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赤裸女子昂首站立蚌殼中,猶如東方維納斯,以落落大方的姿態,等待光明的未來。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帶我們走入 1920 年代,回望青年們在台日兩地奔走,傳遞西方解放思潮,也以新藝術為家鄉土地發聲的文化啟蒙時。
喚醒大眾思想的藝術使命
為紀念台灣文化協會創立百周年,北師美術館策畫《光 —— 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爬梳文協青年創作背後的時代脈絡與理想追求,讓我們從雕刻、繪畫、演講、新劇等百花齊放的文化運動中,體會滿腔熱血的藝術家們,是如何懷抱使命,召喚大眾對社會文化的重視。
除了能用雙眼欣賞前人傾盡靈魂的創作,這次展覽還特別邀請金曲獎新人獎得主珂拉琪和最佳台語專輯獎得主廖士賢,錄製華台語雙聲道語音導覽。在歌手們感性聲線下鋪墊沉穩配樂,將我們捲入時光渦流,回到台灣文化思想迸發湧動的百年之前。
顛沛流離的〈甘露水〉
1921 年黃土水以大理石雕塑〈甘露水〉二度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大大鼓舞渴望追尋民族自覺的台灣青年,同年十月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創建台灣文化協會,寫下文化啟蒙里程碑。
不料日治時期藝術家不受國民政府重視,〈甘露水〉慘遭遺棄,幾乎被認為已消失於世。所幸張氏家族默默收治,歷經半世紀的封藏,終於在《光》展覽露面。當坦誠赤裸的〈甘露水〉再次問世,便也是台灣新美術掙脫黑暗,找回自我,重新探索未來的時刻。
畫筆勾勒社會風景,詠唱沉厚的庶民史歌
「忠實反映時代的脈動,生活即是美,吾等希望始於藝術、終於藝術,化育此島為美麗島。」── 赤島社成立宣言
除了黃土水以外,其他留日學習西方新美術的藝術家們,也都懷有為這片土地發聲的使命。例如洪瑞麟在作品〈後街〉描繪台灣庶民街景,暗沉渾厚的色調,還隱隱散發濕黏沉重的氣味,像是所有感官都蒙上一層蒸騰出汗的水氣,有著對社會底艱困求生的同理關懷。
而洪瑞麟自日本留學回台後,為了答謝資助者倪蔣懷,便毅然決然踏入他經營的瑞芳礦坑從事採礦工作。在晦暗高溫的地底坑道,洪瑞麟也不忘拿起畫筆速寫同僚們奮力拚搏的身影,粗獷簡明、真誠有力的礦工生活題材,也成為礦工藝術家洪瑞麟的獨特印記。
別具風格的東洋油畫
同樣到東京美術學校求學的郭柏川,則是在轉往人文薈萃的北京旅居期間,揣摩出東西合璧的個人美學。構圖簡單的〈波斯菊〉是幅常見的瓶花靜物畫,卻展現出波斯菊努力伸展枝葉,熱烈綻放的昂揚生命力。靈活隨興的筆觸,經加水稀釋後色彩更加輕盈的油彩,也讓畫作洋溢著溫暖明亮的幸福感。
此外,青瓷上形似草書的流暢線條,和嘗試以易暈染的宣紙表現油彩畫,都能感受到郭柏川於西方媒材中,東方內涵並融合為一的挑戰精神。
線上永留台灣文史燦爛篇章
「曙光自天窗灑落,呼喚著『醒來吧!』照亮陰霾。而後相互抱擁的靈魂便不顧一切地喊著『光啊!光啊!』掙脫黑暗而狂奔。」—— 陳植棋夫婦致師長手書
百年前文人藝術家們滿懷信念,不屈不撓將希望的光注入作品。《光》展覽完成南北巡迴,最終來到 ARTOGO 線上展覽平台,保留於北師美術館首展原貌,讓錯過展期,或是想回味初次看展感動的觀眾,都能一同浸潤光暈中,共創傳承不滅的台灣文化自覺之光。
前往線上展覽|光 —— 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更多資訊|ARTOGO、Facebook、Instagram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