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包含些許劇情透露和解析,可能影響觀劇體驗請慎入)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下簡稱《與惡》)心中滿滿悸動,即使已經播出完結篇,後勁仍然強烈,我想《與惡》會讓人餘韻猶存是因為,這雖然只是一部劇,但是劇情中提到的議題、牽扯到的社會問題,是真真實實就發生在你我身邊。
即使我們只是一個坐在電視機前面的觀眾、一個社會事件中的旁觀者,但我們不能在看完了《與惡》後只是覺得好好看,或是從新聞上知道了某個事件,只是覺得好恐怖,應該要不斷問自己:「然後呢?」就讓我們先從《與惡》的劇情來了解這三件真實案例。
「地震造成松仁路裂開」直接應證品味新聞台的「假新聞」
劇中以品味新聞台的副總監宋喬安(賈靜雯飾)一角來探討新聞媒體的運作過程,除了道出媒體業被收視率綁手綁腳的無奈與心酸,也呈現趨近真實的媒體暴力、侵犯隱私、假新聞種種問題。
18 日全台發生有感地震,台北市震度達 4 級,甚至傳出松仁路地面龜裂,新聞媒體紛紛下標「北市松仁路裂開」,民眾也不斷在社群上瘋傳,鬧得人心惶惶,經過台北市信義分局勘查後才發現這一切是一場鬧劇,只是柏油灑落,並沒有安全顧慮,純屬謠言圖片。
事實上,《與惡》的假新聞,真實上演在現實生活中,而且從未停止,這時候你可能想大罵記者「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是在不斷的謾罵與批評之前,我們可以先思考,當記者只有有限的資源、極少的時間,卻要為了收視率,或是電視台的要求提供大量資訊給觀眾,那還能兼顧品質嗎?到底是每位新聞從業人員都沒有新聞素養,還是環境迫使他們做出選擇?
在你同情李曉明的父母時,鄭捷的父母又在哪裡
《與惡》最一開始就是以隨機殺人案為起頭,罪犯李曉明奪去了許多人命、讓許多家庭破碎,也讓自己的家人深陷泥沼,走不出加害者家屬的陰霾。劇中有一幕,李曉明的父母被媒體團團包圍,當場跪下低頭道歉,崩潰地不敢進入靈堂道歉,而他們的店面則是遭人砸店、潑漆,被輿論不斷譴責的他們,夜夜不敢眠,李曉明的母親(謝瓊煖飾)的這一句話更是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有哪個爸爸媽媽願意花二十年養一個殺人犯?」
劇中李曉明的隨機殺人案其實和 2014 年鄭捷事件十分雷同,這也是臺北捷運自通車營運以來,首起致命攻擊的犯罪事件,震驚了全台灣,殺人犯鄭捷在死刑定讞 18 天後就被執行死刑,創下司法史上最快執行死刑的紀錄,而鄭捷犯案後,他的父母下跪道歉,飽受輿論撻罰,就和《與惡》的劇情類似。
因為《與惡》,重新勾起了2014 年發生的鄭捷事件;因為《與惡》,讓我們重新有機會審視這件事情還有整個社會氛圍,一個犯人的死亡,究竟解決了什麼事?那些受傷的心靈,就因此被痊癒了嗎?
如果王赦是正義,那為殺人犯辯護的黃致豪是惡魔嗎
劇中的王赦(吳慷仁飾)幫隨機殺人犯李曉明辯護,為了捍衛心中正義,甘受千夫所指,也因此與妻子產生婚姻危機。這一幕相信讓許多人心碎,王赦終於說服李曉明與家人碰面,決定要一起找出原因,沒想到在遞出上訴狀的前一刻,李曉明已經被行刑,他只能喝醉酒跑到岳父母家,難掩激動地控訴一切:「一個民主法治國家要靠殺人才可以撫慰人心,保障我們的安全,這個我沒有聽過,這太荒謬了。」
黃致豪,可以說是現實版的王赦,他曾經接手過的知名案件不只鄭捷隨機殺人案件,還包括北投女童割喉案、小燈泡命案、縱火案、女模性侵殺害案、華山分屍案。黃致豪是一位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律師,多次在為殺人犯辯護時,主張要為被告重做精神鑑定或心理衡鑑,他曾說過:「用民意、輿論奪走一條性命,不去探究為什麼,未來社會恐將有更多鄭捷。」他的作風,並不受大部分人的肯定,反而是使他與惡魔劃上等號。
不管是王赦,還是黃致豪,他們都堅信著,沒有人一出生就帶著刀槍,如果社會和政府能夠多理解、傾聽,也許就能夠避免這些社會悲劇的發生。然而,支持死刑或是廢除死刑,至今仍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議題,每個人心中也許都有屬於自己的想法,《與惡》只是給了我們機會換位思考,重新定義心中的那把尺。
記得王赦在劇中說過:「一個案件的結束,並不是判判刑就沒了。」在我心裡,《與惡》的結束,也不是看看劇就沒了,與其當一個平行時空裡的局外人,我們其實有能力思考、為心中的想法發聲,《與惡》不只是充滿渲染力的一部好作品,更開啟了與社會對話的契機,延續了討論的意義。
其實,沒有人知道《與惡》的結局是怎樣,我們不知道應思聰之後是否還會發病、 宋喬安該如何解決媒體業的窘境、王赦回去成為法扶律師要如何在加害者與社會之間達到平衡、李大芝和她的父母有沒有撕去加害者家屬的標籤。
我們也不知道在真實社會中,這些問題到底有沒有機會被解決,但就跟應思悅在劇中說的:「看得見的東西不用相信,就是因為看不見 ,我們才更有機會去相信。」願你我都能成為讓社會更好的小螺絲釘,也願受傷的人都能一直勇敢地活著。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