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藝在每一個細節都散發著美好人文氣息,在人人都提倡著國際化,眼光總是追隨著國外的設計,漸漸遺忘外婆家中那張冬暖夏涼的藤椅,抑或是父親鍾愛幾十年,精緻的陶瓷茶具組。木工、陶藝、竹編等工藝元素代表著這座美麗島嶼的文化,不只亙古更該與時俱進,一年一度台灣工藝設計界盛事 —— 工藝之夢台灣工藝競賽在上周五頒發並開展了得獎的優秀作品,就讓我們來一起認識這些有著新世代靈魂的創作者,以及他們巧手之下誕生的工藝作品吧!
探尋本我與外在 ──「生命特徵」
憑藉「生命特徵」拿下本次工藝之夢的首獎,目前還是台藝大工藝設計學系的應屆畢業生張凱亘,提到創作的起源時,有點生澀靦腆地表示,系列作品中的第一件,是他大二時期低潮下的產物 ——「囚牢」。因為當時的凱亘正在探索自己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走的路是什麼,又要往哪裡去,所以「生命特徵」是他在探討自我意識與生命本質的創作,並以四件作品呈現從生到死的四個狀態:「初始」、「囚牢」、「探尋」、「平衡」。
「生命特徵」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可以旋轉、活動,在各個核心機關中可以點燃薰香,杳杳飄出的煙霧是無形但確實存在的特質,也象徵著人們的本我,不受主觀意識的控制,飄移在生命個體周圍。
很難想像談吐還略帶稚氣的他才要步入職場,卻會想到這麼多具有深意的理念,因為這具有層次的作品,獲得本次工藝之夢的首獎實在是實至名歸!
技藝的流動 ──「格紋椅 Lattice Chair」
獲入選獎創作者陳冠呈以熟悉的竹、曲木打造這次的入選作品「格紋椅 Lattice Chair」。由於多餘的曲木經常被丟棄,因此陳冠呈將之切割成條狀結合竹子,作為此次創作的素材;雖然平時擅長編織技法,但要融合這兩個軟硬度不一的材料,他依然是下了一番苦工。
格紋椅的背部和左手邊呈現了兩個曲線,除了讓乘坐者更為舒適之外,陳冠呈說,這代表的是柔軟地融合不一樣的材料,以及文化、世代傳承的流動感;因此作品在映入眼簾的瞬間,便立即讓人想起台灣的傳統籐椅的親切感。
陳冠呈表示傳統籐椅較易變形,而原木椅展現的紋路雖美麗卻笨重,因此結合了輕巧、有彈性的竹子和薄卻扎實的曲木做結合,不只坐起來舒適,減輕重量後,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更沒有負擔。
投射自我 ──「魚擬日常」
入選作品「魚擬日常」顧名思義就是創作者賴艾暄,以順著水流般悠游的魚群比擬自己的日常。就讀的藝術大學在山區,艾暄時常覺得當自己看著家中魚缸時,彷彿看見自己的生活:盲目跟隨體制,日復一日地循環。於是她便結合自己擅長的金屬工藝,創作出能體現生活的作品。
艾暄選用製作時需要一點一點地敲打成形的紅銅打造容器,象徵時間的堆疊與塑造;而在製作人群的樣貌,使用貴重的琺瑯來比喻每個人都是珍貴的生命體。作品中可以看見,艾暄在二至三種模板上印上魚的圖樣,代表著人們在社會體制下被複製的樣貌。
透過盛裝九件容器的鏡面,我們清晰可見容器底部的銅綠,像是魚缸裡的苔蘚,恍若能感受到我們跟隨體制的久遠;同時也反射出自己、投射自己,「魚擬日常」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優美且典雅,同時也富含深遠意涵。
跳脫約束的玩味 ──「境外羅伯特」
在構思入選作品「境外羅伯特」時,是創作者楊薇霖面臨畢業之際。實習、半隻腳踏出社會的經驗,讓她察覺社會的既定價值觀其實正在約束著大眾,使你我都像是機器人一般遵循著規範行動。我們有幸身處在台灣這個民主的社會,有表達自我意見、做出些微反抗的空間,於是楊薇霖進行反思,創作出可愛趣味的「境外羅伯特」。
除了生活經驗外,楊薇霖也受到電影《銀翼殺手》的啟發,特別把「境外羅伯特」的造型做的與電影裡複製人相似。跳脫機器人多是金屬的設定,楊薇霖反而採用自己喜愛的木材來製作玩具機器人,期許木頭溫潤的特性能帶給使用者療愈的功用。
在細節之處,我們清楚可見作品精細的球形關節,此設計讓作品的頭、手部能自由活動;頭部更設有探照燈,趣味性十足之外,也展現楊薇霖期盼能到異世界探險的心情。
雖說與四位創作者的訪談時間不長,卻能夠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於工藝的熱忱,並將之與生活連結,融合多元文化,傳達意念與自我,引領台灣的工藝創作繼續感染周遭、邁向更好的生活美學!
INFO:2019 工藝之夢 ── 新光三越巡迴展
五大展區|
臺灣工藝競賽得獎作品展、國家工藝成就獎 – 孫超個展、臺灣優良工藝品 & Yii、新藝商號 – 台味設計發酵、好玩藝設計講堂
展期與地點|
12.05(四)- 12.17(二):台北信義新天地A9 9F 宴會展演館
12.21(六)- 01.01(三):台南新天地 6F C區文化館
01.04(六)- 01.13(一):台中中港店 10 F天空劇場
時間|11:00 – 22:00(上述各店閉展最後一天,皆開放至 18:00 止)
活動官網|https://pse.is/LZSVE
Photo by 楊景棠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