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台灣的街頭巷尾都是很棒的語言環境,或許,或許或許可以改變我們一直以來補習成自然的教育體系,儘管從小到大師長父母總是要求我們的課業成績,但英文從來不是一門科目,紙上拿到高分不等於談吐同樣流利自如,台大經濟系畢業的 Jay 在大學長假體驗自助旅行,那次的經驗中他切實的認知「語言」不只是工具也不單單是人們所稱「通往世界的橋樑」,語言帶給你的是能夠清楚感知不同文化的思想交換彼此觀念的價值,而環境及學習方式更是相輔相成的精髓。
第一次參加 MyDearTeacher 的時候,我是出於一個不願意畢了業後就忘記所學的動機而參加,六個學生搭配一位外國人用英文討論電影,不教英文,而是用英文製造教者與受者的溝通介質,我很喜歡二十世紀美國建築師路易斯.康所說的一段話,“Schools began with a man under a tree, who did not know he was a teacher, discussing his realization with a few, who did not know they were students.”—Louis Kahn。
又如高中國文必讀的「師說」,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我覺得是平等的,老師從來只是比學生早一步悟道的人,並沒有因此有所謂的威嚴或是優越感之差 MyDearTeacher (之後以 MDT 簡稱)製造了這樣的環境提供給想學英文,用英文學習自己興趣,每一位外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或是相關背景,可以用英文學攝影、做菜、插畫、品酒、運動競賽、討論電影、逛美術館遊走街頭暢談文化等等。
一開始的 MDT 從試驗到執行遇到了各種困難,因為台灣目前沒有辦過像這樣性質的活動,要不是補習班就是一對一的語言交換;經過一次次的測試磨練,甚至將整批不適任的老師換掉,Jay 都只為了創造更好的 MDT 讓每個外師與前來學習的人能共享對方身上的價值,並讓這種學習方式傳遞下去,在 MDT 學習的經驗,因循著每一次課程邁進,感受到自己和語言運用的結合,讓我想到之前聽 TED 演講英國女演員譚蒂紐頓(Thandie Newton)說到:「可以真正感受到自我是因為存在,在忘我的當下。」
今年新年新希望有寫到「英文進步」的,快加入 MDT,享受每個忘我開口學習的當下吧!
Embracing otherness, embracing myself
http://www.ted.com/talks/thandie_newton_embracing_otherness_embracing_myself
更多關於My Dear Teacher:My Dear Teacher粉絲專頁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