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中文文章中穿插阿拉伯數字、拉丁字母(英文德文法文⋯⋯),試了七八種字型,都覺得不搭嘎,只好統一使用「新細明體」,啊!看起來真是單調到爆炸啦!(拔頭髮)
別煩惱,本刊策畫了一系列專題,帶您一步步了解字型搭配的祕訣。常用的中文字型主要可分成四大類:黑體、明體、圓體、書法字,拉丁語系則分成襯線、無襯線、花式字。初學入門,只要先掌握這些字型的主要特徵來做搭配,版面看起來就會順眼多嘍!基本的中文字型我們都很熟悉了,但要怎麼找到搭配的對象呢?趕快來認識一下陌生的拉丁字型吧!
•襯線字體(Serif Typeface)
這類字體發展的時間最早,是手寫字的延伸變化,筆差(橫畫與豎畫的粗細差距)大,具強烈的人文色彩。襯線(serif)是摹擬寫字工具移動的痕跡,於基線的視覺串連後,可以構成水平的視覺導引,閱讀的舒適度很高,適用於文字量大的書籍設計,或者較具深度的文章內容;遇到較長的欄寬、容納字數較多時,也能保有適讀性(legibility)。這類字體與漢字明體的設計發展與表現類似,所以適合與漢字的明體搭配。
•無襯線字體(San-serif Typeface)
無襯線字體其實也有很長的歷史,但直到二十世紀初現代主義發展之際,才開始受到注目與重用。無襯線字體基線不若襯線字體穩定,閱讀的舒適度也略次,但因構造簡潔、筆差小,態度較理性,適合拿來作為標題字或導引標示,若用於內文字中,適用於文體較為輕鬆、風格較具現代感,或是文字篇幅較短、欄寬較窄的情況。這類字體通常會與漢字的黑體共用。
近期使用頻率很高的圓體字體(rounded),同樣是筆差小、沒有襯線,與一般無襯線字體的原理一致或類似,所以也被歸在這一類。但圓頭的筆觸收尾呈現的調性較輕鬆、友善、非正式,與一般平頭的無襯線字體的理性態度差異頗大,適合用於軟性的內容或是數位載體,也可以與漢字圓體搭配。
•花式字體(Script)
嚴格說來,這類設計應該不算是字體(type),而是手寫字或書法(writing)格式化後的體現,與斜體字(italic)「刻劃」的概念不同。因為是摹仿手寫字的風格,所以筆畫變化多、造型花俏,最多只能用於標題、發展標準字或凸顯個人色彩的裝飾,不適合作為長篇編排,也不容易與漢字搭配,頂多應用於引言或詩文,或是以裝飾圖形的概念存在。
•哥德體(Black Type)
哥德體是歐洲出現的第一種字型,呼應哥德式建築而生,最經典的設計就是古騰堡聖經的字體。因為具有特殊的時空背景及外型,除非是客制化的設計(例如紐約時報中文網),否則很難跟中文搭配使用,但仍然是值得注意的一類字體。
大略掌握拉丁字型的風格後,就可以試著來與中文搭配看看嘍!瞧,看起來是不是順眼多了呢?
專業的字型搭配要注意的細節非常複雜,包括風格、字型結構的特徵(如字腔與重心的配置)、字型的歷史感、數字與標點如何並置⋯⋯,是設計能力的嚴峻考驗。
如「徐冰回顧展」採用後現代主義的襯線字體 Proforma 與中文明體搭配,而《公民不服從》的封面設計,則是從「政治」概念著手,採用俄國建構主義的視覺元素,以幾何風格的現代主義字體 Futura 與中文的黑體搭配,作為標題字。每個設計師都必須在不斷嘗試、累積經驗之後,才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字體集。
更多關於字型搭配的心法,歡迎參閱《Circle》設計微誌第五期〈字型搭配攻略:基礎篇〉、第六期〈字型搭配攻略:應用篇〉。
《Circle》設計微誌FB粉絲頁:https://zh-tw.facebook.com/circlezin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