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愈來愈多 Youtuber 得了憂鬱症?Youtube 平台可能不如你所想的客觀中立,恐是扼殺他們熱情的兇手!

近期,理科太太因為丈夫憂鬱症,照顧者的負荷下連帶自己也自律神經失調,身心狀況不佳的情況下無力繼續負荷影片頻道的產出,選擇公開暫時向大眾告別、好好休息一陣子。此宣告一出,引起大眾熱烈討論,其中也有人發現,不光是理科太太,先前已經有許多 Youtuber 聲明自己陷入精神疾病中,例如台灣的小玉、國外的 Bobby Burns、Elle Mills 等等,但究竟這些影音創作者怎麼了?為何精神疾病猶如趨勢般的席捲這些影音創作者?

理科太太在聲明中提到:「其實要錄這個影片之前,我想了很久,有些人覺得我是人生勝利組,如果我展現出我的黑暗面,會不會讓他們因此就覺得失望了呢?」此段話反映出影音創作者面臨的困境,作為半公開人物的創作者必須暴露自己的部分生活在大眾面前,但又得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在大眾面前不斷的逼迫自己展露笑顏,高壓的情緒下更難以顧及身心狀況。

社群下的焦慮靈魂,是什麼扼殺了創作者的熱情?

大眾習慣稱呼我們為資訊爆炸的網路世代,但網路世代下的孩子並不因為大量的資訊更加快樂,相反的,我們陷入了集體性的憂鬱,例如科學人雜誌文章指出,回答自己是否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在 2012 至 2016 年間,男孩回答是的比例增加了 2.6 成,女孩回答是的比例增加了 5 成,後續更指出社群媒體使用愈頻繁,心理健康愈容易出問題。

在快速發達的時代,憂鬱症的主因恐怕是我們毫無保留的接受大量資訊所致 |圖片來源:Unsplash

Youtuber 正是網路世代下衍伸出的新興職業,他們的工作所得來源是透過在 Youtube 上發布影片以點擊率換取金錢,抑或是與廠商合作拍攝業配影片。Youtuber 不同於藝人必須與公司簽約,在公司安排下經由特定媒體曝光才有紅的機會,平台猶如平等且公開的交流資源,可供大家彼此競爭、生存。

創作者必須隨時關注社群,確保自己作品是否有受到大眾青睞|圖片來源:Unsplash

創作者若要將 Youtuber 作為正職,必定得為了點擊率與人氣而汲汲營營,點擊率可以直接換取到金錢之外,更是廠商審視你人氣的指標之一;點擊率的高低不只與影片品質有關,更可能與平台演算法有關,創作者的曝光與可見性除了靠大眾的互相推薦之外,更多時候仰賴的是演算法的推薦,但演算法是不是真的完全依照使用者的習慣在推薦?還是有什麼定則在運作?身為平台使用者往往不得而知。

Youtube 只是平台不需要負責?

有的人會認為平台只是一個提供舞台的中介角色,如果創作者人氣降低必定出在他內容的問題上,怪到平台上只是在找藉口 ── 但平台真的毫無責任嗎?平台不也是因為創作者聚集到平台中,才能吸引廣告商的投資因而獲利,平台與創作者的關係其實是緊密相連,Youtube 需要創作者,創作者也需要 Youtube。

創作者戰戰兢兢地把作品上傳至 Youtube 這個無底深淵,何時得以回報卻不能知|圖片來源:Unsplash

那麼 Youtube 真的平等且公開嗎?平台的演算方式很大部分的控制住創作者的能見性,例如為了配合平台的演算法,比起每個月只生產一隻品質高的長片,每天固定生產短片才更能夠觸及到平台使用者,但光是每天固定生產影片也不一定就能觸及到新觀眾,只是能夠增加觸及的「可能性」。

或許從之前在 Youtuber 圈吵得沸沸揚揚的「黃標事件」談論更能看出平台的問題。近期 Youtube 的審查機制愈加嚴格,若影片被標上「黃標」,就表示此影片「不適合多數廣告客戶」,也意味著創作者無法得到影片點擊率的分成,在這波黃標機制下,談論政治議題、成人話題甚至是許多其他題材的都有可能被標上黃標,雖然被黃標的影片有人工審查機制可以申訴,但審核時間非常慢長,對於靠點擊率獲取營利的 YouTuber 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流失金錢。

黃標將嚴重影響創作者的收益|圖片來源:Youtube

平台並不如大眾所想的中立與公平,創作者內容的好壞固然會影響自己頻道的狀況,但平台有可能毫無責任可言嗎?光從黃標事件便可看出,平台確實有權力決定什麼影片可以有收益、什麼影片不能,但我們卻沒有人能夠得知平台的運作方式,創作者在對抗的正是這種不確定因子在影響自己生計的收入。

「Youtuber 的憂鬱,其實多少與 Youtube 息息相關吧!」我想我可以這麼說。新興的職業必然會面臨跟傳統職業截然不同的困境,當影音創作者開始對 Youtube 平台產生抱怨時,大眾很容易產生「創作者只是自己做不好內容才在怪東怪西」,但事實上除了影片內容會對創作者的點擊率、人氣產生影響之外,平台確實也掌握了誰能看到這些影音創作者的權力。

平台其實也是因為創作者聚集到平台中,吸引廣告商的投資因而獲利,平台與創作者的關係緊密相連,若未能看見平台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客觀中立時,影音創作者就更容易面臨求救無門的困境中,我們必然得看到問題不只是出在參與在其中的人,其中的物(平台)可能才是關鍵性的角色。所以平台到底需不需要為這些創作者負責呢?這個問題也值得大家深思。

不可轉載
Oliver
「おれは人間をやめるぞ! ジョジョ──ッ!!」在1998年被DIO大人臨幸之後成為吸血鬼,平時厭惡陽光,喜愛陰涼處,睡眠需求比人類長約三倍,好逸惡勞,好飲食,從成為吸血鬼之後尚未曾有飽足的一天。
「おれは人間をやめるぞ! ジョジョ──ッ!!」在1998年被DIO大人臨幸之後成為吸血鬼,平時厭惡陽光,喜愛陰涼處,睡眠需求比人類長約三倍,好逸惡勞,好飲食,從成為吸血鬼之後尚未曾有飽足的一天。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