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修斯之船 Theseus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 文化創意產業系
蔡孟偉、黃涵婕
「以故事領航,探尋歷史洪流中,不為人知的光芒。」

忒修斯之船,以忒修斯悖論作為隱喻,在變換迅速的世代,追尋過去對於土地的意義,探究我們與鄉土之間的故事。

「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隨著時間逐漸被替換,直至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會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希臘作家普魯塔克曾在西元1世紀提出這個問題,探討世間萬物的「同一性」。
在時代洪流的替換更迭下,文化相互衝擊、融合的台灣,是否依舊保有自身特色?
而台灣的孩子們是否還能為了保有自身土地的文化奮鬥著?

我們在檢索現今所流傳下來的系統及社會,發現許多我們現在許多生活的文化,似乎都與歷史有強烈的牽引與鏈結。因此歷史也陪伴了我們成長,隨著我們的故事越來越多,我們也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我們即是歷史,歷史即是我們。」

如今普羅大眾雖然已在傳播媒體中漸漸了解過去白色恐怖時期所發生的故事,但卻只停留在「知曉」的程度,除了記憶不太深刻外,對於事件始末也是一知半解,也因此無法持續抱有熱情關注人權、轉型正義相關的議題,更遑論深入討論、參與。

然而,民主社會的進步卻需要這些群眾議題的討論、參與才能永續經營,了解歷史、了解自己、了解這塊土地,也才能站在多方立場為不同群眾設身處地思考,所以我們也抱著這份期待,以創作的載體,為故事中的人們、為我們自己發出小小的聲響。

「初心。」

初始我們從朋友去綠島遊玩時的分享中,發現綠島原來曾有這麼一段特別的故事,激起一股想深入探索認識這塊土地的熱情,便決定成為我們畢業製作的主題,一股腦就衝到了綠島當地做田野調查。初次踏上綠島,我們就像個好奇寶寶般的急著想認識這塊太平洋上的綠寶石,在歷經五天四夜的深度探訪後,便深深愛上綠島,除了渾然天成的地質美景,親切熱情的綠島人,更讓我們感動的是曾經發生在這座島上的故事,以及在故事中的這些政治受難者強大的心靈意志。

原本目標是為了讓來到觀光產業盛行的綠島的遊客,能更加了解、認識關於這座島嶼上蘊藏的文化、故事。在透過許多文獻、影像、訪談、營隊、實地踏查等方式深入了解之後,更希望的是藉由這片島嶼的美好,使讀者燃起了解自身家鄉的社會議題、並嘗試發「聲」改變。

「故事。」

好故事人人愛,民眾在了解故事的過程當中,透過文字、聲音、動作等符碼,逐步在腦中建構畫面,不知不覺就進入了作者想帶給民眾的奇幻世界,也消除了彼此的距離。

因此我們希望能藉由轉譯作品及手札,去挖掘人們內心共有的情感,讓民眾對於綠島歷史能有更深確的瞭解,也能從故事中建立情感鏈結,達到跨越年代差距的效果,以減少對於歷史的疏離感。

著名的西方中國史學學者--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作具有「敘事史學」風格,本人則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史學大師,也是一個自覺努力與讀者溝通的轉譯者。文學性,在他的史學著作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如他對「敘事史學」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句話我不太了解。但我喜歡文學,而且我想把過去零碎的歷史片段重新整理、建立,使得過去與現在產生連結。」

因此我們試圖以學生的視角創作以下兩本小誌,從眾多文本中揀選出兩位政治受難者前輩的生命歷程,挖掘故事中的亮點,再以此主題做為創作核心撰寫故事。期望能與觀眾達成共鳴,在與故事一來一往的協商之下,達到共同的價值平衡。再藉由綠島輕手札的帶領,深入了解故事背後的綠島場景、故事、以及當地的人文風情。
───創作理念───
「能活多久不知道,但是不會太長,剩下的生命,應該貢獻於……要把這一段被掩埋的歷史,要把它用什麼方式留下來,留給下一代,知道臺灣曾經有過那樣的歷史。」─陳孟和

故事以政治受難者前輩─陳孟和 先生的生命故事做為主軸,藉由「惡夢」帶領主角孟柏進入風聲鶴唳的時代,探尋惡夢背後的真相。前輩因職業學生惡意構陷,在戒嚴時期(1950年代)曾遭關押於綠島新生訓導處,然而他的美術、攝影專長,卻讓他成為新生訓導處時期的「御用攝影師」,許多當年遺留下來的珍貴相片,幾乎都出自於他手。晚年致力於籌備國家人權博物館,協助設計監督、製作館內展品,是為人權藝術家。

