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26.2015

在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工作日記 (一)

小時候對「瑪格南攝影通訊社 Magnum Photos」的印象只停留在書店裡一本又一本的黑白攝影書裡,不論是戰爭的紀實畫面、或者街頭場景、還是人物肖像,對我來說都只是別的世界的故事而已。自從拿起相機走上這條路,一個一個瑪格南攝影師,還有他們的故事,就不斷地以一種猛獸般的衝擊,改變了我觀看的方式還有攝影思維。完成了碩士學位以後,因為教授的推薦,我加入了瑪格南工作室的紐約團隊,成為短期 Archive 助理,真正的認識了瑪格南攝影通訊社。

Daily Documentary Photos

瑪格南是一個由攝影師所擁有的團體,有紐約、巴黎、倫敦以及東京四個分部。每年的年會,攝影師會共同篩選來自世界各地上千個作品集的 submission,討論及票選能獲得瑪格南「提名」資格的候選人,這個篩選過程非常嚴格而且神秘,除了攝影師之外,所有外人,甚至工作室員工都禁止進入。有些年會選進一個或是兩個候選人,有些年一個都沒有。被選進的候選人,必須在三到五年內,提出第二次的 review 申請。通過這個 review 以後才能正式成為瑪格南攝影師。盧塞爾.米勒 Russell Miller 出版過的書裡有記載了一些瑪格南攝影師在年會中的百態,有的互相吼罵,有的拳打腳踢,都相當精彩。

Picture02

在瑪格南工作其中一個最棒的地方,除了常常能拿到紐約特別展覽的 VIP 名額,再來就是能跟著攝影師們學習。平常除了掃描底片還有一些文書編輯,也會東奔西跑瑪格南攝影師的私人工作室或者住所。

Daily Documentary Photos

Daily Documentary Photos

在這裡分享其中一些小故事給大家。

【Bruce Davidson】

Bruce Davidson 的私人住所位於紐約漂亮的上西區,已經高齡 81 歲的他平日並不常在瑪格南的工作室出入,偶爾在攝影師聚會的時候他會穿上吊帶褲、戴上最體面的帽子,攜上漂亮的妻子 Emily 溫柔的走入人群裡。有一天爲了去拿即將出版的攝影集的底片,我有幸受邀到 Bruce Davidson 家,除了能親眼見到這位名聲氣魄都破表的攝影師,還能參觀他的居所、工作室和暗房,真的是日常煩悶工作裡超棒的小小 getaway。

我拿著ㄧ大杯醒神咖啡狼狽的走在早晨優雅的紐約上城,快步走向便條紙上寫的地址。門前管理員著裝古典的制服,在詢問我的來意之後爲我把大柵門推開,我看見 Bruce 的夫人 Emily 向我走來然後親切的領我上樓。她告訴我他們夫妻兩從 1950 年左右就買下了這個房子,大樓牆上的青銅窗看的出年代的走逝,陽光打進這個擺滿相片的房間,浮塵帶起時光,從 30 年代流向此刻,我興奮的到處摸摸看看,幾乎忘了自己還在工作。Emily ㄧ下幫我沏茶ㄧ下帶我參觀他們徒手搭建的暗房、展房和工作室,Bruce 拿起當年跟拍馬戲團的歷史,還有自己和夢露交手的風光。在夢露跟蓋柏最後一次的電影現場,Bruce 說幾個馬格蘭的攝影師當時都加入了記錄與劇照拍攝的工作,夢露一笑,整個片場都要昏倒了,「她真的好美」。The Misfits 殺青後他沒有再看過夢露,夢露還有蓋柏也都相繼過世,成為他們兩個的最美遺作。

歐巴馬的夫人、布萊德彼特、拳王阿里,ㄧ列列他鏡頭下的肖像都長年陪伴在他身邊,他眼光閃爍著一邊說著過往一邊沈浸他與他們的故事裡沒有回來!

