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18.2014

音樂人脫離屎味前,得注意的15件事

音樂界跟藝術界一樣,不成名前,都過著生不如屎的生活,近年爆紅的Mac DeMarco,為了生存曾做過藥物測試,也撲過馬路;音樂紀錄片「尋找甜蜜客」的主人翁Rodriguez,在美國發行兩張銷售奇慘的專輯後棄音樂從商,20年後才發現自己是南非國民歌王;另一部紀錄片「重金屬叔要成名」的叔叔們,剛出道時短暫叱吒風雲,為了重溫那片刻的夢想成真,一路慘到現在仍咬牙追夢。

被搬上電影的故事一定很勵志,但現實中要成名,一定要注意15個小撇步,如果安迪沃荷說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那小撇步就有機會讓你15天,15年,甚至一輩子都擺脫屎味,爽爽升天。

 

15.

把自己當作LV。

想像你在經營一個全新的品牌,建立一系列以你為主的品牌識別,包括放上一張好看的個人照片,耳目一新的封面視覺,吸引人的專輯包裝,舒服的網站首頁,以及最重要的,好到讓人想買的音樂。

 

14.

別過度依賴臉書朋友的轉貼。

整個音樂產業含括了廠牌,出版媒體,經紀人,表演平台,線上平台,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你有興趣,所以先建立自己的網站比較實在。

 

13.

歌迷要重質不重量

真正對你有幫助的不是粉絲團的人數增加,而是那些對你音樂狂熱的歌迷,他們會自動自發的瘋狂推薦你的音樂。

 

12.

把耳朵練硬點

世界是由正反構成的,你多麼的棒,有人就會同等討厭你;你越有名,越多人唱衰,試著把評論當耳邊風,得失心不要太重。

 

11.

多與正向積極的人相處,保持幽默感。

Jim Rohn說,你就是你最常相處的那五個人的平均值。音樂尤其是不穩定的職業,當你低潮時有個人在旁邊更哭爹喊母,只會一起雙雙墮入地獄。

10.

花更多時間經營你的音樂「事業」。

窩在房間生出好音樂是基本功,現代人得花更多時間推銷自己。如果已經在創作上駕輕就熟,至少花一半的時間經營錢脈,如果才剛開始起步,還是可抽四分之一的時間。

 

9.

掌握數位科技的潮流

自己到路上發宣傳單的時代已過去。跟搞學運一樣,誰能掌握各式網路新媒體,就能從夾縫中贏得優勢。除了臉書,myspace,twitter, soundcloud, instagram,微博等基本裝備,你注意到昨天新出了什麼app和串流嗎?

 

8.

練就各種說故事的方法。

做一首好歌,等於說了一個好故事。保持開放的態度,嘗試不熟悉的事,像是寫歌,接觸新媒材,鍛鍊不同類型的創作,與他人激發火花,讓自己更加能言善道。

 

7.

練就一身表演真功夫。

許多音樂剛起步的人,因缺乏經驗,就沒特別雕琢表演實力。也許你的音樂很好聽,但如果期待在一場演出被挖角,還是好好磨練一下演出功力,特別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舞台魅力。

 

6.

試圖讓自己口袋有更多現金。

玩音樂的夢想畢竟有殘酷的現實面,就算有人幫你解決了巡迴演唱,唱片和器材的支出,永遠記住,還是要讓自己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以防萬一。

 

5.

找到一個假想敵

進步來自於恐懼與欲求不滿。假想敵最好是你的偶像,不是十年後要跟他一樣厲害,而是十年後要狠狠地超越他。

 

4.

與音樂圈建立更深層的關係。

「問自己能為他人做什麼?」在互助的關係中,建立更緊密的友誼,讓對方有機會時第一個想到你。

 

3.

對你想找的廠牌或唱片公司,投以正確的期待。

唱片公司賞識你的才華而簽下你,但更白話的解釋是,他們賞識你的投資報酬率,才華會像股票基金一樣做成風險分析報告,只要你崩盤投資就不成立,最好讓自己保持一路長紅。

 

2.

問對正確的問題。

「我該做什麼讓自己更紅?」「我該做什麼讓專輯更好?」「我怎樣可以賺更多錢?」

別像無頭蒼蠅亂衝亂撞,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多,先靜心問自己

「為什麼要玩音樂,以及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音樂人」,把最遠的目標看清楚,一條清楚的道路自會顯現。

 

1.

永遠記得玩音樂的初衷,永遠進步

雖然才華和努力,跟成名不一定成正比,但是找到自己的特色,發揮最大值吧, 別被金錢和名利沖昏了頭,也別輕易被被永無天日的焦慮打擊。

永遠記得當初做音樂感動的樂趣,確定自己時時刻刻都在前進。

 

 

Cover from Gettyimage

不可轉載
貓飯
「少了音樂,生活便不像樣。」 生於台灣,現居柏林,貓飯音樂品牌的創始人。以品牌形象設計公司的策略與廣告文案,作為職業生涯起點,同時以樂評身份經營個人音樂網站,重視音樂何以形塑人格、何以深藏思考、何以滋養文化。2015年,為深入電子音樂的文化基元,移居柏林,並在些許時日柏林經驗的觀察與反思之後,將貓飯由個人作者轉化為跨域結合的音樂品牌。
「少了音樂,生活便不像樣。」 生於台灣,現居柏林,貓飯音樂品牌的創始人。以品牌形象設計公司的策略與廣告文案,作為職業生涯起點,同時以樂評身份經營個人音樂網站,重視音樂何以形塑人格、何以深藏思考、何以滋養文化。2015年,為深入電子音樂的文化基元,移居柏林,並在些許時日柏林經驗的觀察與反思之後,將貓飯由個人作者轉化為跨域結合的音樂品牌。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