根據前輩的口述歷史當中提到,曾為了製作館內的展品,回想那段牢獄過往而長期做惡夢,夜不得眠,但他卻沒有因此放棄創作。我們深受前輩堅持不懈、只為將真實帶給下一代的使命而感動,因此設計了此本小誌。透過美術班學生孟柏意外的夢境歷險,逐步與前輩的生命經驗交錯,吹散層層歷史迷霧,而真相就在惡夢之中。希望除了讀者能認識這位貢獻重大的人權藝術家之外,也能對於白色恐怖相關議題提高更多關注與追蹤。
───創作理念───
「當下轉了個念,讓我放下了這一個恐怖的念頭,放下了邪惡的念頭。告訴我自己:我要改變,改變心念,勇敢地活下去。」─選自《走過長夜輯四-在逆風中奮起》

故事接續《惡夢》,主角孟柏在夢中奇遇孟和前輩之後,對於那段白色恐怖的歷史心生好奇,決定前往參加人權博物館的綠島青年人權體驗營一探究竟。在那之後,在教室上課的他回想起人權營上所接觸到的1970年代的受難者前輩─ 陳欽生 先生,曾在營隊上分享過那麼一段故事…

前輩為馬來西亞僑生,因緣際會之下來到台灣成功大學化學系進修,卻只因常到台南美國新聞處閱讀書報,而遭到政府惡意扣上「美新處爆炸案」的罪名。此後迎接而來的就是將近一個半月的逼供刑求,椎心刺骨的痛苦讓他曾三度想自我了斷。雖然後來爆炸案被別人難友扛起,卻還是被冠上了「參加馬共,來台企圖顛覆政府」的罪名,甚至以二條一唯一死刑起訴,最後逃過一劫,遭判莫須有的十二年有期徒刑。原以為出獄後能有新生活,卻如同來到更大的牢籠一般,處處遭到政府刁難,過著流離失所的日子,種種原因使他恨意倍增,萌生企圖與情治人員同歸於盡的想法…

前輩晚年致力於人權推廣與經驗分享,照顧老前輩也是不遺餘力,「生哥」的名號逐漸響亮。前輩一路走來歷經極大痛苦,卻還一次次的挖掘內心的苦痛,分享給菁菁學子,並帶給我們極大的正能量。因此本書故事以「抉擇」作為主題,談論在人生轉捩點的選擇影響,透過互動式的問答及深度解析,期望帶給民眾身歷其境的感受,並提供讀者一種面對議題時能多方考量的思路,也希望能把前輩帶給我們的正能量再次散播出去。
───創作理念───
「昔日有一群人,因為家鄉生存不易,所以離開南方島嶼──有的會說這個島嶼的名字就叫Sanasai──的故地,往北遷徙。在移動過程中,人們先到一個名叫Sanasai的小島落腳,再以這裡為根據地,分別往台灣東海岸的某處登陸。之後,或者就此定居,或者繼續沿海岸,往更北方移動,尋找可以長久居停下來的地方。」—選自1998,詹素娟〈Sanasai傳說圈的族群歷史圖像〉。

當Sanasai這座島嶼開始有人類的活動,就開始有了文化,因此書名不直稱「綠島」而稱「Sanasai」,希望讀者可以如同先民一般,透過綠島這座中途島,一步步地去瞭解綠島這塊土地上的故事與文化,並帶著這份感動回到我們身處的社會,思考、認識自己與台灣之間的鏈結。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文化的基礎定義為「某個社會或某個社會群體特有的精神、物質,智力與情感方面的不同特點之總和。除了文學和藝術外,文化還包括生活方式、人的基本權利、價值觀體系、傳統和信仰。」。因此我們藉由訪談綠島居民以及後續文本資料收集彙整,從當地的群體生活系統中分為四個主要章節,以輕鬆有趣的大學生視角,介紹綠島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人、事、物。讓民眾在閱讀完小誌作品後,能透過手札補足故事背後的「知識部分」,除了更全面的瞭解綠島這塊美麗的島嶼及特殊的人文風情,更能有效的梳理當地悠久歷史的文化脈絡。

「希望。」

台灣在歷經長達四十餘年的白色恐怖時期後,漸漸走向自由民主開放的社會,但就算是現在,歷史迷霧照樣籠罩在台灣人民心中。

我們由衷期望,台灣社會未來能朝著普世價值,邁出勇敢的步伐前進,也希望閱讀完作品的讀者們,能夠重拾對於歷史的重視與討論,關注、參與相關議題的討論,吹散歷史迷霧,迎向曙光,一齊邁向更好的未來。

Designer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 文化創意產業系
蔡孟偉
黃涵婕
FLiPER RHINOSHIELD 犀牛盾 techorange vidaorange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松山文創園區 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 富邦藝術基金會 臺北藝術表演中心 兒童福利聯盟 FLiPER RHINOSHIELD 犀牛盾 techorange vidaorange 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松山文創園區 富邦藝術基金會 臺北藝術表演中心 兒童福利聯盟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