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劇精緻質感的創作和寫實動人的內容,打動了許多人的心,也曾在 Netflix 國際串流平台上,獲得各國觀眾的廣大好評,遠遠超乎過去對台劇的想像。因此,這次邀請到知名製作人湯昇榮,和我們分享台劇創作的心路歷程,從中挖掘《模仿犯》、《誰是被害者》和《茶金》超夯影劇作品,過去沒注意到的隱藏的訊息,也藉此窺探在銀幕外有哪些看不見的有趣幕後花絮。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從《模仿犯》的細膩描繪,刻劃極惡與正義的辯證
知名台劇《模仿犯》去年在 Netflix 平台上,剛推出就獲得觀眾的廣大好評。除了犯罪類型的題材受眾群較廣泛外,身為製作人的湯昇榮也分析出三大關鍵因素。
第一點是因為有原著小說作為故事核心,所以可以確保內容的高品質和緊扣市場的需求;其次,當前 Netflix 觀眾對於期待戲劇感、技術性以及獨特題材的故事日益增加。模仿犯在這三個方面有所把握;最後在後製階段,特別提供七種不同的語言版本,以滿足那些不喜歡觀看字幕的觀眾。
然而,成功的背後往往需要付出許多心血。湯昇榮道出,其實在籌備開拍前,編劇就面臨「如何在借用原著為基底的情況下,安排想表達的主題」,以及「如何以本地脈動更貼近的方法說故事」這兩大挑戰。
「我們想要探討的故事主題更傾向於極惡與正義的辯證,但擔心在影集中使用分散的呈現手法,可能難以進行俐落的敘事,所以創造了原著中未曾出現的人物 ── 檢察官郭曉其。」湯昇榮說,這次透過單一的角色串聯所有事件,解決原著難以集中的故事線問題,同時也藉由郭曉其的蛻變,引導觀眾進行深度的思考。
至於,如何將故事地點轉移到台灣文化脈絡,並呈現專屬台灣人的特色呢?
湯昇榮說道,和劇組團隊最終把時代背景設定在 90 年代的台灣,是因為當時發生了許多重大變革,包括有線電視的普及、新聞節目的多元、股市萬點退潮等,這些變化深刻影響了社會價值。而在經濟和政治變遷的背景下,人心的波動正好觸及我們想要探討的核心議題。
層層堆疊的鋪陳,是造就《誰是被害者》的重要關鍵
除了《模仿犯》,經典夯劇《誰是被害者》也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佔據重要的影劇地位。這部劇主要參考小說《第四名被害者》中尋找被害者的概念。湯昇榮說,當時和劇組做了全盤的分析,試圖脫離以「找兇手」為主題的犯罪類型,轉而深入被害者不被理解的心存窘境,拉出整齣戲的架構。
隨著現今社會的自殺案件上升,湯昇榮和團隊希望透過戲劇,找到一個能讓這些真實存在的痛苦被看見的窗口。並且觀眾也可以透過戲劇,有機會更深入了解這些人的心路歷程,提升對他人的理解。
觀看《誰是被害者》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劇中角色需要了解許多高專業性的職業,而湯昇榮提及製作這部劇時,有特別訪問在第一線執勤的警察,以及針對特殊社會案件進行報導的記者做了田調採訪,試圖更深入地研究台灣警察和記者的生活實況。
同時,曾在新聞界擔任三年多的線上記者,且為了專題報導,有兩年的時間也與檢警、法醫和記者三方密切合作。過去種種的經驗,都讓湯昇榮製作《誰是被害者》時,感到滿滿的熟悉親切感。
《茶金》描繪的故事,點出彼時台灣人的心中寫照
台劇《茶金》細膩刻劃台灣茶商的輝煌歷史,高還原度和質感精緻的畫面,每次看都讓人回味無窮。這齣除了針對劇本角色塑造和人格特質等因素作為演員的挑選,作為台灣首部海陸腔客語劇,自然而然也在語言上有更多的要求,尤其是海陸腔的客家話。
湯昇榮說:「劇組先請客語老師錄一些段落,然後請要來試鏡的演員錄一段。我們以錄音檔輔助,從他的咬字或是發音的特質來判斷,演員是否有辦法在拍攝的準備期中,將客家話準備到一個程度。因為客語有部分咬字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這個也會變成我們的選角依據。」
在正式開拍前,湯昇榮說明當時還有安排演員上各種語言課程,像是上海話、閩南語、華語、英語、日語,讓沒有背景的演員從發音開始學習。並嚴謹地一句話、一句話請老師確認演員的咬字和發音問題。而正式演出時,許多演員也因為做足準備,展現出外語和方言流暢的表達能力。
對於劇中的故事背景設定,湯昇榮認為每個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不過若要說最有共鳴的角色,會是溫昇豪飾演的 KK。
