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台北娛樂選擇依然多,電影院、KTV、夜店、24 小時港點輪番接力,文青不想要五光十色的夜晚,則會選擇去誠品享受一個書香的夜晚。
雖然部分難搞的憤青如我,認為某些人刻意去誠品攀附風雅實在是太過矯情(這麼憤青可以嗎?),但是有鑑於這種誠品帶起的夜讀風潮、書店經營形式在紙本書式微的時代反而異軍突起,甚至連 CNN 都特地刊文報導,因此還是來看看,在國外媒體的眼中,這波台灣特殊的文化潮流有什麼特色。
以下為 CNN 記者 Johan Nylander 第一人稱報導。
誠品書店位於台北市中心,全年 24 小時營業的特性,吸引到無數夜貓子的愛書人。在店內民眾依著台階或坐或站,沉浸在書本的世界靜靜的閱讀。
一位姓張的老師站在童書區,翻閱經典名著《回憶中的瑪妮》,她說:「台北人晚上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去夜市、逛街、上夜店,不過我選擇來書店。」順便不忘示意我音量放低,「這裡有很多人在看書。」
不只賣書,還賣咖啡,誠品模式的興起
誠品在 1989 年於敦化南路上開了第一間 5 層樓的旗艦店。25 年過後,全台現在有 42 間分店,最近香港也開設首間誠品書店,未來甚至計畫佈局中國。
這間書店興起的時間,剛好是歐美書店正在掙扎轉型之時,有一些面對網路書店 Amazon 的考驗,甚至不得不關門大吉。
在英國過去十年間,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獨立書店因為不敵外界考驗而關閉。而美國主流書店之一的 Barnes & Noble 則是必須要關閉部分店面,以面臨電子書商的考驗。
誠品在營運初期,即作出商業決策,讓品牌能夠躲過紙本書轉型風暴,不只販售書籍,連帶結合設計、時尚以及居家設計,甚至周邊還有咖啡廳與餐廳。根據誠品發言人王先生表示,在 2013 年誠品的營利達到 4.25 億美金,其中書本的銷售佔 40%,今年的盈餘則預計會上漲 8%。
文青與書蟲的聚集之地
藉由陳列各式書籍刊物,誠品變成許多文青、書蟲找書的最佳去處,也讓書店能夠撐過實體書店轉型的考驗。
王先生表示:「我們相信數位時代的來臨,也同時讓人更能珍惜實際交流的溫暖。這也是為何誠品幾乎在這波考驗下幾乎沒受影響的原因。」
在一些店面的陳列中,書本與特選商品共同擺在一起,藉由展售方式的不同增進銷售獲利。
敦化南路上的誠品旗艦店有五層樓,每一層有不同的主題,如餐廳、文具,最上面那層樓則是書籍區。我的兩位朋友式這裡的常客,他們坐在書店旁的咖啡廳享受飲料,也順便說八卦談談天。
為何是這裡而不是一般的 bar 或餐廳,其中一位朋友說,因為這裡很酷,有點像紐約的蘇活區。
「很多人都會來這邊,有些是來看書的,不然就是來這殺時間、見朋友。這有點像一個現代文化的代表地,而且與許多知名的夜店、bar 一樣具有代表性。」
在網路上則有很多評論說,誠品同樣也是個「認識新朋友」的好地方,不過我在書店裡面訪問的人,沒有一個人承認他們曾這樣做。
自動下架敏感書籍引發爭議
許多來自中國、香港的旅客在來台的行程中,會特別造訪誠品書店,以便找一些中共查禁的書籍。根據誠品自己的內部調查,每四個來台的旅客中,就有一個會來誠品逛逛。
不過前一陣子誠品因為下架涉及中共敏感議題的書籍與作者而遭到砲轟。
根據報導,誠品停止販售某些有關於西藏與人權議題的書籍,被懷疑是為了要進入中國市場,而先進行自我審查取悅中國政府,打入廣州與上海。
誠品自然是否認這項指控,我也在店內找到那些據說被下架的作者王立熊、Tsering Woeser 作品。
誠品能否在國外重新複製 24 小時全天營運的商業模式仍數變數。香港店面因為法律問題更動了營業時間,不過週間仍營業到 11 點,週五與週六則營業到午夜。
大家都來看免錢的書,到底誰會買?
誠品商業模式的成功也引出疑問,因為許多在此夜遊的旅客其實就把書店當做免費圖書館,在看完書之後揮揮衣袖就離開。
書店發言人王先生表示,誠品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打造了一個友善的環境,並且對於書、旅客都展現了同樣的熱忱。
這樣消費者自然是最大贏家,一位 30 歲的陳先生在週五晚間於誠品閱讀著一本有關全球製造業的書籍。他解釋出外喝酒太貴,但是來這看書免費。「我很喜歡這裡,每個週末都會來這消磨時間。」
(資料來源;圖片來源:CNN)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