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香港的藝術家鄭得恩,這次為 2019 臺北藝術節帶來的,是一個題目乍聽之下揉合了聖經神話、童話、甚至還有寓言的《方舟變形記》。然而《方舟變形記》,其實不是改編,是他自己的故事,延伸了 2018 年「亞當計畫」中的講座式展演《搖啊搖啊搖》,這兩個都以船作為主要背景,並帶領觀眾走向一段旅程的創作,靈感源頭則來自外公——母系親人的家族史。
流散四方的身分與記憶
從小,鄭得恩便聽了許多外公移民到南非的故事。雖然當時的外公已經從南非回到香港,但偶爾會從南非來些舅父母、表兄弟姊妹之類的親人,血緣相近卻是出生後首次見面,而且可能再見之日遙遙無期。
因此,鄭得恩便清楚地意識到:「我有一些家人是在另外一個地方的。」再加上小學時,香港面臨九七後回歸中國的巨大轉變,一些本來在香港的親戚,也陸續在九七前移民到南非,經常有不同的親戚打電話或寫信到香港的家裡,讓小小的鄭得恩腦子裡在南非的那個母系家族更加擴張而立體。「所以,我覺得有一天我也可能會移民呢。」這個想法讓他從小對自己的身份多了對未來的幻想,永遠都有一些未知、一些可能性。
後來,他真的移民到南非去了,也在那裡經歷了一段很不一樣的生活,原本回到香港的外公當時也剛好搬回南非,最後在那個國度去世,整個家族有了很大的變化,直到媽媽意外去世,他們家才終於決定回到香港。這樣離散又重聚的故事說到最後,家、家族、鄉土、親人這些概念,其實一直在重組,定義也不斷地轉變。直到三年前與現任臺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聊天,重提這些過往,鄧富權的一句話敲醒他:「你的人生已經決定了你要講這個故事。」
在一個需要大型作品的機會裡終於能再處理這個想法,鄭得恩開始思考:故事可以怎樣說?不同的故事如何交叉交集,因此在回港二十年後,他再度重返南非搜集資料,想不到竟然發現了比記憶中更多的材料,讓他不僅得以在作品中,除了以成人的角度往回看外公的故事,也同時開拓了對人類以及其他生活的想像。
從搖啊搖到方舟
一開始只是由外公的身份漂流開始創作想法,後來發展出三部曲的影像裝置,也像家族開枝散葉那樣,發展出不同範疇的研究。發展期間,更在歐洲不同地方駐村、生活,吸收的面向愈來愈廣:從博物館、大自然歷史館、科學史的皮毛閱讀、到時裝、音樂、戲曲等等,腦內資料庫愈發龐大,終於,鄭得恩要求自己面對這些遼闊而雜亂的腦內素材,從中尋找一些反覆出現的線索,並把它們連接成一個可以言說的形式,所以出現了《搖啊搖啊搖》講座式展演,從而把一場他經歷過的旅程重新用想像的方式呈現出來。
這一次參與 2019 台北藝術節的《方舟變形記》,最大的不同是,鄭得恩邀請比自己更有劇場經驗、在美學方面能獨當一面的藝術家:京劇表演者許栢昂與劇場藝術家黃鼎云,一同參與這個思考工程,目的就是要挑戰他個人的思維,與觀眾一同經歷《方舟變形記》。
鄭得恩不是劇場出身,但是非常尊重劇場這個空間,畢竟劇場不是一個藝術家說通自己的一套就可以完成的作品,還得與每個合作單位、甚至觀眾溝通。另外,由於腦內資料庫龐大,鄭得恩所感興趣的元素既多且雜,「如何保持我的思考,而把作品有趣的呈現是很大的挑戰。甚至在這過程中,我有一個機會去面對自己的弱點。」加上許栢昂和黃鼎云的慷慨相助與分享,鄭得恩反倒從這次的創作中獲得學習的機會。
這次《方舟變形記》保留了《搖啊搖啊搖》部份精彩內容與形式,更加入了許栢昂這位在京劇領域不斷突破的全方位創作人,和主創鄭得恩同台演出,另外還邀請到始終在不同領域發展不同劇場形式的黃鼎云當劇場顧問,可以期待的是,這次演出在劇場形式上一定會有更多元更豐富的展現。
變形,作為身分流動的隱喻
鄭得恩的家族史裡,不僅母系的親人一直都在不同的地方、也不時流動。同時,作為一個香港人,鄭得恩的祖父母都是逃難到香港,一住就是三代⋯⋯這些都是不能計劃的,命運一般的存在。再加上他自己在過去五六年,都沒有待在同一個城市,這堆疊的流散感,讓他不停反思自己在過的是什麼生活,又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今年,《方舟變形記》以「人類變形為其他物種」為核心概念,隱喻著身份的流動與轉換。這個概念來自於「人類的軀體與其他生物的軀體都可能有部份相同構造」的想法:「如果我們都與其他生物有些共通點,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位思考,想像我們一直墨守的生活,說不定可以用其他角度來呈現?」他發現,其實,人類文明一直都會在其他物種的生活方式裡,找到一些點子來協助自己的生活,比如說蜘蛛飛鳥如何織網築巢,可能會成為人類自己的建築靈感——既然如此,關於人類的身份建構,也應當可以在其他物種身上,找到一些有關我們命運的智慧。
選擇的自由,是面對愈來愈壞的世界,最強大的態度
《方舟變形記》並不是為了展演創作者找到的「對的思考方法」,而是希望給觀眾一個連接不同思想領域的示範,目的是讓大家都知道其實每個人的經歷、知識、以及那些未知與未學的智慧都是我們未來可以思考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有他們各自的態度,只要他們具備無畏無懼的想像能力。
至於創作主題密切緊扣今年臺北藝術節主題:I(do not)Belong To You,這個巧合,讓鄭得恩直言:「我認為,一個人選擇的自由,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面對愈來愈壞的世界最強大的態度。」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他說,自己最榮幸的就是有想像力的訓練,也有跟觀眾分享的平台,這個演出是希望呈現想像力為人們的身份建構可以帶來的自由,也強調自己相信:我們的生活態度可以選擇。
文字:劉芷妤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