他是經典也創造了經典。

Daily Documentary Photos

Daily Documentary Photos

【Davidson 的 SUBWAY】

很多人對紐約的印象裡一定有一條擁有百年歷史的地鐵,又髒又臭還常常誤點。這些地鐵線路張牙舞爪的延伸到曼哈頓、皇后區、布魯克林、法拉盛甚至更遠的地方,載著所有這個城市人和他們的喜悅疲憊痛苦傷悲,往來在生活和工作之間。

Bruce Davidson 在 1982 年出版過一本非常有名的攝影集 “Subway”,捕捉了紐約地鐵上的人生百態,很多現代攝影師都是受到他的啟蒙,而持續記錄著這個城市的鐵路與所承載的故事。

Davidson 1982 年出版的這些照片,整體亮度普遍都偏暗,敘述著紐約地鐵在那個年代的詭譎以及不安。今天早上工作室接到 Davidson 助理的電話,她說 Davidson 希望更新所有這本 “Subway” 在馬格蘭檔案裡的原始照片,而更換的照片和原始照片相比,亮度調升了至少 30% 以上,雖然有些黑暗處的細節因此變得明亮清楚許多,但是照片的氣氛卻已經有很大不同。

我的上司出生在紐約,他說記憶裡那個年代的紐約地鐵比現在還要糟糕:髒、臭、偷、拐、搶,車廂很暗又亂。Davidson 在當年出版的攝影集裡也提到,為了拍攝,他每天必須早起晨跑鍛鍊體力,不只是為了要扛沈重的器材在車廂裡拍攝好幾個小時,更是為了要隨時提防危機發生。

我的上司因此跟 Davidson 的助理爭執了一下,他認為 80 年代的原始照片比較能表達出當年地鐵的故事,希望能維持原先的版本。但是高齡80 歲的 Davidson 有著自己身為攝影師的執著和堅持,所以最後我們還是替他更新了檔案庫裡 “Subway” 的所有照片。

照片調整過後在意義上或視覺上的差異評價,當然因人而異,我個人也比較偏好原始的檔案,讓黑暗中的細節能若隱若現的陳述著混亂,但對於 Davidson 來說,這些照片不只是代表著紐約地鐵紀實影像的指標,更是他投注心血和感情去創造出的歷史畫面。他在拍攝途中,目睹過列車駕駛的窗戶被青年用石頭砸毀,玻璃碎片刺進駕駛眼睛血流不止,造成整輛列車癱瘓,也歷經過在列車上被拿刀抵著脖子相機被搶走。 (他報完案後,竟然拿出另一台相機繼續拍攝)

他在接近 30 年後,突然修改這些曾經誓死捕捉到的影像,絕對有自己的理由,我們尊重他的決定。

Daily Documentary Photos

Daily Documentary Photos

馬格南辦公室的工作親密感

瑪格南辦公室的紐約分部總共十個人,工作環境非常輕鬆,也很舒服。我的主管已經在瑪格南服務超過十年,他常常會跟我們分享這些攝影師私下有趣的小故事,包括當年美國 911 恐怖攻擊當天,在慌亂的工作室裡,大家從冷藏室拿出所有的底片,交給辦公室裡所有的人要大家立刻出去拍照,從各種小巷細縫裡偷溜進已經圍起封鎖線的現場。

另外,每年六月底,夏季初的時候,馬格蘭所有在世的攝影師,都會挑選幾張自己最喜歡、也最能代表自己攝影風格的作品,再由馬格蘭辦公室的人選出最終一張,作為這年 “Square Prints” 活動所販售的照片。所有的照片都是正方形 6×6 大小,每張照片都有攝影師的親筆簽名,照片背後也寫著這張照片背後的美麗故事,是讓負擔不起馬格蘭攝影師高價作品的攝影愛好者,能夠收藏現今還在世的 52 位馬格蘭攝影師作品的機會。

Daily Documentary Photos

我無法選出一個「最喜愛的馬格南攝影師」,對我而言,每一個攝影師的作品與他們的性格、人生故事,都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也許從前真的是時代造就了英雄,他們在攝影被創建的時代成了先鋒,在誰都看不起攝影能擠身進入藝術領域的年代,他們扛著相機做著自己能做、該做、想做的事,直到被社會尊重,讓攝影作品的價值呈現同於ㄧ個攝影師的骨氣、生命經歷與人生。

我很幸運能成為瑪格南辦公室的一員。

Ancajaier 章潔 Facebookwww.facebook.com/theancajaier
Ancajaier 章潔網站www.ancajaier.com

不可轉載
Ancajaier 章潔
臺北出生的紐約藝術家/旅人/攝影師,用眼神說一些生活的意外。現兼職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Magnum Photos 紐約分部
臺北出生的紐約藝術家/旅人/攝影師,用眼神說一些生活的意外。現兼職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Magnum Photos 紐約分部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