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有魅力魔術師——周瑞祥的《新人類計劃:預告會》驚得讓你下巴掉下來

Editor's Note
魔術表演一直是一個神秘的領域,觀眾如果知道了太多就會破壞體驗跟好奇心,今年台北藝術節的《新人類計畫》突破魔術表演既有的觀看形式,透過技法、心理科學、催眠、和意識的鍛鍊等方式,讓觀者有全新的體驗歷程,理解舊有認知之外的新視野。

這是一個乍看讓人摸不著頭腦,聽起來很想叫他們「說人話好不好?」,認真追究下去,卻會驚得下巴與眼珠都搶著掉下來的超級魔幻計畫:突破魔術表演的觀看形式,在現場進行改造,透過魔術手法、心理科學、催眠、身體和意識的鍛鍊等方式,開發現實生活中可擁有的類超能力。魔術的力量不再專屬於誰,新人類計劃提出我們身為人在心理、生理層面上的進化可能。

周瑞祥:「魔術不是魔法,看似無中生有,實則以假為真。」

被曲家瑞譽為「全台灣最有魅力魔術師」的周瑞祥,早先便曾與進港浪製作團隊的導演陳煜典合作。這回,加入了藝術家王磑,他們的野心變得更大,不但要展開為期三年的「人類補強計畫」,更要在臺北藝術節,來場氣勢滂礡的預告會。

說起周瑞祥與陳煜典,早已藉由《Animator》系列,以劇場表現手法翻轉大眾對於魔術追求刺激和華麗表演的既定印象,同時以魔術特殊的觀演關係,也為戲劇演出注入不同詮釋與能量,但這一次,似乎有一點微妙的不同?「如果是今年以前,或說 Animator 系列,我會說魔術和劇場最大也最有趣的連結或關係就是『相信』。 誰相信著什麼?理性或是感性的信?是作者相信作品還是反之?是演員讓觀眾相信,還是觀眾相信演員才成立?魔術被相信的到底是魔術師,還是魔術效果?又或是一種被刻畫的相信?所以比起一般魔術,我認為最大的不同是:以前跟煜典合作的我,一直在用各種不同角度去處理這些關係。 但『新人類計劃』不再只是魔術結合劇場了。」周瑞祥明白揭露出在他心中,「新人類計劃」與以往合作的截然不同。

「以往的合作方式,比較像是將『我想用魔術表達的東西』好好呈現在演出中,但這次我們比較像是在開發或探索,我們觸及的領域更廣闊,不想再用文化或語言的定義來分野。如果魔術只是魔術,那麽就不會是魔術了,人也是。」

《新人類計畫》共同執行:陳煜典

「2019 新人類計劃三部曲是和瑞祥合作以來最不可預測的一次,根本不是在走路。」陳煜典以「行走」為比喻,點出了從前與這次合作的差異,卻也讓人更加好奇。「差別在於如何製造觀眾腦中進入的途徑,通常我們接收到的電視魔術大多是停留在視覺刺激,但現今魔術的現場表演更趨豐富,又沉浸又疏離。一條路,選擇要讓觀眾從不相信到相信,還是另一條路,從『不相信』到『眼前發生這件事情絕對不可能』的相信?自 2016 年和瑞祥合作起,我們就是在一直在同一時間內不停更換路徑。」

玩魔術已經玩得出神入化的周瑞祥,企圖以《新人類計劃》翻轉現代魔術的印象,一般觀眾可能覺得魔術就是變鴿子、變老虎、把人關起來切開等等,以製造幻術為主的把戲。但這次在《新人類計劃》中,周瑞祥語出驚人地表示:「可以說大概有八成以上不是魔術。」

不是魔術的魔術?周瑞祥從決定做這個計畫,便開始研究催眠、鍛鍊某些特殊身體機能、探索身體肌肉骨骼位置等等,最後,再試著把這些東西與魔術重新結合,那麼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就會是一個接近於超能力的「人類補強計畫」。

