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疫情與氣候變遷之間。」這篇是旅人的告白、還是告解?

Editor's Note
關於旅行,以個人微小的觀點出發,似乎無法闡明什麼。但在拜讀下列文章後,打破了一些對於旅行的看法,雖說凡事不要想太多,朝目標執行別躊躇不前,但如今的我,卻開始覺得好像「多想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面對這種生活型態所造成的環境衝擊,以及部分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這位頻繁往返世界各地的勇敢旅人提出了對 21 世紀道德倫理的質疑。

假如有個人生活在 21 世紀,願意為人類集體利益負起責任,落實更永續且謹慎的生活方式,而你可以對他提出各種問題,那麼為什麼非得問這題:你會因為氣候變遷而放棄旅行嗎?

有些日常習慣曾經看似無害且平凡無奇,但現在大家都已察覺到這些習慣對這顆脆弱的星球帶來了衝擊;所以,我們拒絕快時尚,拒絕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袋和水瓶,連吸管也不用了,但就在不久前,旅行在大家眼中還是成為全球公民的逐夢途徑,現在卻也成了必須果斷放棄的行為。

付出代價

即使已有研究發現,單是一趟夏日假期就會大大影響一般人的碳足跡。舉例來說,去年 7 月我從美國紐約市出發,去了一趟希臘雅典。那是我第一次享受長達三週的假期,也是我對自己努力工作的犒賞,然而 ICAO 的線上統計數據卻告訴我因此在大氣中造成 7,985 公斤的碳排放,這類數據容易取得,卻也容易隱匿。

我告訴自己,有許多朋友和同事對於四處飛行毫無愧疚感,還會為了飛行常客計畫的會員升級而購票累積里程,相較之下我旅行得並不算多,甚至遠遠落後。

可是,就在我頭一次面臨這個問題的幾週後,情況有了些變化。肆虐亞洲數月的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開始朝西方擴散,結果不出幾天,就在歐洲爆發嚴重疫情後傳出消息:美國航空和達美航空取消了往返紐約與米蘭的航班。

有個在米蘭的朋友透過 WhatsApp 告訴我:「我沒辦法飛紐約了。」即使克服難關順利回國的人,也必須聽從雇主的指示,在家自我隔離兩週以上,這大概是 911 事件餘波至今,令我最有感的一波旅行禁令了!

旅行搭機羞羞臉

歐洲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人因為碳足跡而支持「旅行搭機羞羞臉」(travel and flight shame)的環保行動,只是我先前未曾深入探究。直到去年 8 月,十幾歲的瑞典環保人士 Greta Thunberg 乘著太陽能帆船抵達紐約,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使這個議題迅速獲得各界矚目與認同。而到現在,有數百萬人因為一波失控的疫情而被剝奪了旅行的權利。

我承認,面對是否會為了拯救地球而放棄旅行的問題時,思考新冠肺炎對跨境旅行的影響是有點離題,但是不妨大方坦承吧,這個大規模流行的病毒使整個議題變得更加複雜費解。這波疫情就像是在強硬地提醒著我們,大自然中有些力量不但遠超乎於我們這些旅行愛好者的掌控範圍,甚至因為人類長期以來不負責任的無知行為而日益失控。

社會成本

對我們不少人而言,旅行並不太算是特權,而是生而享有的權利。觀光產業可以促進地方經濟,拓展你我的眼界,並且讓我們會見親友,但是因為我們不夠負責任,導致大眾開始強烈地排斥連我們都難以否認的社群媒體和網紅文化。

Instagram 不但渲染多數人畢生無法實現的頂級旅行樣貌,甚至促使無數遊客湧至網紅拍照景點,因而驚動了自然環境保護主義者,也觸怒了當地居民。

在 Google 上隨手搜尋「旅行羞愧」或「搭機羞愧」,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文章闡述民眾跨境旅行對地球帶來了什麼影響。2018 年末,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發佈一份對於未來 20 年的局勢預測報告,認為航空旅客數到 2037 年會成長一倍,達到 82 億人次,而且預估成長幅度最大的會是亞太地區,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航空市場的龍頭。這些數據上升的同時,其他令人憂心的數據也隨之攀升,而且這些數字大得嚇人。

碳抵銷(CARBON OFFSET)

旅客的內疚感確實促成了一些措施,來抵銷他們造成的碳排放。這種輔助補償措施就是所謂的碳抵銷(carbon offset),透過植樹等辦法,從大氣中消除與排放等量的碳,而這個做法已經發展成一項獨立而龐大的事業,人人都在參與。航空業者甚至擴大規模,並根據國際航空業碳抵銷與減排計畫設定目標,從 2020 年起實現碳中和(carbon-neutral),並在 2050 年時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 2005 年的一半。

評論家和任何抱有合理懷疑的人都不禁會想,難道只要種棵樹就能為一趟享樂假期開脫了嗎?彷彿只要花點錢,製造碳排放的罪孽就能獲得赦免。個人認為,我們需要對這些減碳行為進行規範,否則種下的樹木,在無人照看的情況下依然可能被砍倒。

國泰航空美洲區高階副總裁 Philippe Lacamp 表示,航空業目前也採取其他更長期的措施。例如,國泰航空率先簽署全球航空業遵行的 Corsia 碳抵銷與減碳協議。據他表示,國泰也是第一間投資生化燃料公司的航空公司(2014 年投資 Fulcrum Bioenerg),並在特定航線上混合採用生化及普通燃料。他們將旗下客機「輕量化」,透過減輕重量來減少燃油用量,另外,還汰換掉機上一次性的塑膠用品,並開始以回收尼龍材質製造旅客使用的毯子。

改變行為

有些行為大家願意改變,有些行為卻不願改變,這種觀察非常有趣。越來越多客戶因為注重生態平衡,要求安排步行遊覽、自行車遊覽、鄉村田園特色之旅,大家搭乘飛機時變得更常選擇手提行李,而非託運,希望透過減輕重量而減少燃油的用量,部分顧客還會捨商務艙而就經濟艙,因為後者的排碳量較低。

基於我蒐集到的這些資訊,再回頭探討一開始的問題:我會不會放棄旅行?首先,即使我能夠負擔,大概也不會選擇私人飛機,而且會在能力範圍內,盡量落實抵銷與補償。

其次,如果不必徹底放棄旅行,那麼我願意多花 100 美元,改搭乘更能落實環保永續的航班 —— 畢竟我確實不想放棄旅行,因為世界各地最動人、最有趣的景點,都必須親自到訪才能體會其中的美妙。

文 Text|Jessica Iredale
圖 Photo|Unsplash
本文經 Tatler Taiwan 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若現在沒有疫情,你會因為氣候變遷而放棄旅行嗎?

不可轉載
Tatler Taiwan
《Tatler Taiwan》源自瑞士 Edipresse Media,Tatler Asia 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生活品味媒體平台,我們串連起台灣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士及眾多傑出人才,透過面對面的專訪故事、深度呈現品味人士的生活意見,提供給讀者最令人嚮往的美好生活靈感。
《Tatler Taiwan》源自瑞士 Edipresse Media,Tatler Asia 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生活品味媒體平台,我們串連起台灣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士及眾多傑出人才,透過面對面的專訪故事、深度呈現品味人士的生活意見,提供給讀者最令人嚮往的美好生活靈感。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