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06.2019

將藝術大眾化,永不退流行的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

Editor's Note
安迪・沃荷不朽的一生,無論是藝術或思想都時時刻刻影響現代,如他的那句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 15 分鐘。」你準備好了嗎?

被譽為 20 世紀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創造了當代新的藝術創造形式,引領了後現代主義的開端,但在成名之前的他其實是一個來自美國正處蕭條衰敝匹茲堡,一個貧窮又體弱多病的小男孩,究竟是什麼開啟了安迪・沃荷傳奇的一生?又是什麼樣的人生經歷讓他開啟普普藝術的想法,就讓我們透過本篇文章一同來了解。

安迪的家庭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的父親是一名工人,沃荷便就讀福爾摩斯學校並且在卡內基學院(現在的卡內基美術館(The Carnegie Museum of Art)免費學習藝術。除了繪畫之外,他還很喜歡拍照並在自家的地下室自己沖洗照片。 安迪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罹患西德納姆舞蹈病(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四肢會不自主地運動)發病之後他罹患憂鬱症,並且懼怕醫院和醫生,常常臥床不起的關係他便在床上畫畫、聽收音機、收集電影明星照片貼在病床周邊,安迪是個出了名的收集狂,他會把所有東西都收進被他稱為「時間膠囊」的硬紙盒裡。時間膠囊裡甚麼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有,包括派對邀請函、指甲刀、還有處方藥,他自己曾提到這一段時間對於他的人格發展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甚至後來還有安迪收藏展展出這些物品。

安迪・沃荷曾為時尚雜誌 VOGUE 設計封面

在安迪畢業之後,他到了紐約在 1950 年代便已經是一位成功的插畫家,以奇幻古怪的鞋子、小天使、花卉等小品插畫而聞名於世。但到了 60 年代,安迪忽然改頭換面成為一位新潮藝術家,他嚴肅看待他的繪畫作品,開始拍攝實驗性的電影。1962 年,他頗具爭議性的作品─金寶濃湯罐的「畫像」─將他推向了當時轟動社會的新藝術運動,也就是普普藝術的浪頭,問他什麼是普普藝術他說「普普,就是一切都很好。」不到主流通俗,卻又不被稱為藝術類別,他選擇平日裡最容易看見的人事物當作主題,小至濃湯罐頭,大到漫畫人物、公眾人物,最終變成風靡勸雃世界的普普文化。

安迪・沃荷攝於 1971 年 5 月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其實普普藝術緣起英國,卻在 1960 年代於美國爆發蔓延至全球,普普將藝術的優越性帶回物質的現實層面,成為一種通俗文化改變了人們接受藝術的態度,也將藝術普遍化影響到一般人在生活中對藝術的體認,這樣的觀念是相當有歷史性的意義。安迪不介意人們說他的作品膚淺,他說因為普普藝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很討喜、有點小聰明、性感。」這是一種在精神上認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藝術、共襄盛舉的大眾文化。

與安迪一樣的藝術家不斷地推廣藝術大眾化,其實就是希望人人都可以購買及消費藝術品而非只有上流社會,因此他們被指責為對消費主義的「諂媚」,其他非普普藝術的藝術家甚至批判他的商業與功利主義,如此有爭議的行為也引來殺機,1968 年 6 月 3 日安迪遭到了一位激進的女權主義者瓦萊麗·蘇連娜槍擊,他在襲擊中受到重傷,進行了開胸手術、心臟刺激術才僥倖存活。這次槍擊事件極大影響了沃荷的人生及藝術創作。

安迪・沃荷的 10 個瑪麗蓮系列

對於安迪而言,定義他的職業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定義了他的作品主題形式。儘管他最知名的是他作於紙上和畫布上的作品,但他同時也是電影製片人、攝影家、偶爾還作為雕塑家、甚至商品設計師,這些經歷都展現了他不菲的藝術才華。不可否認安迪的確為藝術開創了全新的局面,直到現在我們的一切不只是藝術甚至是思想都仍然深受著安迪・沃荷的影響。

不可轉載
Chris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從別人身上得到多少,而是為別人付出多少。」——《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從別人身上得到多少,而是為別人付出多少。」——《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