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06.2019

科技與大自然並不是對立,打造烏托邦的荷蘭裝置藝術家

Editor's Note
近年來環保意識越來越高,然而關於漂浮在海洋上的垃圾或空氣汙染卻沒有減少。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比起我們付出的還要多太多。若科技發展是必然,人類的下一個課題便是找到與大自然共存的方式。荷蘭藝術工作室藉由藝術創作,讓人們反思「共存」的烏托邦,藉由此篇文章除了分享藝術創作之外,提供給大家思考現今生活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

今年五月,有機會到芬蘭赫爾辛基的美術館 Amos Rex,走進展場中央,我彷彿被空中正在漂浮的清水模方塊吸引,呼吸頻率也和這個作品趨近一致,許多人和我一樣,在展場邊緣找個位置坐下,靜靜觀察這個漫無目的的漂浮物。走進另一個漆黑的空間,大型的 LED 燈裝置藝術映入眼簾,走近一點,原來每一個光點都是一朵蒲公英,脆弱的光芒由堅固的金屬架構。

讓人工產物的清水模也能像空氣一樣融入大自然 — Drifter

緩緩在半空中移動的巨大清水模方塊 Drifter ,營造重力與無重力的反差,雖然是如此巨大的科技產物,卻能在空中自然悠遊。龐大又神秘地漂浮在開闊的展場,走進這個空間後,只能目不轉睛地張望。

Drifter 靈感來自 1516 年托馬斯.摩爾的小說《烏托邦》,在這部作品裡,「水泥」的概念誕生,在此之前水泥從不存在於人類的幻想。透過 Drifter,激發幻想「不可能」的能力。畢竟,誰都不知道科技的下一個階段會是什麼,和大自然共生當然也是可能的。

除此之外,藝術家還跨界製作了一支影片,背景為蘇格蘭高地,無數的清水模在原始的山谷間漂浮,表達大自然裡人工雖顯突兀,其實能和平共存。

讓蒲公英種子與金屬結合發光 — Fragile Future

在黑暗中綻放光芒的 Fragile Future 則是展望大自然與科技相互作用,譜出光明的烏托邦未來。 藝術家 Lonneke Gordijn 每年都有採集蒲公英的習慣,她總是在與大自然的相處感到平靜並思考,大自然(蒲公英)沒有任何無用的階段,每個部分都有存在的原因,以及貢獻、代謝的過程。反觀人類,因為一時的貪婪製造出過多不必的產物,造成環境的負擔。

藝術家將一根根種子黏上 LED 燈
再以三維的銅製金屬合板連接。

藝術家透過這件作品想傳達:科技雖然是人的產物,但本身是無害的,和大自然不是對立關係,甚至科技幫助大自然變得更有活力,幫助它們展現生命。而觀展者則能反思,該如何行動才能融入科技與自然間的烏托邦。

荷蘭當紅的新潮藝術工作室— Studio Drift

以上作品來自荷蘭藝術工作室— Studio Drift。他們透過裝置藝術致力探討自然人和科技三者之間的關係。兩位藝術家 Ralph Nauta 和 Lonneke Gordijn 大學畢業後與相遇,自然而然發展出合作關係,並創立 Studio Drift 。 他們說:「當結束一段很順暢的對話,一切都和諧時,可以感受到純粹的幸福,同時,你會感受到與周遭相結合。看著雲朵經過天空,聽著海浪拍打沿岸的聲音,大自然使我們感到平靜,我們經由這樣的感觸,重製出與自己,與他人,與大自然的共鳴。」

Ralph Nauta(右)和 Lonneke Gordijn(左)

在網路沉迷與資訊爆炸的世代,或許大家會認為是科技使人類與大自然產生距離,藝術家則認為科技是無害的,科技幫助人類變得更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與連繫,然而人類索求的越多,大自然的反撲越是猛烈。問題在於人類如何有智慧地使用科技,如何進一步發展,又同時退一步與自然和平共處。兩位藝術家希望藉由創作,帶大家一起反思,思考自然、人與科技三者更好的未來。

更多資訊:Studio Drift 官方網站

不可轉載
Zoya
想像力和好奇心就是超能力
想像力和好奇心就是超能力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