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愛的樣貌,無關性向。你有愛的權力,但有愛的能力嗎?

Editor's Note
(2019/8/5):關於愛的面貌有千百萬種,無關乎性別、年齡、容貌,你是否也時常困惑著究竟怎樣才是愛?就讓我們一起回顧 Mrs.L 針對《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的影評,探究青春、情感、慾望的交織性,並因為觀看電影,不斷叩問究竟愛的本質為何。

無論今天你是支持同性情感,還是反對,這部片探討的都不是同性戀的自我認同。而是關於愛的一種面貌。

本片雖然是以兩個女生的相戀來敘述這段情感,從相遇到相戀,再成為彼此生活的伴侶接著走向分開。如果不看兩人是同性別,其實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情感模式,用同性戀的出發點只是更深刻了兩人在一起會有的艱難,以及最後分手的原因更顯得庸俗。

但當然不是要嘲諷同性情感因為現實而脆弱,反而更細膩的表演出兩人在愛情的投入,對比之後兩人之間的距離有多無奈。愛情常會多是女性在情緒上有比較強烈的表現,無論是熱戀還是失戀,更能鋪敘戀情的起承轉合帶來什麼樣的情況及情緒。

這點真的很棒,很多畫面都是演員的表情,透過那些表情可以揣測出每一個角色的想法,讓片長 179 分鐘的電影完全不感到冗長。即使節奏沒有那麼緊湊但也找不到多餘或拖延的情節。

※以下內文都是雷,尚未觀看的人請謹慎評估是否要繼續閱讀。※

女主角 Adele 是懵懂未知且正情竇初開的高一生,在一群女生小團體裡被發現與一個帥氣迷人的學長看對眼。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個人,但至少不討厭。我們在還年輕的時候,認識世界都來不及了,哪來得及認識自己。

在我們不認識自己的時候,在我們也不太知道愛情之於自己的時候該如何應對,交換喜好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替我們審核與這個人是否值得繼續認識下去。又或者,是替你已經想要喜歡的人,找到喜歡他的理由。

Adele 說自己什麼音樂都聽,就是不聽搖滾樂;迷人的學長也有迷人的特質,偏偏就是熱愛與她相反的搖滾樂。那時候的他們,哪會有「不適合就不要勉強」的觀念,有的人一輩子都不認為與一人相愛及生活,需要擔心兩個人的喜好完全相斥,即使他們有大多的時間在批評對方的生活態度。

他們約會,他們交往,Adele 答應了學長的喜歡,兩個人上床。就像偶像劇演的一樣,談戀愛不過就是這個樣子。可,擦肩而過的藍髮女子,成為 Adele 自慰時性幻想的對象。這一段只傳達出 Adele 的慾望,沒有多敘述她是否感到迷惑,卻將情緒轉換到她發現跟學長之間沒有更多的熱情,她發現自己根本不愛他。

男孩流著淚答應分手,她也難過卻沒有太久。就像我們總會有聽過「我不知道他算不算是前任耶⋯⋯」,確實有交往,但又好像不是真的談戀愛,與其他的戀情相比,就是不太一樣。

​藍髮的 Emma 與 Adele 重逢在滿是拉子的酒吧,直接的搭訕、強烈的意圖、慾望的眼神都在兩人的神情中流動。只是兩個人並沒有馬上選擇相愛,已經有穩定對象的 Emma 只是用美術系的才華為 Adele 畫了一張肖像,兩人都在對談中傳達這張畫是在彼此心中與眾不同的證明。

但已經大四的 Emma 無論是科系還是自己的喜好,對於哲學上比才高一的 Adele 來得了解太多,原本只在差不多水平的同儕中還算有些才華,可此刻的 Adele 對 Emma 產生更多的自卑或是景仰,似乎留下隱喻兩人的關係總有一天會失衡。

這段畫面很美,兩人在夕陽的倒映下目相交,沒有表情也沒有對話,卻可以清楚感覺到兩人之間的化學變化,彷彿有電流在其中流動。那就像看到初戀的蠢蠢欲動又不敢往前,即使知道兩人心意早如此明顯,但無論是已經有多年女友的 Emma 還是對同性戀一無所知的 Adele,兩個人就這樣停在原地,保持距離。

初戀也是如此,我們都還沒有經歷過,怎麼走怎麼回答,連到底對方有沒有動心都不知道如何察覺證明,一個不小心就誤會錯過。

他們沒有錯過,反而更密不可分。

可同儕的壓力在現實生活與電影都如此真實,但又如何?同儕的嘲笑、懷疑,甚至爭吵,只是更將年輕的 Adele 推向相對比較成熟,帶給她新鮮感、知識,及平靜快樂的 Emma。我們一直都以為同儕是了解自己的,畢竟大多時間都與他們在一起,可因為這樣才讓那些未經解釋的指控,讓她更需要另一個人的認同及陪伴。

