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已死?是你不知道什麼音樂叫「流行」

金曲 30 結束後,不少人網友在粉專或是直播下留言批評金曲獎失去公信、找了一堆不認識的歌手頒獎、金曲風光不再等等,然而流行音樂真的如大家所說的一樣凋零了,還是台灣社會正在面對一個音樂品味的轉折,就從金曲的本身開始了解。

螢幕快照-2019-06-29-下午11.01.05-1068x587
夜貓組的 Leo 王成為了新一代金曲歌王(直播螢幕截圖)

走過 30 年的金曲獎,不被設限的舞台

金曲獎是台灣文化產業中被稱作「三金」的其中一個獎項,當初為了獎勵流行音樂創作而誕生,今年也到了 30 周年,獎項從流行音樂到傳統樂曲,照語言分類有華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依人分類從男女歌手、樂團、新人等,只要符合以上獎項所制定的各項規定,就有辦法參與競賽。

像是今年來自日本的東京中央線的專輯《Lines & Stains》獲得了最佳專輯獎,也是在入圍之中唯一的日本樂團,可看出金曲獎對於音樂的多元性,而金曲獎本身因為歷史悠久,容納亞洲各國的音樂作品,也成為了在台灣音樂流行趨勢的指標獎項。

maxresdefault
東京中央線專輯《Lines & Stains》

厭世代的興起,年輕人音樂品味的轉變

對於流行音樂的論戰並不是這一屆才有,最近的是 2017 年第 28 屆金曲獎,草東沒有派對獲得最佳樂團、最佳新人、年度歌曲三大獎項,在當時帶給樂團很大的震撼,竟然有一個,只有一張專輯的樂團,在流行音樂當道的金曲獎超越了五月天、伍佰、周杰倫等流行巨星,甚至還有名人針對此事而未來拒當金曲評審

覺醒音樂提供
草東沒有派對(No Party For Cao Dong)

這些現象其實要溯源到流行音樂的聽眾,也就是年輕人的身上,像是在太陽花學運被傳唱的《島嶼天光》,因為反映了當時年輕人對於社會、政治的心境,而被選作 2016 金曲獎的年度歌曲,音樂的本身唱著世代、流行,另外像草東的歌因為字字句句描述著現實中年輕人面對生活的掙扎,透過嘶聲力竭地發洩後回到原本壓抑的生活,直到現在也相當受年輕人歡迎。

賣光了一切  你的肝和你的肺
他們扔了你的世界  去成為更好的人類
那廉價的眼淚就別掛在嘴邊
什麼也沒改變  什麼也不改變
-草東沒有派對《勇敢的人》

年輕人面對高房價、低收入、工作時間密集的生活,跟現在掌握資源的中老年人相比,小蝦米對大鯨魚的壓力從內心而生,這種厭世、負面的感受,透過歌曲的傳唱將自己的現實投射在上面,描寫現實與壓力的獨立樂團漸漸地打敗了過去只會唱愛與夢想的唱片公司歌手,這個現象直接反映在 KKBOX、Spotify、Youtube 等獨立樂團歌曲飆升點擊率上,金曲獎則是作為一個現代流行音樂文化的總結,將這個世代發生的事透過歌曲作為發聲。

創作型態的轉變,走向更自由奔放的內容

從金曲 30 可以看出,我們所認為的「華語流行樂」漸漸衰退,更多的是大眾平時不會注意到的獨立樂團,面對台灣有限的市場、資源,將自己想要說的話、想表達的立場,透過歌詞和旋律去吸收聽眾,流行歌手身後負擔著唱片公司,面對老闆以及不同合作對象的壓力,使得音樂的形式有所限制,再加上傳播媒體的發達,只要將歌曲過了錄音室作出 EP,直接上傳社群媒體就可以讓大眾檢視,使得小樂團有著各種曝光的管道。

Depositphotos_178890232_l-2015
完成一首曲子的成本可大可小,然而會不會成為流行就看曲子本身

面對多管道的曝光,表演者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激烈,而「流行」本身也不再是透過這些人背後是誰,更多人看重的是音樂本身的意義,從用台語堆砌出流浪心境的《浪子回頭》到講述葉永鋕事件背後性別議題的《玫瑰少年》等,歌曲的意義漸漸成為了「流行」的標準,雖然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再見到下一個天王、天后看似困難,然而就如同 Leo 王在得獎時的感言一樣,只有在自由開放的創作環境,才能夠讓台灣的音樂圈有著更好、更廣的發展。

Crowd of fans at an open-air live concert
流行樂並沒有消失,而是隨著不同世代的品味做變化

流行樂手與獨立樂團在音樂圈正在交互消長,「流行音樂」代表的意義並不是特定的音樂風格,而是能夠在當下引起多數人共鳴的曲子,就是流行音樂,這次得獎者讓我們看到台灣音樂圈的變化,開了許多人的眼界,也讓我可以反思去珍惜這樣自由的創作環境。

部分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不可轉載
棠

每個人的內心都期待世界末日到來
每個人的內心都期待世界末日到來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