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劇場《家庭浪漫》觀眾與演員共同創造真實人生

Editor's Note
2019 臺北藝術節眾所矚目的《家庭浪漫》,即將於 8/9-8/11 精彩上演,筆者參與了第一次的整排(註:戲劇演出前,將全劇從頭到尾完整的排演一遍,稱為「整排」),在不曝光劇情的情況下,她告訴所有無論是已經買票還是還在觀望的觀眾們,她的第一手觀察及劇團想藉由戲劇帶給大家的感動。

「團隊說所有參與排練的人都視同觀眾,所以過程中有可能受邀參與演出。」那天,出發前看到這個訊息,我直接背脊發涼,心想:「糟糕!」我以為我只要坐在旁邊,靜靜的思考、欣賞就好,徹底忘記《家庭浪漫》是個參與式劇場作品!

參與式劇場是一場觀眾與演員的羽毛球賽

導演洪唯堯曾在訪談中比喻,以往傳統的觀演關係,可能是演員與演員互相打羽毛球,但是參與式劇場則變成觀眾與演員之間對接。聽起來有趣、顛覆過往,更是打破劇場的「第四面牆」,但無論是對團隊,還是觀眾來說,都是一大挑戰。當「觀眾」成為演出的重要元素,甚至是變因時,雙方的即刻反應,都極其重要 ── 觀眾很怕,劇組也很怕吧?

整排在某個平日的晚間,我們搭著計程車前往永和的小巷弄。《家庭浪漫》團隊所在的排練場,就在一棟不起眼民宅的頂樓。樓梯直直向上爬,經過一戶一戶平常人家的大門,再推開一扇大門,到了!我興奮的說:「家裡樓上住一個劇團,感覺是個小說題材耶!」此時,晚餐時間剛過,外頭的桌子擺著還沒收拾的餐盒,煙沒完全熄,大家蓄勢待發。兩位導演穿著鮮豔的襪子、簡單穿著,向來參與整排的幾位觀眾們,解釋等會兒,大概會發生什麼事。

姊弟首次共同製作的劇場演出,加上導演身份的相處與磨合

導演洪千涵與洪唯堯,他們除了各自在劇場界佔領一地,他們更是姊弟。洪千涵所屬的「明日和合製作所」今年製作了 TIFA 臺灣國際藝術節有迴響熱烈的《半仙》;洪唯堯在的「進港浪製作」,近期與驚喜製造團隊共同發表了號稱臺灣版本《Sleep No More》的《微醺大飯店》。同在劇場界他們各自耀眼,但《家庭浪漫》是他們的首次合作。

除了是「導演與導演的合作」,更是名副其實的「姊弟合作」。兩人定了一個把「自己」放在非常非常前面的命題:家庭。透過佛洛伊德的理論「家庭浪漫」,去探索家庭該是什麼樣子、關係是什麼?再進一步套用日本近年新興的產業「出租情人」。為了讓家庭看起來沒有失能,我租一個什麼人來扮演,秀給別人看。擁有了基調,再加入兩人的特色 ── 沉浸/參與式劇場,建構出全新作品《家庭浪漫》。

觀眾共同參與可以成為劇中的眾多角色

一開始,參與的我們先填寫一張表格,說明自己的視覺年齡、星座、性別的基本資料,從這裡開始便是演出的一部分。透過資料自導自演的洪千涵、洪唯堯,將攜手媽媽劉慕琪,在舞臺上邀請他們所選擇的觀眾們成為他們的「出租家人/情人」,一起演幾場有趣、刺激的橋段 ── 所以,我成為洪唯堯的女朋友 10 分鐘。我不是「沉浸/參與式劇場」的粉絲,過往習慣好端端的坐在位子上,以既主觀又「想要」客觀的方式,觀察整個作品的進行。與演員互動、需要面對驚喜與未知,讓我沒有安全感,不太自在。

讓我誠實的告訴你:說不緊張、不害怕是假的,但好玩是絕對真心的。如此的體驗,要不是如此,誰能擁有?你說,有多少人可以和他們一家演戲呢!事後看見照片,更覺得一切珍貴。原來,這就是我以前不懂的 ── 參與式劇場的神奇魅力,又期待又怕受傷害,但放心,《家庭浪漫》不會這樣對待你;或說,姊姊洪千涵、弟弟洪唯堯和媽媽劉慕琪,會好好善待每個上臺的你,玩得開心又精彩。當你人在真正的劇場,有完整的舞台與燈光設計,你又可以實際的百分百參與,這是多麼難得的緣份與運氣呢?我都羨幕當天的觀眾了。

與觀眾一起協力共同創造彼此的真實人生

當然除了出租情人的互動橋段,《家庭浪漫》還有許多需要觀眾一起協力的設計,例如接近真實的家庭諮商,更可能是有些詼諧,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影像,或是難能可貴的一通電話。在各種懷舊的日常風景中,在幽默的筆觸下暗藏飽滿情緒。這是第一次的整排,許多內容是首次呈現,有些表演段落,甚至是連導演自己都沒看過的。在這樣小小的、距離接近的排練場中,情緒張力凝結又放大,我按耐不住,泛淚了幾次,或許有點誇張但「淚推」是貨真價實。

臺灣作家謝凱特在散文作品《普通的戀愛》中的〈兒子賊〉裡,曾寫:「我們這些成了賊的孩子,悄悄偷走父母的一小塊,而父母也悄然允許遭竊,相知不語,曖昧不明。」他說每次回家,總會去廚房拿一點香料,媽媽也包給他什麼菜,甚至是偷偷的去拿一條牙膏,所以說「每個孩子都是賊,多多少少偷走父母一點東西。」這是實體的,但抽象的亦然,我們「偷」來一點爸媽身上:性格、長相、價值觀,放到自己身邊,我們變得相像。

《家庭浪漫》便是透過一個家庭當作縮影,提供觀眾借鏡反思自己。除了可以更了解洪千涵、洪唯堯兩個人,作為創作者、劇場人其實是在爸爸媽媽與家庭中,如同謝凱特說的「偷了什麼」, 而影響他們現在的自我,觀眾更可以認識與挖掘陌生的自己找到共鳴 ── 像我,發現我喜歡參與式劇場。

文字:王新茜
攝影:林軒朗

不可轉載
2019 臺北藝術節
2019 臺北藝術節以「I (do not) Belong To You 我們(沒)有認同」為策展主題,邀請來自亞太及歐洲的跨領域藝術家,以及臺灣的年輕創作者,於 8 月 3 日至 9 月 8 日,推出 13 檔售票節目、4 檔免費節目、2 檔展覽。透過藝術及社會參與,呈現臺北的特色與活力,並讓所有市民一同思考「雖然我們不同,但我們如何在一起?」帶出彼此共同的理念,為臺北打造共享開放的未來社會。
2019 臺北藝術節以「I (do not) Belong To You 我們(沒)有認同」為策展主題,邀請來自亞太及歐洲的跨領域藝術家,以及臺灣的年輕創作者,於 8 月 3 日至 9 月 8 日,推出 13 檔售票節目、4 檔免費節目、2 檔展覽。透過藝術及社會參與,呈現臺北的特色與活力,並讓所有市民一同思考「雖然我們不同,但我們如何在一起?」帶出彼此共同的理念,為臺北打造共享開放的未來社會。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