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陰雨連綿的冬季,如迎來春日般,如詩如畫的庭院景致,桃紅粉白的花兒點綴滿園鮮綠;大片落地窗為展間營造自然採光,讓光影和展品鳴奏出有機和諧的互動,四周也膨散著清新活力。令我忍不住揚起嘴角,帶著被烘得暖洋洋的心,欣賞這場文藝又悠然的《石火之機 – 日用之美特展》。
歡迎走入世外桃源
有別於苔米青過去在偏鄉小學舉辦的行動陶藝美學計畫,此次《石火之機 – 日用之美特展》,特別選在台北民生社區;期望讓更多人看見,首當其衝碰撞疫情的藝術家,是如何在電光火石的衝擊下,記錄時代的特殊意義,同時探尋一條新的藝術生機。
走入線上展間,宛如進到一間藏匿森林間的別墅,小植栽、木雕與畫作隨興擺置空間一隅。自然地不像參觀展覽,更像是長途旅行中,接受當地居民的熱情款待,順道欣賞充滿巧思的居家生活美學。
何謂「苔米青」?
相信第一次聽到「苔米青」這個文青味十足的難懂名字,都會有點好奇它的由來。原來,「苔米青」是取自清代詩人袁枚《苔》一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躲藏在陰暗低處的蘚苔,即便花瓣如米粒般微小,到了春日仍要像花王牡丹一樣盡情盛開。正是苔米青,對自身寄予的深厚期待,也是積極舉辦行動藝術特展的緣由。
何去何從,無人知曉的未來
橫跨油畫、木雕、陶藝、攝影等不同領域的《石火之機》特展,從各自的藝術視角,刻劃生活的細微觀察。今年剛入選倫敦藝術雙年展,並獲獎 Art Museum of Chianciano Terme Award 的女性藝術家李梓熒,用一幅將臉龐深埋手心的黃皮膚女子畫像,攫取我的目光。
偌大的窗、寬敞的房子和腳下鋪著價值不斐的華美地毯,將畫中女子內心的孤獨恐懼無限放大。這幅名為〈封城〉的作品,短短二字寫盡世代的悲傷與無措,更吐露亞裔族群在疫情下面對族裔歧視,無處遁逃的恐慌情緒。
即便身陷疫病威脅,生活仍是苦甜參半
看過稍顯沉重的作品,一旁藝術家陳凱智的動物木雕,也許能讓你轉換心情。似鹿、似馬,好像還有斑馬的奇幻動物聚會,讓我在每個展品前都駐足觀察許久。其「指鹿為馬」系列作品,混合藝術家生活中接觸動物的實際經驗與情感想像,拼湊出似是而非的半寫實創作,不同木頭的紋路質感,也引領陳凱智刻鑿出貼合木材生命的作品。
亙古不變的藝術,即是生活
相信藝術終將歸於日常的苔米青,展出的陶藝作品,則是用來盛裝植栽與茶水的器皿。〈枯山水咖啡杯組〉不規則的隕石外型,將時光凝鍊於陶杯中,讓人不僅想像,用它啜飲一口香醇的手沖咖啡,是否擠身狹小的城市空間,也能品嚐出放逐天地的心境呢?
在這個人類與疾病輾轉糾葛的時代,無論空間或時間都顯得扭曲混亂,究竟什麼是苔米青期待的藝術轉機?當展覽藉由科技通往線上,瞬間能否定格成永恆?藝術與生活又該如何相伴共生的呢?歡迎你走進《石火之機 – 日用之美特展》,一起貼近藝術、一起尋覓藝術新生的解答。
前往線上展覽|石火之機 – 日用之美特展
更多資訊|Instagram、Facebook、ARTOG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