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你討厭的現在,都有一個不夠努力的曾經

「我還年輕,以後再說啦!」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我們有用不完的時間,我們還可以休息、什麼都不想,但很多機會卻從每次的藉口中溜走。等出社會後,往往才會發現要開始為過去的懶散、未經規畫收拾爛攤子或急起直追。身為一個大學生,看過很多身邊的人因為年少無為而後悔,因此一直以此為鑑,也希望大家能領會到這個道理,減少對人生的後悔。

一、害怕犯錯,乾脆不做?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感到很自卑因為相較於學長姊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好想少做少錯,免得惹笑話。因為這樣的逃避心理讓我前期進步得很慢,是一直到後來看書接收到一個觀點:盡力享受與善用未成名時期,這是我們最沒壓力、不需要處理許多瑣事和唯一能恣意而為的時候。

當下才醒悟,為什麼自己不轉個念頭珍惜現在這個時期?如果老是呈上一張白紙,別人該如何給我建議,我什麼時候才能成為美麗的畫作?
kelly-sikkema-511604-unsplash學生,這個身份代表了正在「學習」的階段,這時候倘若犯錯並不會有什麼滔天大罪,頂多只是老師給幾句諫言。當你出了社會,雖然很多事其實也還在學習,但是別人看你的眼光就是嚴格的,任何的疏忽、不成熟都會讓公司損失不小的數目,嚴重甚至必須丟掉飯碗。年輕時,暴露更多的缺點並不代表傻,反而是聰明,因為每一次的缺點展現都是被改善的機會;總是躲在後面的,並不代表沒有缺點,可怕的往往是等到缺點不得不顯露時就是無法收拾的時候了。

二、這跟我的專業無關,不用學啦!

我就讀的是設計相關科系,但在大一的時候看到學校的學務處開了關於「影像剪輯」的免費課程,雖然還要面試和付訂金,但一心想著有興趣便去了。事隔一年半,今年暑假國中時要好的老師詢問我會不會影像剪輯,有家長的小孩想要學;因為一直有當家教賺外快的意願,當下我一口就答應了,也因此得到了不錯的額外收入。

green-chameleon-21532-unsplash
你從來無法預知,現在自己所做的一切什麼時候會派上用場;但如果你毫無準備,機會來了也只能和你擦肩而過。而國中的老師會找上我,也肯定和我過去帶給她的印象有關,很多事都是環環相扣的,只是我們難以察覺便渾然不知。

蔡康永曾寫過的一段話:
「 15 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 18 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 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 28 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找藉口,是大家的通病;但是如果你能忘掉藉口只管執行,你發現自己將會不知不覺完成一項項人生清單。

三、這沒學分,好吃虧喔!

相信很多學生在聽到學校要放假或補假時都只有開心可言,但這種反應理性思考起來是很怪的。這就像是你花了錢參加一個體驗活動,當活動沒有如期舉行你反而開心地不得了,反而沾沾自喜賺到了。另外,我也時常聽到同學們因為沒有學分而放棄自己想學的東西或想修的課,但很諷刺的是他們卻可能願意花大錢到外面補習。mikael-kristenson-242070-unsplash

大學生常常會被學分給綁住,好像多修了就是吃虧。免費的、便宜的總是讓人不珍惜,但換個角度想,它其實跟你在外花錢所學的並無不同,反而在學校裡優惠很多。便宜的我們不爭取,貴的反而拚命搶;竟為了自己的吃虧而快樂,並拚命地想吃虧。事實上最吃虧的其實是那些什麼都沒學到的人才是吧!只是大家總是在路上慢慢忘記了「學習」才是我們的初衷。

學習或嘗試任何事物都不是沒有意義的,即便真的一輩子用不上,它肯定也幫助了你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或討厭什麼,對於未來的選擇上會更加的明確。

四、等我 …,我一定要 …

「等我出社會有錢了,我一定要去留學。」這句話最後的結局只有兩種:第一種是他未來並也沒有多有錢,第二種則是即便他有錢了也不會去留學。因為到了那個時候他會發現自己沒有勇氣放棄現有的工作,追尋夢想這件事對於這個年紀的他來說似乎太過冒險和天真了。82797-02

我們總會把現階段夢想的時程往後拉,理想的覺得只要達到某個境界就肯定能辦到。但未來的你不會和現在的你一模一樣,很多事一旦過了某個時刻,就再也沒有幹勁和勇氣去執行了。目標並不會因為時程拉後了而變得容易,往往只有越來越難的趨勢;很多事根本不是現階段無法完成,而是自己努力不夠,總用年輕為理由合理化自己辦不到。

「活在當下」並不等於對未來毫無想法,而「年輕就是最好的本錢」也不該被扭曲成懶惰的藉口。曾聽過一句話:「每個你討厭的現在,都有一個不夠努力的曾經。」別讓現在的自己成為未來自己的拖油瓶!

不可轉載
章芷瑗
奇蹟只是努力的另個名字。
奇蹟只是努力的另個名字。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 「斜槓青年」當道 ! 6 個學習網站推薦

    「斜槓青年」是近期很流行的詞彙,源自於英文 ” Slash ” ,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她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 ……

  • 法國不浪漫-聊天成就你的人生

    小時候在課堂上總是被警告不要聊天,或是家長會希望小孩子不要浪費時間在講話上面,要我們做的只是好好的讀書。 但是 ……

  • 幫倒忙的安慰?其實對方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同理心」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 ……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