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24.2015

相對於全球與中央的小日子

林怡秀.台北

成都,一處位於中國西南部,自古以經濟、商業、人文薈萃聞名的亞熱帶丘陵盆地城市,在歷史上,此處因少有國內戰亂與國外殖民的侵擾,相對於中國中東部而言更完整地延續了文化脈絡,而其宜居的氣候與環境,也造就了人民閒適的生活步調以及對於文化藝術的需求。1970-1980 年代由四川美術學院(簡稱「川美」)出發的「傷痕美術」與「鄉土美術」,使得當時代的美術現象自理想主義移動到對於大時代現實命運的描繪與關注,胡永芬表示:「從今天的角度返視,這種審美意識與價值觀的轉變,可以視為中國當代藝術發軔的先聲」,而當時的藝術先行者的聚集之地卻非川美所在的重慶,而是成都。這種藝術聚眾在近數十年來逐漸成為一種極有默契的空間氛圍,在周春芽、郭偉、趙能智、楊冕一行人以機場路旁的廠房為工作室開始,發展出了藍頂美術館以及以此生根、極富親密感的藝術家生活圈。 

舒昊 Shu Hao窗 2013 Windows 2013 綜合媒材 149 x 118cm 2013 關渡美術館提供-1

2004 年,魯虹於深圳美術館策畫的「居住在成都」展,乃以成都藝術群體做為中國當代藝術版圖史學意義研究的第一個活動,並持續在 2005 年新加坡斯民藝苑(Soobin Art Gallery)延續相關討論;去年底,由胡永芬策展、關渡美術館與成都當代藝術協會共同策畫舉行的「居住在成都」展邀集了 22 位來自成都的藝術家作品,此次的參展藝術家幾乎皆生活、工作於藍頂藝術區,或與該處有一定的交往關係。胡永芬在觀察成都創作者的生活狀態及作品特質後,找出了一關鍵字:「小日子」,她形容這是:「從意識、價值、到題材上,輕、微、簡、小的日常,相對於全球與中央,一種在地力量的涵養與生息」,她所說的「小日子」,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狀態,她表示「『小』是一種很容易被當代的商業行為或流行文化騎劫的概念,如果將之去脈絡化,它代表的生命力容易枯竭並且變得庸俗,因此我們要將它塞回它既有的時代脈絡與社會關係來理解,才理解到這代表的,是一種忙裡偷閒、苦中作樂之必要,也是一種生活智慧,更是人生最基本的反抗姿態」。「居住在成都」一展所要表達的是一種相對於中國目前藝術創作的「主流」視線(特別強調數量或在視覺空間佔領),這個位於內陸地區的城市有別於首都與沿海眾城的發展方法,位居於此的藝術創作者自有其獨到的生活與品味方式,而當這種狀態流入創作中時,「創作者所蓄意顯微、精緻描繪的小日子之妙趣,正是他們尊嚴與存在感之所在,小之於大,不必然是對抗,但一定有這樣的張力存在」。

吉磊 Ji Lei環形儀式 Ring Ceremony 壓克力顏料、畫布 210 x 270cm 2012 關渡美術館提供-2

 

不可轉載
《典藏.今藝術》是一本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的藝術專業期刊,包括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等等,都是我們常態關注的重要面向。在取材上,台灣藝術生態的發展為我們的終極關懷,而由此推衍至與我們關係密切的華人藝術生態,以及世界各國藝壇的現狀與趨勢,也很自然地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範疇。在風格屬性上,我們希望提供給讀者的是真正經過組織與沈澱的優質資訊,在每期的專輯與各項專欄、專文的策劃都是朝此方向進行。期能以深入淺出的內容,對於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有所貢獻,同時也能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與享受藝術世界的橋樑。
《典藏.今藝術》是一本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的藝術專業期刊,包括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等等,都是我們常態關注的重要面向。在取材上,台灣藝術生態的發展為我們的終極關懷,而由此推衍至與我們關係密切的華人藝術生態,以及世界各國藝壇的現狀與趨勢,也很自然地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範疇。在風格屬性上,我們希望提供給讀者的是真正經過組織與沈澱的優質資訊,在每期的專輯與各項專欄、專文的策劃都是朝此方向進行。期能以深入淺出的內容,對於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有所貢獻,同時也能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與享受藝術世界的橋樑。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