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甚麼?又該如何被實踐?人類活過了這麼多個世紀,仍然無法為這兩個問題找到唯一解決,畢竟太多的因素都可以影響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這也是為甚麼人們總是分分合合。從相遇到分手,從對愛有共鳴到對愛的定義和執行產生落差,每一次的交往都讓我們對愛人與被愛更了解一點。
不過用一段戀情去學習怎麼愛人或許太奢侈了一點,有時候一些文章或是書本,便能讓我們對於愛的型態與方式有一些想法。這次要來介紹新加坡圖文書創作者 Josef Lee 的繪本創作《捕捉大海的男孩》(The Boy Who Caught The Sea),標題乍看之下與愛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內容其實充滿了對愛的寓意。
這故事是關於一個住在海邊的男孩,對一隻裝在玻璃瓶的魚兒深深著迷,並在魚兒過世後抓了更多的魚來飼養,直到整片大海空無一物只剩玻璃瓶,此時他遇見了一個神祕的女孩……
男孩趴在窗戶邊似乎有些悶悶不樂。突然有一個透明的瓶子,隨著大海漂浮來到男孩的窗前。男孩好奇玻璃瓶裡裝的是什麼,便將它從海中拾起。
那是一條有著如晚霞般橘紅色的魚,男孩欣喜地看著牠。男孩到哪裡都帶著牠、注視著牠。那隻魚對他來說就是全世界。直到有一天那隻魚不再活潑的擺動身軀…
知道魚兒不會再與他一同玩樂,男孩哭了。當男孩回想他們曾一起度過的時光與記憶,他突然想起那個玻璃瓶!那個第一次將魚兒帶來給他的玻璃瓶。他心想,或許更多的玻璃瓶可以帶來……更多的朋友? 男孩如此心想著,將一個又一個的玻璃瓶投入海中。
男孩收集一個又一個裝回魚兒的玻璃瓶。不久後,男孩擁有了各式各樣的魚。但不夠,還不夠。
他站在櫃子前欣賞牠們的繽紛,滿足的看著各式顏色、各是模樣的魚兒。他不再在乎牠們存活與否,因為他相信海裡永遠都會有更多的魚。男孩再次划著白色的小船到海上尋找魚兒的蹤跡,但沒有看到任何一條魚,直到他看到地平線那處有一道光閃爍著。
男孩看見有著一頭粉紫色的頭髮,穿著一襲白色洋裝的女孩,坐在玻璃屋中彈著鋼琴。
男孩很高興可以遇到他的新朋友,即使隔著一道玻璃,他們仍非常開心的聊著天,覺得彼此像很久以前就認識一般。
日落時分,他們隔著玻璃手貼著手,依依不捨。女孩被囚禁在玻璃屋中,無法被釋放。男孩決心要擊碎那道玻璃,即使是用盡他全部的力量。
男孩一開始敲著玻璃哭喊著,之後拿起船上的玻璃瓶朝玻璃屋砸去。但是玻璃牆仍然將他們隔離。明明是這麼近的距離卻無法觸碰彼此。男孩來到船尾,用力地向前跳,衝撞玻璃。
男孩下床,跪下來將魚兒捧到手心裡查看。
魚兒的顏色和夢中女孩的髮色如出一轍,長長的尾鰭不禁讓人想起女孩的長髮。
男孩來到海邊將魚兒放回海中,任憑牠自由悠遊。
故事中的男孩最初一直以為愛就是佔有,直到他在夢中奮力拯救女孩後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過度的愛戀轉化為強烈的佔有慾使人喘不過氣,無論是親子、朋友或是情侶之間,愛都並不是一個你可以控制或限制對方的理由。
愛並不是讓你獲得誰的所有權,而是給你一個機會可以比一般人更了解他、更貼近他。
另外,男孩不斷往海中投擲玻璃瓶,直至海中的魚兒全數消失,讓人不禁反思,現實中的我們對於大自然是否也過於予取予求?
繪本來源:THE BOY WHO CAUGHT THE SE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