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20.2014

轉出童年美好的時光 – 音樂盒

在以前,音樂盒可以說是一種讓抽像的音樂,變成實體化的物體,簡單的音階購成,卻足以讓我們回憶起美好的時光,這可能也是這兩三百年來,音樂盒都是最美好的收藏物件之一的理由。

音樂盒,又名八音盒或自鳴琴,最早的起源可追溯至14世紀文藝復興時代,是為了鐘塔的報時,將教會鐘樓裝上的機械裝置。在當時歐洲的教會,以鳴鐘的方式來報時,最早為人工敲擊方式執行,後來人們將針狀物體裝上圓筒,讓圓筒旋轉時撥動機械的構造,搭以數個不同音色的鐘,利用槓桿原理來讓鐘發出聲響。這種裝置名為「Carillon」,也是音樂盒構造最早的雛型。至今保存最古好也最完好的Carillon,是1381年所建,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鐘。

musibox-003

15世紀時,德國紐倫堡的錶匠「彼特漢連(Peter Henlein)」發明了發條式鐘錶,發出規律的鐘聲是其最重要的機能。

而將Carillon發出音樂的構造裝至鐘錶取代鐘錶原來的聲音,就是音樂盒誕生的契機。

把幾個發聲裝置並列調整音調,轉動圓筒,讓圓筒上的針帶動音錘,進而發出旋律,讓音樂取代鐘錶的聲響來報時,這是是音樂盒原始的基本構想。由於製做方式繁雜,需要大量的手藝工序,早期的音樂盒其實相當的昂貴,只屬於貴族的賞玩物品。

直到1796年,由瑞士日內瓦的一位錶匠「安托·法布爾(Antoine Faver)」開發了圓筒型音樂盒,這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音樂盒。

musibox-002

安托·法布爾利用「圓筒」和「調好旋律的金屬梳齒」,透過金屬片彈撥讓其發出音樂。他發明在金屬圓筒上鑲嵌突起物,藉由旋轉圓筒來撥動不同長短的金屬簧片,奏出美好的旋律。這種運用發條發出清脆音樂的樂器,曾經大大的風靡了荷蘭與比利時等地。而將體積極度縮小的技術,也為音樂盒的形式帶來革命性的轉變,如同瑞士本身擅長的精密機械工業「鐘錶」一樣,音樂盒也變成瑞士獨霸的產業之一。隨著技術進步,到了1830年,音樂盒製作的重點也轉為音樂的再生技術了。

 

音樂盒的發聲來自於機芯與共鳴體。機芯是由音梳(comb teeth)、金屬圓筒(cylinder)、發條(clockwork)等三個部份組成。而音樂盒的外觀就帶有著音箱的功能,能將聲音放大。

機芯內的金屬圓筒,功用就像五線譜,圓筒上方的突起物就是音符,用來撥動音梳;音梳顧名思義,長得像梳子一樣,由長短不同的鋼製簧片組成,用作做成不同音階,較長的發出高音,較短的發出低聲;圓筒由上發條產生動力來運作,藉由各種齒輪的組合讓圓筒持續的旋轉,進而由突起物撥動音梳,讓其敲出聲音。音梳發出的震動在盒內空間產生共鳴,讓聲響變大,再由金屬或木頭等不同材料傳達出不同的音色。

musibox-001

音樂盒的原理,其實影響了電子音樂的發展,1876年美國的艾奧利安(Aeolian)公司發明「自動彈放鋼琴」,他是以鋼琴捲簾紙(Piano Roll)來記錄音符的時間,如同音樂盒內金屬圓筒上的突起物一樣。

1878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後,一直到了1901年李·德佛瑞斯特發明真空管,錄音技術才開始廣泛地被使用。在這以前,不少鋼琴家都曾經透過這種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演奏。而這種鋼琴捲簾紙的記錄法,在現在也被應用到音樂數位介面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IDI檔。

musibox-004

不可轉載
Chord&Major
原創於台灣的耳機品牌 Chord&Major,以音樂學為基礎,關注所有音樂表現的關鍵因素,主打深入研究音樂曲風的「調性耳機」。
原創於台灣的耳機品牌 Chord&Major,以音樂學為基礎,關注所有音樂表現的關鍵因素,主打深入研究音樂曲風的「調性耳機」。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