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16.2016

香港,鄉港

效率是這裡的精神,一分一毫都不能浪費,地鐵的手扶梯、餐廳的上餐速度、人行道紅綠燈的催趕聲,汲汲營營的人生天天在街頭上演,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抬起頭來看過天空,穿過那令人窒息的天際線,想一想上次跟街上小孩嬉鬧的笑容出現在我的嘴角是什麼時候了。

香港人的餐廳文化絕對比飲茶蒸籠裡的食物還要有趣,「顧客最大」在這有時或許碰壁,餐畢、結帳、走人,這中間的一分一毫老闆都在注意,稍微一個不留神以為自己在台灣,老闆就會前來關切「賴著不走」的原因;上菜期間,滑滑手機、聊聊天,「碰」的一聲在你眼前,不是摔破碗,是上菜、上碗盤,有時你會開始納悶,香港人省時間比省錢還省,好好放個碗或菜到桌上,那個幾秒差好像都浪費不得,這種與時間競爭的習慣,不知是為了翻桌率還是與生俱來的靈魂一部分,吃飯或許皇帝大,但在這,時間最大。

IMG_8510

這次在香港棲身的住所是透過 Airbnb 尋到的,位在似香港的西門町,我們眼中的平民區;香港人嘴中的貧民區。入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公寓大門,二樓是一間賓館,諾大的粉色招牌,所以要找到回家的路並不難。地狹人稠的生活空間所造成的淋漓盡致的使用房間,從我們的房間就可以親身體會,四坪大的空間擠了四天三夜的四個人,很難想像香港朋友 A 說的,這是中產階級以下的家庭所睡覺的地方、所洗澡的地方、所享受家庭生活的地方。

庸庸碌碌的這裡,乍看一切似齒輪般穩定的運轉,但如果放慢腳步,分個神,還是遇的到一些角落,看的到一些故事,習慣用走路的方式來拜訪城市,某個陰雨綿綿的下午,一如往常的走在太子到尖沙咀的路上,看到一家書店的招牌,應該是家獨立書店吧我想,從容的晃進大樓搭了不知道是幾十年前的的電梯,讓我想到有年在華沙搭的冷戰時期所造的電梯,印象中只有在 61 台播的舊港片中才看的到,好喜歡這種與歷史直接接觸的當下,昏暗的鎢絲燈光映著生鏽的四壁,似乎在訴說著香港的歷史痕跡。這家書店獨樹一格,店裡清一色都是香港本土作家寫的,這在香港難能可貴,因為大部分台灣作家的書在香港都賣的比本土作家好,但老闆覺得這塊土地不能沒有最基本的連結,與過去的連結、與人民的連結、與未來的連結。從對話中領悟,老闆對香港的那份土地之愛比蓮香樓的奶皇包還要濃郁,「連結」也是他開這家書店的原因。

IMG_8501

過了半個月回想在香港的 5 天,或許那裡的步調真的太快,快到連回憶都流動的很快,倏忽即逝的在腦中閃過,想用文字慢慢雕琢卻無從雕起,記憶猶新的是回程走往登機門的瞬間,寸土寸金的香港連機場登機門的緊鄰程度都不輸中環的商業大樓,搭在平面手扶梯上,有趣的畫面出現在眼前,左右經過的每個登機門都聚集著螢幕顯示的目的地國家的人群,膚色也好、臉孔也好,好似世界的縮影,拜我的登機門在航廈最底所賜,讓我站在手扶梯上,在這亞洲金融的中心,看著世界的流動,故意的留下一小片靈魂漂流。

不可轉載
TYC

我在生活旅行也在旅行生活,把生命丟到路上,就會看見它原本的樣子
我在生活旅行也在旅行生活,把生命丟到路上,就會看見它原本的樣子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