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們閉上眼睛,想一件自己覺得很快樂的事情。現在,請幫你們的快樂選一個顏色。」黃色、紅色、黃色、藍色,四個小朋友分別選了一個自己認為最能代表快樂的顏色,我把顏料擠到他們的盤子裡。
「再來,請用這個顏色畫出代表快樂的圖案,比方說,我覺得黃色的大圓形跟一些紅色的小點點看起來很快樂。」我一邊說明一邊做點簡單的示範。孩子們先是照著我的示範畫了一些圓形跟點點,很快的就進入自己的世界,開始創作屬於他們的「快樂」。
有的小朋友要求增加第二個顏色,有的拿蠟筆加了一些小圖案,也有從頭到尾用一支筆一個顏色畫完的。總之,最後完成的作品看起來都很單調,而且完全看不懂;但創作過程中他們都很開心,而且一下課就興高采烈的拿著圖畫衝去跟爸媽分享。
我以為今天的課程很順利。離開教室前老闆娘跟我說,如果我把每一個顏色都拿出來,帶他們一個一個嘗試,再做完整一點的示範,讓他們跟著我畫,會更好。我點了點頭。
但我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心裡偷偷想著。
遇過很多父母,送小朋友來上畫畫課,都期待看到畫得很像、很繽紛、很豐富、很厲害的作品。如果是親子一起的課程,更是常常可以看到大人握著小孩的手畫圖。
但繪畫的目的從來不是要畫得像、畫得漂亮 ── 而是一種表達的方式。
繪畫可以是語言,甚至超越語言,它可以更直接的表現情緒、氣氛等較為抽象的感受。這種抽象思考能力會隨著年紀增長,習慣於具象的語言模式而漸漸消失,小朋友畫出來的圖畫也會有不可逆的階段式演變。意思就是,大人是沒有辦法像小朋友那樣畫畫的!小朋友也不可能畫出像大人一樣的圖的!
抓著小孩的手畫圖,或是要求他們畫出特定的圖案,就好像用陌生的語言對他們說話一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甚至可能讓他們以為自己做錯事情,進而更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準備一個好的創作環境、提供各式各樣的媒材、講一些故事或玩遊戲作為引導,剩下的就讓孩子盡情發揮吧。等他完成作品之後,請他為你做點說明,或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哦!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