超能力這三個字,較之魔術,恐怕玄奇的程度又更上一層樓了。魔術師周瑞祥,認為真正該突破的已經不是魔術技巧,而是人類對於魔術刻板的印象,去挖掘真正的神奇——而他們找到的那個突破點,便是「超能力」。

王磑認為每個人都有「超能力」

與陳煜典一起擔任共同執行的王磑解釋:「所謂超能力,僅僅是相對意義上的形容詞。你我本身早已擁有的能力或特質,在他人眼中或許也能被定義為某種廣義的『超能力』。再者,我也相信宇宙間仍有太多人類無法理解的現象與事物,等待我們以謙卑的心態去學習與欣賞;而那些仍然無法理解的,我想稱之為『魔法』。」

「現代的魔術跟超能力應該是不同的。然而,科學只能證明什麼是存在的,不能證明什麼是不存在的,所以有什麼理由我們不相信有超能力呢?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會相信我們不可能有超能力,其實是某個更大的意識的陰謀。」周瑞祥總是有種能把話說得像魔術一樣玄妙奧秘的本事。

說起來,每一個去觀看魔術表演、或者號稱超能力表演的觀眾,無論再如何鐵齒,內心深處肯定都是抱著一絲「請讓我相信你」的期待吧。

而真正神奇的,除了魔術或者超能力,也許,還不如說是催生這一切的「靈感」!魔術演出的技術、技巧、邏輯都需要環環相扣,並且一次到位。這樣的特點,讓魔術誕生的想法往往天馬行空,在執行與完成想法的過程必須很科學,但呈現出來的效果又非得極不科學,才能讓觀眾 surprise ——而最初引發想法的靈感,對周瑞祥而言,必須是為了回應某個對象的渴望。「這個對象可以是自己、是群眾、是他人、甚至是非人或非生物的⋯⋯所以對我自己來說靈感來源一定是對於自己或他人的『誠實』。」

《新人類計畫》的主視覺

慣以藝術角度觀看世界的王磑則認為,魔術的靈感來源,往往是藉由畫面所產生的故事性,進而聯想魔術效果在現實層面帶出的超現實寓意。魔術或許很科學,但同時也能很詩意;能夠藉由幻覺說出平常說不出的情感思緒。

在本次臺北藝術節的主題下,看來毫不相關的《新人類計劃:預告會》,事實上也暗暗契合了主題:這次的表演主題「不只是魔術」,便是處於 belong / not belong 之間,而他們三位的工作模式,也是「求同存異」,當然也遙相呼應了本屆主題。透過這次的「預告會」,王磑期待觀眾能夠重新思索何謂人類、何謂魔法,進而更深刻地查覺:我們所擁有的「超能力」,是以多麼細膩的姿態互相牽引著彼此,進而構築出人類世(Anthropocene)精采多樣的電石火光。

文字:劉芷妤

不可轉載
2019 臺北藝術節
2019 臺北藝術節以「I (do not) Belong To You 我們(沒)有認同」為策展主題,邀請來自亞太及歐洲的跨領域藝術家,以及臺灣的年輕創作者,於 8 月 3 日至 9 月 8 日,推出 13 檔售票節目、4 檔免費節目、2 檔展覽。透過藝術及社會參與,呈現臺北的特色與活力,並讓所有市民一同思考「雖然我們不同,但我們如何在一起?」帶出彼此共同的理念,為臺北打造共享開放的未來社會。
2019 臺北藝術節以「I (do not) Belong To You 我們(沒)有認同」為策展主題,邀請來自亞太及歐洲的跨領域藝術家,以及臺灣的年輕創作者,於 8 月 3 日至 9 月 8 日,推出 13 檔售票節目、4 檔免費節目、2 檔展覽。透過藝術及社會參與,呈現臺北的特色與活力,並讓所有市民一同思考「雖然我們不同,但我們如何在一起?」帶出彼此共同的理念,為臺北打造共享開放的未來社會。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