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電影提案:致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一念無明》

《一念無明》,看來像是平淡的口氣用影像來敘述一個社會事件,但卻是重擊到我們內心最不願意碰觸的那一塊,如同電影標題「MAD WORLD」和偏灰的色調,透露出那些無助的情緒,似乎這個社會的偏見,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我們其實都一樣,只是我比較放不下而已。」

電影的步調總是穩穩的敘述著,但卻像利刃一樣剝開現今社會遇到的問題,而我們可以跟隨著男主角阿東的腳步,一步步的進入他的世界,然後試著感同身受,那些問題、那些畫面,好像都有機會在自己的身邊上演。

《一念無明》取自佛教用語,又稱為煩惱障,我們的念頭是不斷堆疊的思想衍生而成的,但因為無知,彼此相愛卻又彼此傷害。受到價值觀的束縛,我們總是循著社會「正常」的眼光來評判每件事情,但是非對錯又是否那麼單一?

雖然整部電影有貫穿主角的工作和感情生活,但重點仍舊是放在家庭的相處上。在男主角阿東和父親不想面對的過去背後,其實隱約提到整個社會現今所面臨的問題:長照和弱勢者的社會支持。電影曾提到,在阿東還未被判定為精神病患,和未婚妻討論到自己母親後續的照料生活,養老院就是第一個被否決的方法,雙方也因此有了激烈的爭執。

在生活裡,不是每件事情你都可以不去面對,然後「外判」給別人。

因為母親的病況和暴躁的情緒,讓阿東的父親大海和弟弟離家不願意面對,遠走高飛。雖然從小受到父母親的漠視,但阿東卻選擇獨自扛起。從這又可以延伸出一個討論:那些所謂專業的機構,是否因為整個社會無法全面性的支持,所以阿東寧可一肩擔起,直到他自己也倒下為止?

如同母親因為意外過世,阿東站在廁所外的眼神木然,這對他來說是不是一種解脫?又或是另外一種枷鎖?

或許是太多流為形式的照護,又因為東方的傳統孝道觀念,讓養老院這個選項成為下下之策。如同阿東出院後的回診,冷漠的精神科醫生草率的做了評估,最後問了「你有沒有想自殺?有的話就要住院。」

阿東眼神空洞,連想都沒想直接否認。

那些無可宣洩的情緒,就一直被困在自身的肉體,然後醞釀成一股饞食靈魂的力量,讓阿東無力反抗,似乎悲哀的只能躲在父親那蝸居租屋處,社會不接受他,過去的朋友也排斥他,連鄰居都強烈反對和他居住,只剩下當初離家不願意擔責任的父親和他共處一室。

對比的情緒互相拉扯不斷在腦子裡,好像整個世界沒有他容身之處。

只有用心去看,你才能看見一切。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但整部電影仍舊有暖心的亮點,就是余師奶的兒子余果,他以小王子故事帶出自己那無邪的童言童語,對於人生的看法,不像大人那樣的複雜,然後用適中的溫度陪伴著阿東,無形中暖化阿東那無力又鬱悶的情緒,他們,都只需要陪伴和陪伴而已。

陪伴和聆聽的力量,遠大於那些藥物控制。

或許就像《派特的幸福日記》,敘述著一名精神病患的重建生活,他要如何重新融入社會和家庭關係?但一念無明更顯得真實又孤獨,因為阿東並沒有像派特那麼幸運找到蒂凡妮。整部電影每個角色亦正亦邪,彼此互相傷害,卻又深愛著對方,那些情緒枷鎖都把角色綁得緊緊的,連喘氣都無法喘氣。

社會的冷漠讓我們生病,還是我們真的病了?

電影裡面有很多留白的畫面,並沒有太多台詞交待,就像敘述我們都會遇見的問題,那些留白的片段,就讓我們在觀看的當下,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入其中。而隨著電影走到最後,那些糾結的情緒隨著阿東擁抱父親,輕輕的說一聲「沒事了」,我們如同被拯救般的放鬆。

建議選個周六晚上來好好品嘗這部片,整部片的激盪或許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消化,因為我們都有可能成為阿東,也有可能成為那些帶有偏見之人,而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總是會壓著我們一起前進。別因為責任和社會價值觀綑綁了自己,適時的尋求支援或是對人伸出援手,或許會讓自己生命開啟另外一扇不一樣的窗。

「沒事了沒事了,我們回家吧。」也許,對於阿東來說,現在的他才算真正有一個溫暖的家吧。

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Miss Fei
旅行‧藝術‧電影,生活是不斷需要被練習的。期盼文字能溫暖每個人,讓你們不覺得孤單。
旅行‧藝術‧電影,生活是不斷需要被練習的。期盼文字能溫暖每個人,讓你們不覺得孤單。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