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拒絕加班,而是討厭提供免費的服務。」畢竟遲到一分鐘是遲到,但加班一分鐘卻不是加班。這樣的想法,是否也環繞在你的腦中呢?
喜歡獨自吃飯、獨自觀影、獨自旅行,與其和沒那麼喜歡的人在一起、還要顧及對方想法,還不如自己一個人來得享受;又或是比起無償加班,更傾向準時下班,畢竟準時下班是雇傭合約的保障權利,不能被輕易剝奪。
MZ 世代,指的是 1990 年代出生的這群人,相當於台灣的八年級生,可能是準備剛入社會的新鮮人、也可能是已經工作一段時間的小資族,身處在資訊快速的敏銳世代,因此對於社會變動與自我想法也與上一世代的人有所差異。
關於工作,享受應享的權利、盡力完成自己的份內事
有效率地完成自身工作,並準時下班。對於 MZ 世代的人來說,自身與公司的聯繫只是雇傭關係,公司透過金錢買下自己的時間與技術,完成工作後就應該得以準時下班,但似乎會與早期的職場上呈現明確的對立,「準時上班」是基本,但「準時下班」卻會遭到職場上懷疑的眼光。
「為了公司好。」
「吃苦要當作吃補。」
或許在 2010 年前,曾有過「主人翁意識(精神)」風行於企業中,希望員工能將公司看作「自己所擁有的公司」全心奉獻,但這隱含的意義都是基於對公司有利的情況所要求員工做出的「犧牲」行為。
但其實 MZ 世代的人並不是討厭「加班」,而是背後隱藏無限上綱的「無償奉獻行為」。在強調平等文化下出生長大,對於不尊重彼此的想法與權力都會為此而感到不適。
「不敢準時下班,是在害怕什麼呢?」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經年累月下,被無形框架所製造出的假像。
不禁想起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劇中曾提起的名句:「沒有一份工作,偉大到需要你貢獻整個人生,好好享受人生,去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開闊你的視野,唯有這樣不斷累積,才能把工作做好。」
關於日常,喜歡獨自享受生活
你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嗎?「與人約會很麻煩、時間行程改了又改。」「和沒那麼熟悉的人吃飯時,總想著要說什麼話題、會不會讓人覺得這段飯很無趣?」無暇顧及食物的味道,尷尬的氛圍吞沒了整個飯局;有多久沒好好與自己品味食物了呢?
或許是社群軟體的誕生,讓我們更加速產生與群體凝聚的想法,吃飯一群人才會熱鬧的關係,卻也在社群軟體的推播助瀾下,朋友的數量、獲得的讚數逐漸成為定義個人價值的方式,讓自己被社群綁架,令人窒息又難受。
但為了生活,又為什麼需要這樣委屈自己?既然人生只能活一次,當然要為了自己而活,愜意自在多了。You only live once.
一個人並不是因為孤獨。更多時候是沒必要隨時處於社交的狀態,能更純粹地享受行為的本身,就像是吃飯、看電影又或是旅行。不過目前亞洲地區還是偏向集體主義國家,單獨一人的行動,或許更多時候會被當作異類的表現……。
忍不住想起「國際孤獨等級表」,一個人做這些行為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也稱不上孤獨吧。不過似乎獨食時,也更容易出現暴飲暴食的現象,要稍加留意才行。
關於人生,不婚不生更多是為了不要階級複製
一句廣告詞:「不要輸在起跑線。」讓教育越來越混亂、書包也越來越沉重,這句話掏空父母的口袋,也掏空孩子的精神世界,最終受益者似乎只有商家。
人生不是比賽,起點本就不同,人各有志,沒有誰一定要走上誰的人生。只是更多時候我們變得更懶了,想要省去尋找的過程,試圖複製他人的過程。但卻忘了起點不同,所獲得的資源本身就不同;從小開始的雙語小學、補習班與才藝班,國外留學,這些前提都建立在有資源下的狀態,但那些沒資源的呢?
因為大家都有,所以我們得跟上才行;懵懵懂懂上了大學,結束四年的教育後卻發現壓跟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制度讓我們習慣了指引與方向。
前幾年的日劇《只是先出生的我》中曾提及「學貸」這件事,有些家庭會因為資源不足的關係,讓孩子去進行就學貸款得以進入大學讀書,但卻忽略了畢業後這會立即成為負債的事實,而更也成為那些出社會還在迷茫的新鮮人最後一根稻草。
在「資源」這個起點本就不同的情況下,又要如何比較?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早已是階級複製的常態,有資源的人才能獲得更多。
不分幾年級生,只是更早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模式
或許《我們,MZ 新世代》的書名會讓人有所誤會,認為只有這個世代出生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更多是生存在這個社會、這個世代下,延伸出的內心,尚未被提出的疑問。
小時候總是不希望自己成為那些討厭的大人,長大後漸漸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大人,很多我們深信不移的美好價值,在「成長」的過程中一件件動搖、最後瓦解,用著成熟的口吻,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為,催眠自己是「社會化」的過程。在《我們,MZ 新世代》中,更像是直指痛處,將「社會化」的謊言揭穿。
文 Text、圖 Photo|迷誠品內容中心
本文經《迷誠品》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拒絕成為討厭的大人,《我們,MZ 新世代》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