「KK 代表著一個時代青年,或者是對社會的改變有憧憬。他身處在相對複雜多彩的年代,心中不僅埋有對國族認同的困惑,也對身份認同充滿掙扎,我覺得這也是許多彼時台灣人的心中寫照。」湯昇榮說,對照現今台灣包容著不同的文化,但在不同階段仍然接收到各種世界局勢、政治困局與社會價值問題,因此許多台灣人或多或少可能都經歷過跟 KK 類似的心境。
過去的經歷,都成為創作道路上的重要養分
從小就是電視兒童的湯昇榮,對於電影、報紙、雜誌等媒體情有獨鍾,所以自然而然也選擇踏入影視產業,儘管一直充滿著挑戰性,但始終對影視領域有著滿滿的熱愛。身兼瀚草文創董事長、電視製作人、導演和記者等不同身分,湯昇榮認為,不論是人生的哪個階段,閱讀、生活經驗和旅行,對於創作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舉例來說,湯昇榮曾在宜蘭擔任地方記者時,由於新聞報導需面對真實且具挑戰性的場面,必須依賴自己的能力深入挖掘,因此培養了對議題和社會脈動的敏感度;又曾在大愛電視台從事戲劇創作,由於作品須基於真實事件,使他學會了如何將聽到的真實故事,轉化成既有真實性又有可看性劇本的寶貴實戰經驗。
過去種種的經歷,都讓湯昇榮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擁有更豐富的資源和信心解決難題,也讓他看見台劇市場可以走向國際的機會。
湯昇榮提及,早在 2015 年,瀚草影視就開始關注和推動與國際平台的合作機會。以《麻醉風暴 2》為首,不僅將故事格局擴大到約旦開場,更首次在 Netflix、騰訊以及台灣八個平台上播映。隨後,《誰是被害者》更是以全球原創版權登陸 190個國家,同時成為台灣首部獲得 Netflix 續訂的影集。
不僅如此,瀚草影視的觸角也延伸至更深遠的地方,參與開發中的影集、電影等,有些作品更融入了他國的故事背景。湯昇榮說,希望可以透過掌握產業趨勢,提前佈局、及早準備,能延伸至全球更深遠的地方。
回到台灣影視產業的現況,湯昇榮分析,台灣製作影劇的最大優勢仍在於題材上的創新力。我們擁有眾多具的產業人才,而台灣的創作自由度與獨特的包容性,也能夠涵蓋各種不同的題材。
至於挑戰的部分,湯昇榮觀察到關鍵在於投資以及行銷。近年來,本地平台和企業對於影劇投資趨於保守,因此,如何找到觀眾期望看到的內容,同時讓作者的意念得以表達,形成共鳴點,最終使得作品能夠成功推向市場,並讓投資人回收,都是台劇市場一再需要面臨與突破的挑戰。
面對不同文化脈絡的觀眾,說好一個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身為客家人的湯昇榮,儘管已經離開幼時成長的故鄉很久,日常生活中使用客語的機會不及童年時多,但他深信無論背景如何,一個人的根源和母文化,都會幫助自己更扎實地進行生命的探索。
曾任客家電視台副台長兼節目部經理,以及創立第一個客家現代布袋戲團「魅戲偶劇團」的湯昇榮,在推廣客語文化上面臨不少挑戰。因為台灣經歷禁說方言的時代,這不僅使客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大幅降低,也讓過去的流行文化傳播內容幾乎以華語為主。
因此,湯昇榮當時先以客家文化精神為基礎,推動歷史戲劇,後續也持續開發更符合當下社會脈動的題材,並積極尋找更多有客家身分的年輕演員參與演出。嘗試透過優秀的故事以及年輕一代的明星打破藩籬,讓客語內容能夠突破界限,引起更廣泛的關注。
身處在全球化世代的我們,面對不同文化脈絡的觀眾,湯昇榮認為,說好一個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他一直以來在內容創作上的核心價值。
湯昇榮舉了《茶金》為例,它的故事融合多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不是每位觀眾都曾經歷或能完全理解。然而,這部劇在各個平台的成績證明,語言、觀眾或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並非阻礙,只要用心製作,說好故事,市場願意好劇買單,就能激起廣泛的討論。
因此,湯昇榮指出現今影劇創作的成功要素「關鍵仍然在於作品本身的內容。無論是核心概念還是執行細節,都需要被細心對待,才能徹底呈現出作品的魅力、保存作品價值。」
文 Text|迷誠品內容中心
圖 Photo|《模仿犯》、《誰是被害者》、《茶金》
本文經 迷誠品 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面對不同的觀眾,說好一個故事才是最重要的。」專訪製作人湯昇榮,揭開台劇創作背後的秘辛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