電影裡 Adele 無論與 Emma 還是學長,對話總是少不了「哦我最喜歡 __ 」、「但我最不喜歡 __ 」。就像搖滾樂之於她和學長;生蠔之於她和 Emma。或許因為這樣才互相吸引,因為他們並不會因此失去對彼此的吸引力,更叫人想證明這些相反在他們之間不但毫不影響情感,更顯得與眾不同、更註定。

接下來近十分鐘的床戲,我是覺得很多餘。我更喜歡他們第一次接吻前,兩個人如此貼近的距離,不斷在眼睛與嘴唇切換的眼神,那情感的流動才更真實。過度的床戲即使是想表達他們如何渴望彼此且想取悅、滿足對方,但看來都更像是成人片。

但也徹底震撼本來壓抑的同性愛戀,性之於各種性別/性向配對,都一樣的,不會因為同性愛戀(特別是女性),就失去了沉浸性慾的資格。這也是我們對女同性戀常有的錯誤觀念,也是為什麼這部片能引起許多話題,卻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兩人在相戀之後,將對方帶給彼此的父母認識。此段可以看到家庭背景的不同,Emma 家庭的開明及親情間的緊密,四人間自然放鬆的對話;Adele 父母表面上的感謝 Emma 教她哲學,但話鋒一轉擔心起學藝術的 Emma 未來出路,甚至直接脫口而出問起 Emma 的男友背景,台詞表面是篤定 Emma 有男友,背後也表達 Adele 的父母是害怕他們之間是否有超出朋友的情誼,這樣的差異在兩人之間做明顯的對比,再再留下伏筆暗喻他們註定無法善終。

退去藍髮的 Emma 與成為老師的 Adele,藝術家與老師,看似沒有大不同,但卻又在兩方特質上顯得迥異。只是這樣就不能好好在一起嗎?

在 Emma 的世界裡,Adele 也發現自己的格格不入。兩個人從熱戀轉換成例行生活,Emma 還是期待 Adele 像她一樣,透過自己有天份的才華被世人看見,可 Adele 一直都還是那個不敢表達自己的女孩,從來沒有因為與 Emma 在一起而改變。就像 Emma 也不會為此放棄自己的畫家夢,關在兩人世界裡。

Adele 與同為老師的男同事發生關係,怎麼迴避仍被 Emma 發現,心碎的 Emma 用各種難聽的字眼傷害 Adele,對她而言只要兩人選擇廝守,就容不下任何一絲錯誤,就像她對藝術創作的堅持,她無法為了迎合市場而作畫。

Adele 當然心碎也失魂落魄,就這麼過著一直到他們重逢,兩人對彼此的身體還是如此渴望,可 Emma 知道愛情是必須負起責任,她已經選擇了另一個人,擁有了「家庭」,她與 Adele 的愛情在心中雖是遺憾,但她現在的愛情是一份家庭的責任。

對於 Adele 呢?她一直以為的愛情就是 Emma 給的一切,無論那一切是不是她喜歡的,無論她能為 Emma 做的只有燒菜煮飯,無論她是不是除了 Emma 沒有其他的朋友、生活。

這樣的愛情,也或許是一種愛情,但那真的是能夠長遠的愛情嗎?就像我們渴望曾經非常美好的愛情,希望能夠破鏡重圓,可會不會復合之後,彼此早已不是當初的自己了,兩個人早就走遠。這樣的復合,都只是為了彌補、掩蓋當初失去的心碎罷了。

我們在愛情裡最大的問題根源,往往都是透過與這個人的相愛,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若今天這份感情無法延續,你就會認為自己毫無活下去的意義。

我們讀書,我們結交朋友,我們考試畢業找工作,這些原來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有沒有人愛你?

這樣的相愛,唯一交流的就是化學反應帶來的激情,消退之後用「變成親人」當作藉口,掩飾這段感情到底有多空虛。最後分手再繼續下一段感情,然後重蹈覆轍。

不可轉載
Mrs.L
說故事的人。說著速食愛情的故事;說著公主病的故事;說著工具人的故事。生理女性,年齡是謎,喜歡攝影跟吃甜點;性向是謎,戀愛經驗無以奉告,用第三人稱在找戀愛對象。
說故事的人。說著速食愛情的故事;說著公主病的故事;說著工具人的故事。生理女性,年齡是謎,喜歡攝影跟吃甜點;性向是謎,戀愛經驗無以奉告,用第三人稱在找戀愛對象。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