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I. M. Pei),於 2019 年 5 月 16 日逝世,留下了許多建築作品在這個世界上的各個角落,然而這位傳奇大師是誰,創造了什麼樣的建築,就來好好了解一下。
貝聿銘出生在中國廣州,因為政治因素移居香港、上海,之後去美國讀書學習建築並在美國發展,貝聿銘總是穿著簡樸、戴著圓圓的厚框眼鏡、滿面笑容,跟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合作過,不論是一國總統、石油大亨、房地產開發商,甚至是部落酋長都很喜歡他。
貝聿銘的風格融合了東方典雅以及西方華美,就來看看他的傳世之作。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大部分人對於東海大學裡的路思義教堂都不陌生,教堂是由《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Mr. Henry R. Luce)先生為了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亨利溫特斯路思義牧師(Mr. Henry W. Luce)而捐款與建的。
在最初的設計中,貝聿銘原本想使用多個平面木板去建構而成,然而因為考量到台灣經常地震的問題,則改成鋼筋混凝土以及長型的梁柱去搭造,去支撐結構上穩定,反而讓教堂顯得更有標誌性、獨一無二。
羅浮宮金字塔
羅浮宮金字塔存在超過 25 年,它的構造和意義在貝聿銘的作品之中相當具有代表性。金字塔不僅美觀,也相當地實用,構造上採用了透光的玻璃以及鋼鐵桁架,不只穩定,也增加了館裡的容納人數以及能收納的藝術品數。
羅浮宮金字塔水晶般的結構,與過去法國文藝復興的風格相互呼應,剛好跟著名的埃及吉薩金字塔比例相同,成為城市的地標之一。
達拉斯市市政廳
在規劃達拉斯市市政廳時,貝聿銘直接要求政府,市政廳裡的公共的空間總和必須大於官員自己的辦公室,他認為「當你做一個達拉斯市政廳時,這個市政廳必須要代表達拉斯市民。」,達拉斯市市政廳融合了貝聿銘的裡面,把重點放在人身上,而不純粹只是一個美觀的展品。
香港中銀大樓
中銀大樓的不對稱設計,被譽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大樓之一,這棟 70 樓高的大廈,表示出人民對於香港商業區發展的野心,這個用反光玻璃包覆的刻面稜鏡,靈感來自於竹子生長時的樣貌。
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這棟建築從海中升起,獨特的階梯式結構,並設有高聳的圓頂中庭。該博物館由奶油色石灰石、花崗岩和不銹鋼建成,包括一個五層主樓和一個兩層樓的教育設施。博物館的北立面設有玻璃幕牆,可以欣賞到多哈海灣和西灣地區的廣闊景色,在富麗堂皇的大樓包圍之下,顯得更加特別、典雅。
貝聿銘即使去世了,他的思想也透過建築物傳遞給活在世界上的人,讓他的精神永久傳承。
COMMENT
過不過也無妨;
最重要的,
您終於可以與無極先生好好共聚一堂,
從此長仰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