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11.2016

藝術家越憂鬱作品越好? 研究:也許正好相反

藝術家面對生命的困境,常透過創作抒發情緒,畫出不少作品。但去年 12 月底,美國布蘭德斯國際商學院(Brande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教授格拉迪(Kathryn Graddy)提出新論點,藝術家遭遇親友去世的打擊,不見得會創作出最好的作品,那個時期的作品也不會賣得特別好。

經濟學教授格拉迪比對 48 位歐美藝術家的生平與畫作銷售價格,分析這些藝術家經歷喪親之痛,作品數量是否增加,以及在一年內創作的作品價格是否高於其他時期。這 48 位藝術家包含塞尚(Paul Cézanne)、竇加(Edgar Degas)、馬奈(Edouard Manet)、莫內(Claude Monet)、畢卡索(Pablo Picasso)、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等人,總共超過 1.5 萬張畫作。

格拉迪在研究報告《死亡,喪親之痛和創造力》(Death, Bereavement and Creativity)指出,這些藝術家在歷經傷痛後,平均而言,創造力比起生命中其他時期還要來得低。而藝術家在親友去世後一年內的創作,在拍賣會上約有 50% 的出售價格偏低,也不是藏家最青睞的作品。

像法國藝術家塞尚在母親過世後,有好幾個月無法作畫,但他隔年重新提筆創作後,繪畫風格也逐漸轉變,畫面多用球體、圓錐、圓柱體構成,被視為立體派的先驅。塞尚從小與母親感情融洽,當銀行家的父親反對他以畫畫維生,拒絕提供金援時,母親會私下塞錢給他,默默支持他的藝術生涯。

Overture

塞尚《唐懷瑟序曲:藝術家的母親與姊妹》

除了塞尚外,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的畫風也曾因親友過世而改變。部分藝術史家認為畢卡索受到好友卡洛斯•卡薩吉瑪斯自殺影響,畫作風格開始變得陰沉憂鬱,色調以冰冷的藍色、藍綠色為主,被稱為「藍色時期」(Periodo Azul),是畢卡索早年的代表作品。去年11月,藍色時期創作的裸女名畫《浮華》(La Gommeuse),以 6750 萬美金(約 22.2244 億台幣)拍出。

但今年 5 月,畢卡索於 1950 年代完成的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O 版本)》(Les Femmes d’Alger, Version ‘O’),以 1.793 億美金(約 54.9798 億台幣)成交,成為拍賣史上最貴的畫作。兩幅畫作價格相差 1.118 億美金(約 36.8101 億台幣),差距達 1.65 倍。

研究報告《死亡,喪親之痛和創造力》證實人們情緒波動與藝術創作有關,但「痛苦必然增加藝術創造力」則是一種迷思。格拉迪表示,研究結果一點也不糟糕,反而令人心情振奮,這說明人們不一定要經歷喪親之痛,才能變得有創造力。

不過,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藝評家普莉斯拉(Priscilla Frank)不太認同格拉迪的論點。她認為格拉迪的樣本數不足, 48 位藝術家多為白人男性,只有艾格尼絲‧馬丁與愛莉絲‧妮勒(Alice Neel)兩位女性藝術家,同時研究報告也忽略生活貧困、身體病痛、藥物成癮、政治壓迫等痛苦來源,內容不夠全面。

n2p1wt5e9flcoetu5m2zey6b8zl0loe8_original

畢卡索《阿爾及爾的女人(O 版本)》
不可轉載
非池中藝術網
走進美術館,走進畫廊,尋找生活的藝術蹤影,品味台灣的美麗樣貌。提供國內外藝術新聞報導、人物影音專訪,推動藝術生活化。藝術是要和日常生活更貼近的,藝術是要零距離的。
走進美術館,走進畫廊,尋找生活的藝術蹤影,品味台灣的美麗樣貌。提供國內外藝術新聞報導、人物影音專訪,推動藝術生活化。藝術是要和日常生活更貼近的,藝術是要零距離的。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