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02.2021

「傾家蕩產又何妨,我只想圓畢生追尋的夢。」 ── 導演魏德聖的真摯告白

Editor's Note
#電影圓夢計畫 導演魏德聖開拍電影《台灣三部曲》,堪稱史詩級的實體化寶島典籍;他不改本色堵上一切,就是要讓世界看見台灣!

除了寫好故事、拍好電影之外,魏德聖思考的更是:「如何真正讓台灣電影走出去」,如今,更要以醞釀了 20 多年的台灣 400 年系列電影,一步步構築出心中理想的藝文娛樂產業藍圖。

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KANO》等電影,魏德聖在台灣電影史上不斷寫下亮眼成績,他一向熱衷於以台灣本土的歷史軌跡作為創作電影的題材,不論是如《海角七號》中懷抱夢想的小人物,或是如《賽德克・巴萊》的史詩級英雄鉅片⋯⋯不管劇情時空如何推移,他依舊懷抱著對台灣的情感,並以電影作為媒介,致力將台灣這塊土地的能量與故事,讓更多人看見,不過他心中所懷抱的願景,並非只是寫好故事、拍好電影而已,他心中有一塊更大的版圖正在慢慢構築。

醞釀了 20 多年的台灣 400 年系列電影,是魏德聖的雄心之作,其中包含了《台灣三部曲》電影、動畫片《達娜米》與紀錄片《尋找福爾摩莎》共五部影片,他以 400 年前台灣開始與世界接軌的時空背景為故事架構,並以三個族群(西拉雅原住民、漢人、荷蘭人)、三種觀點來拍攝《台灣三部曲》,而引領他開始的契機,竟是一份對台灣不了解的自覺,「當年我在為拍攝《賽德克・巴萊》尋找資料的時候,翻到了王家祥的歷史小說《倒風內海》,發現書中所講述的台灣,自己竟然如此陌生,所以就吸引我去閱讀更大量的史料,並將它改寫成劇本。」

不過若要說魏德聖的台灣 400 年系列電影,僅只是一個電影拍攝計畫未免太過可惜,魏德聖投注其中的,是一份對台灣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願景。不僅在台南搭建佔地百餘公頃的電影拍攝場景,更要將此處作為永久保留的「台灣三部曲歷史文化園區」,「這基本上已經不只是電影,而是以電影走前鋒、園區走後鋒,來策劃整個活動。我一直很想要給台灣的政府、民間做一個示範,就是電影是有很大潛力的,它應該是整個藝文娛樂產業的先鋒,是能夠用電影去帶動整個產業。」

魏德聖透過《台灣三部曲》所思考的是「如何真正讓台灣電影走出去」,而非只是高喊口號。當然,製作出好的電影絕對是最重要的核心,他亦同時思考宣傳亮點,並藉此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到台灣、進而去認識台灣,「台灣要走出去,得先把世界帶進來,讓他們從這邊得到能量之後,他們會再把你的(台灣)這個能量給帶到世界去。我們要做的是創造台灣的能量、創造世界在台灣的能量。」

20 多年來,魏德聖一步步構築出心中理想的藝文娛樂產業藍圖,儘管許多人不看好、儘管資金籌措困難、儘管在這個過程中會經歷各種想像得到與想像不到的困難,但如同他自己所說的:「藝術是在創造生命、藝術是在給人希望。」或許從某一方面來看,他也不斷地在這個過程當中看見希望,並在這股希望的推動之下走到了今天,而台灣的電影產業,也因為有著這股力量,因而能夠展現出更多元的可能性。

文 Text|Lulu Tsai
圖片出處|
豐盛之城-臺灣三部曲 Formosa Wonderland – Taiwan Trilogy
本文經《Tatler Taiwan》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2021 亞洲文化影響力人士】台灣電影如何走出去?魏德聖:「得先把世界帶進來。」

不可轉載
Tatler Taiwan
《Tatler Taiwan》源自瑞士 Edipresse Media,Tatler Asia 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生活品味媒體平台,我們串連起台灣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士及眾多傑出人才,透過面對面的專訪故事、深度呈現品味人士的生活意見,提供給讀者最令人嚮往的美好生活靈感。
《Tatler Taiwan》源自瑞士 Edipresse Media,Tatler Asia 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生活品味媒體平台,我們串連起台灣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士及眾多傑出人才,透過面對面的專訪故事、深度呈現品味人士的生活意見,提供給讀者最令人嚮往的美好生活靈感。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 記憶裡有一處黑,關於所有的人事已非

    #留下的人接續著說 一條安靜的河,流過記憶深處、經過 1980 年代的嘉南平原,在一座不到四萬人人口的小鎮上,匯集大半的兒時記憶,與一去不復返的美好往事。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