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有 24 小時,因此如何分配作息時間,是提升工作效率重要的一環,考驗每個人對於時間的掌控。強調「時間分配」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實際做到的人卻是少之又少,該如何分配也沒有正確的解答,不過若是能從歷史中留名的藝術家、科學家、畫家的日常中找尋端倪,說不定能給我們更清楚的方向。
美國作家 Mason Currey 在 2013 年所出版「創作者的日常」(Daily Rituals: How Artists Work),匯整出 161 位偉大藝術家、哲學家、科學家等各類型的創作者的作息日常,轉化成簡單好讀的圖表。以下的圖表或許能給我們當作參考,養成更好的時間規劃作息。
研究發現,英雄所見並不略同,有些生活差異是很明顯的。有些人每天花很多時間在運動,大文豪狄更生(Charles Dickens)可作為此類型的代表,他每天花超過兩小時在運動上,完全就是個健身狂。而其他人則是在繁忙的日間工作之外,還是努力繼續他們的藝術工作或創作,例如: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音樂家莫札特(Wolfgang Mozart)、心理學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以創作的實際時間來說,作家伏爾泰(Voltaire)幾乎是不眠不休的整天在工作。音樂家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的工作時間就比較短,他花較多的時間在睡覺、吃飯、休閒上。
由於每個人的習慣以及身體狀態都不同,只有自己知道怎麼樣的作息最能提升效率,因此客製化自己的日常作息能強迫你思考生活的優先順序。貝多芬會一顆顆地數每日早晨咖啡所需的咖啡豆,托尼.莫里森每天站在廚房窗邊遠眺第一道日出。
還有一些日常作息更妙:柴可夫斯基迷信地每天都要精準散步兩小時,就算只是早幾分鐘進家門都不願意,害怕有什麼噩運找上來。據說德國詩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在工作室裡收了一整抽屜的爛蘋果,因為他需要這種腐爛的味道才能產生寫作慾望。
研究指出,早起的人擅長作計畫,而熬夜工作的人則擅於擴散性思考。建議在工作外至少有 12 小時的休息時間,其中若有包含睡眠會更好,因為讓大腦休息對找靈感寫小說是有幫助的。小憩片刻也會增加處理創意性問題的能力。
看完以上歷史偉人的生活作息,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原來除了創作之外,他們也有自己的興趣與娛樂,從中舒壓甚至尋找靈感。每個人的生活作息雖然大不同,不過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很強的自制力,可以依循著這樣的規律持續創作,我想這也是這些圖表想要我們學習起來的吧!
資料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圖片來源:romeroleo、Inside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