場的問題,這樣的子彈科技,誰會買?而有誰會反對?它可能帶來怎樣的衝擊?接下來,我總算了解到,Google X 總是會試著在瘋狂之中尋找實際。

3028156-inline-i-4-185-the-google-x-way

  • Google X:我們期望自動車在未來十年內可以為世界帶來十倍的好處

那天稍晚,我和 41 歲的 Obi Felten 在 Google Campus 裡散步著,她可以說是負責將團隊拉回地球表面的人,DeVaul 在 Rapid Eval 會議中形容她為「唯一的正常人」,她總是藉由問幾個問題就能讓這個異想天開的團隊更務實:「這合法嗎?」「誰會買啊?」「有人會喜歡這個嗎?」

Felten 不是個工程師,她在來到 X 之前,在歐洲的 Google 做行銷管理。

她告訴我:「其實我現在的職稱是『讓 Moonshots 計劃與世界接軌的負責人』。」而現在讓 Felten 最頭痛的是,沒有範本來規定我們如何將這些瘋狂的科技帶到現實社會中。

還好,對 X 來說,沒有人規定他們的每個發明、產品都一定要賺錢,Felten 說:「並不是每個產品都是用來賺錢的,如果你要以錢來定位產品不公平,因為有些產品的確有比較好的市場,但有些產品市場雖然不大,但是對某些人或產業帶來的貢獻非常大。」

在今年末期,Google 希望能發行一項非常秘密的計劃,而這個計劃是屬於後者。它會是什麼?沒有人知道。在我們的對話中,我可以得到一些小線索,我只知道他們對交通工具和綠能非常有興趣,而且他們很認真的想關心醫療診斷,希望可以有更準確的診斷方法,他們要做的不是提供更好的藥物治療,因為他們想要做的是更有影響力的東西。

後來,我有經過 X 裡的「使用者試用」實驗室,在那裡面會有專業的心理學家在做觀察和研究,自願的使用者會開始試用這些新科技,而心理學家會從中因此得到更好的見解。

雖然說,X 現在手上有正在著手的大計劃,但他們還是必須想辦法在今年把所有還未公開的計劃向前推進一步。

像 Project Loon(架設在離地 20 公里的熱氣球,成為網路接點,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廉價及穩定的網路連線),X 並還沒想到商務計劃,但已經有一大堆電信公司對這個產品非常有興趣了。這個大熱氣球以技術上來說,還沒準備好讓它升空,但 X 已經將計劃公開,是因為他們先前申請的專利即將要公諸於世了,而他們希望在專利公開前,先將產品灌上自己想的名稱。

而 Google Glass,是 X 最近準備要商業化的產品,至於自控車還有一大步要走,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它是否真的會上市,但我們期望它在未來十年內可以為世界帶來十倍的好處。

3028156-inline-s-5-185-the-google-x-way

在 X 裡有更多更多要解決的問題,但 X 裡的人一點也不擔心。Teller 說,Glass 的確能夠讓人類更有人性,他覺得 Glass 能解決一個大問題:讓這兩個矩形玻璃更有用處,也讓科技更實用、更平易近人。

Glass 或許不是一項可以解決世界大問題的發明,但 Teller 說:「沒關係!我們還有很多要做,這只是起步,我們一定還有忽略的東西。」

不可轉載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