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年年,春夏秋冬,好似一紙詩篇的起承轉合。告別春夏輕快熱鬧的篇章,卻訝然時光的基調已悄然轉入憂愁的韻腳,我們宛如呼吸著哲學因子凝聚的空氣,雖然秋高,卻人人滿懷閒愁,幾何有氣爽?
但這是多浪漫的「閒愁」兩個字。唐朝詩人李商隱一句千古「留得枯荷聽雨聲」,描述被夏日遺留在水中央的荷花,同是凋零的一扇風景,卻因打在荷葉上的落雨聲而顯得秋色更加淒涼;曹雪芹在《秋窗風雨夕》的一句「已覺秋窗秋不盡,哪勘風雨助淒涼?」同樣講述窗外秋雨綿綿,我們可能尚未淡忘夏日的一片綠海,卻被匆匆迫於面對所謂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孤獨感。縱使現實有太多值得哀愁的時機,但對於即將降臨的荒涼景象,秋天彷彿背負過渡者的使命,將我們對於物質的哀愁,轉移到對於心境與自然的閒愁,或許這就是大自然的公平送給每個人的奢侈浪漫吧。
從立秋開始,月下涼風翩翩;來到處暑,水上蓮燈漂漂;到了白露,草點提晨露;時至秋分,萬眾賞嬋娟;過了寒露,登高飲菊酒;時值霜降,坐看白霜覆落花。一種風情與雅緻以無阻力的姿態貫穿了整片秋日節氣,翻騰的稻浪染黃了一樹落葉,隨後喃喃的祝禱低吟繚繞了薰香濛濛的中元,緊接著柚香與桂花,釀了一輪皎潔明月當空掛,灑滿遍地銀白霜的感官中秋。
而上圖是以秋分時節為主題的圖像創作,在此時節的歷史與故事包含廣為人知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與吳剛伐桂之外,更有較鮮為人知的玉兔由來、月神常羲為十二個月亮沐浴神話,以及佛經裏花開一千年、花謝一千年,因此花葉永不相見的彼岸花季等等。將閱讀過故事後的感動,再藉由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景的琢磨刻畫,並藉由局部的想像再創造,一幅專屬於此節氣的航海圖便能在二週左右浮現於畫紙上。
最後感動的是:秋季為綠色到紅、黃、棕色的漸層色,我們旁觀著萬物迎向各自的結局,有些濃郁絢爛、有些褪色淒涼。 瀰漫的蕭條美感,使我不禁想起三毛的語錄:「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或許這份思緒正是一等閒愁,不僅催促寒蟬抓緊所剩無幾的斜陽歌唱,也催促著我快快用筆尖記錄白駒過隙的秋光。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