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10.2019

病房中的藝術,這份「藝術處方箋」你領過了嗎?

Editor's Note
「藝術治療」是透過藝術創作等的模式讓治療不再讓人感到懼怕,除了解決生理病痛,更強調整個身心靈的健康。

還記得小時候爸媽要帶我們去看醫生的時候,都是硬拖著帶去的,我猜全世界的小孩對於醫院、冷冰冰的聽診器和難以下嚥的藥有著相同的恐懼,醫院冰冷、充滿病痛的形象深植我們的心底,但其實醫院是一個讓人恢復健康、治療創傷的地方啊!而近年來越來越常聽到「藝術治療」的模式,不管是用創作工作坊、藝術互動,都試圖讓人對治療的印象改觀,讓身心靈都更加舒服、達到最平衡的壯態。

藝術治療,從根本讓身心靈痊癒

英國一份研究是關於視覺及表演藝術對於健康照顧的影響,它說明藝術治療有四項具體幫助:第一能減緩病人及照顧人員的焦慮、壓力和消極無力感,二能夠減短病人待在醫院的時間,三能夠減少病人對於止痛藥的需求,最後則是能夠增進病人與照顧者的溝通與關係。

從醫院的等候室到病房,周圍的環境影響我們思考的方式和感受,而藝術能夠將嚴肅的診所環境轉換成鼓舞人心的同理照顧空間。它能幫助病人從病痛和創傷中恢復、延長壽命並同時豐富我們的生活,而世界各地已經有一些做得很有規模的藝術治療,讓就醫不再是痛苦、懼怕的過程。

英國的藝術治療組織 Paintings in Hospitals

Paintings in Hospitals 積極地和英國的醫療及社會照顧中心合作,並將博物館等級、甚至是世界級的藝術作品展示於合作的醫療場所供所有人欣賞,也時常舉辦藝術工作坊和各項活動讓病人及照顧者能夠參與。藝術治療的方式十分多元,也能線上瀏覽、預約,非常透明化且方便。

最近它們也在 York Hospital 舉辦展覽《Toy Box Tales》,在牆上掛上 12 張別於常態的玩具攝影作品,給予每個玩具不同能力的定義,並與組織 #ToyLikeMe 合作激發大眾對於不同能力的孩子在主流中代表性的討論。很特別的是,藝術家做了一個娃娃向患有白斑症的女模 Winnie Harlow 致敬,想要向有疾病在身或天生缺陷的孩子說明,這沒有什麼好自卑的,要對自己的身體有自信。

Toy Box Tales at York Hospital
白斑女模 Winnie Harlow 的娃娃藝術作品

澳洲兒童醫院中的光影互動牆

澳洲的 Cabrini Hospital 與多媒體設計工作室 ENESS 和 DesignInc 合作,打造了一個叫做 LUMIS 的光影互動牆,這面互動牆就在小兒科區的入口,只要有人路過這面牆,牆上的光影動畫便會跟著人一起動,彷彿賦予了它們生命力,豐富小朋友的想像力。

這面互動牆有 15 種主題,分白天和晚上的主題,當你的手摸過光影互動牆,牆上的草會隨著你的手波動,或是飛機會跟在你身後飛翔,整面牆佈滿各種形狀和顏色,減少小朋友看診的害怕感,醫院也不再只是白色的印象,而是五彩繽紛的光影互動。

晚上的光影互動牆,有療癒的月亮和可愛的貓頭鷹
跟著人一起往前開的火車

臺灣文化部的藝術銀行「魔法藝術島」醫療計劃

文化部藝術銀行自 2015 年起推動與醫療院所的藝術合作,在前年與高雄榮民總醫院合作「大港邊的太陽島」計畫,延續了藝術銀行專屬醫療空間的「魔法藝術島」計畫,將藝術帶入院內,包含兒童病房、日間照護中心、精神部、高齡病房、安寧病房等醫療空間。以藝術家參與、空間美化、工作坊以及作品展示等方式,希望讓就醫者在彩度舒服及有趣造型的環境下放鬆心情,分散病痛產生的注意力,減少對於就醫的恐懼。

藝術家黃柏勳於安寧病房作品「林間漫步」呼應從院方得知,有些人在最後那一段路想要看看海或山。畫面中的蝴蝶,魚或者某些氣泡,代表曾經許下的心願、禮物,讓人感到安心平靜。

藝術家黃柏勳在高雄榮總安寧病房的壁畫
高雄榮總兒童病房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過:「健康不僅是為了消除疾病和改善虛弱,而是體格精神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藥物治療當然是有用的,但藝術治療能減少人體對藥物的需求,更著想到病人與照顧者的關係,心理層面的痊癒也是加快生理恢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影響力也絕對不容小覷,值得備受更多人的關注與重視。

圖片來源:黃柏勳Paintings in HospitalsENESS

不可轉載
Mandy Pan
文字是我的家人,藝術是我的情人,小三還在開發中
文字是我的家人,藝術是我的情人,小三還在開發中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