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文學館「拾藏:臺灣文學物語」以「日常測候」為題,讓過往只能在書本上看見的故事與哲理呈現在「傘」上,作為全新的文學載體。館方挑選了蔡培火、賴和、三毛的相關藏品,設計出《暴風》、《驟雨》、《酷暑》三把能陪伴你面對臺灣多變天氣的「文學之傘」。
FLiPER 邀請三位作家,用各自擅長的文體為傘寫出獨一無二的創作,共同道出外頭在亂也無妨,傘下我依舊能淡然前行的潛台詞。而此次我們專訪被《酷暑》的散文作家張西,一同與她體會「無論天氣怎樣,我都無所謂」的釋懷。
【按耐】
因為體質容易流汗的關係,一直很抗拒夏日的到來。身體一黏膩,心就跟著黏膩甚至煩躁。
記得有一年八月,和伴侶相約去山裡走走,卻剛好遇上一場大雨,我們沒有帶雨衣,附近也沒有可供遮蔽的建築物,大雨下了整個下午不停,為了趕在日落之前下山,我們只得淋著雨慢慢回到市區。那一路緩慢,但清涼,是夏日難得的記憶,有一股矛盾的心思,不喜歡衣服觸碰皮膚時的濕黏,卻又喜歡雨滴打在皮膚上、坐在機車後座感受風撫過的涼意。過了那一個下午,身體又恢復抗拒著熱夏。那一個下午甚至沒有傘。
去年開始去上熱瑜珈,瑜伽教室裡總是攝氏 36-68 度之間,連續上了兩、三週,夏至與朋友郊遊時,平靜地談論當時的生活和近況,才發現身體開始竟學會了耐熱。不會再預期(也不會自主)去淋一場大雨只為尋獲短暫的自然的涼意,原來懂得按耐一整個夏季,比淋一場大雨自在。
長大的紋路大概不過如此,從難捱處偷取一方歡愉,到當按耐著百無聊賴的時光,會感到平靜。當我的身體能夠與氣候融在一起,不是讓步噢,是共處,仍在心裡保有界限的共處。
「當我拿到一把漂亮的傘,我腦中就只有珍藏跟不小心弄丟的狀況。」張西講到這,還把手中的雨傘往懷裡一抱。她說,普通的傘可能不會想太多,但這隻《酷暑》卻是一把將文學結合、真實得融入在生活之中,成為真正實用的文創商品。「我會好好保護它!」張西燦笑。
「啊,我真的超級恨夏天的。」張西臉皺成一團,談到自己絕不會選卻被分配到的《酷暑》,那討厭黏膩盛暑的程度,絕對不亞於很多人之於紅蘿蔔。過去住在 17 樓的她,時常看著窗外俯看馬路上的人群們,因為風吹雨打而晃動、淋濕,但每每到了夏天,張西卻難以在遠處看出,人們想抵擋陽光的那股傲氣。
她自己也是。不知道如何抵擋盛夏為她帶來的衝擊,所以張西難以連結及理解。為了《酷暑》,她挖出自己與夏日曾共有的回憶;一次嘗試了體驗炎炎夏日後的一陣雨,還有報名熱瑜珈時一次次忍住熱氣的自己。
「我不應該奢求午後雷陣雨的涼意,應該就是要懂得夏日的熱,就是必然。」張西說自己不應該再難捱火熱天氣時,去追求一霎那的快感,因為那就是會發生;她才終於了解,唯有自己可以掌握難受的感覺,才不至於年復一年的夏日都必須躲進室內。
「很多時候的情境下而生的情緒,是突如其來的。你被打到就是被打到,當下的個瞬間根本毫無防備。而這每一次次迎面與情感相撞的遇見,都成為創作者的養分。」張西這麼說。夏天對於她來說,因為從打從心裡的抗拒到學會「順著它的毛摸」,於是從皮膚深處冒出來汗雨,都成為她度過每一次酷夏裡的一陣甘霖。
張西的文字,並不會讀到艱澀的氣味。在我眼中她還正在努力生活、與發生在自己生活裡的每一個難處共生;就像用自在的靈魂、從容的心態去迎擊夏季,張西一直都能保有心裡那塊純真的綠洲。
更多資訊:「拾藏:臺灣文學物語」、臺文館藏品資訊「第一匹白馬」(車牌)、【日常測候(3)】楚然:記憶總是慢慢累積——三毛「白馬車牌」
Photo by 4samanth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