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22.2014

聲音與空間的交互,現場聲音藝術表演:失聲祭88

我們很難想像,一場表演是如此的跳脫我們平常對表演的想像,沒有吉他或歌唱旋律,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物品包括人體所發出的聲響;配置不是木吉他鼓貝斯,而是散落一地的道具們;甚至連彩排都沒有,一切都是全然即興的。可在這裡就是如此,第八十八次《失聲祭》。

 1

失聲祭,Lacking Sound Festival,由姚仲涵發起,早年由幾位藝術家自費籌辦,後來申請補助、開始收取入場費,今年已經辦到第八十八場。失聲祭不只是場表演,而是一個平台,一個非常寬廣而自由的平台:提供創作者一個不受限勇於表現的舞台、讓觀眾有機會接觸聲音藝術,拉近聲音和社會的距離。

這一次的失聲祭有四位藝術家參與,分別是劉芳一、吳修銘、David Toop和Yannick Dauby。David為倫敦藝術大學聲音文化與即興系主任及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聲音策展人,曾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並多次應邀赴東京、北京及倫敦各地美術館演出,同時也為《The Wire, The Face》等雜誌撰寫專欄。澎葉生(Yannick Dauby)則出生於法國,是一位聲音藝術工作者。他的創作和研究從音樂開始,並延展極廣:即興演出、電子原音音樂(electroacoustic)編曲,以及人類音樂學。

場地也很特別,選在空軍總部舊址。晚上七點,我們踏入了一片漆黑沒有路燈的空軍總部舊址,正在尋找鋁廳之時旁邊一張小桌子售票人員放著音樂叫住我們,買了票帶領我們往唯一的光源鋁廳入口,一走入眼前即是成波浪狀與天花板等高的巨大鋁板。

IMG_2192

遲到了一點點,劉芳一的表演業已開始。他用各種器具加上人聲來表演,例如透過水管講話、發聲,再透過電腦loop不斷重複、疊加不同聲響,甚至用鋁板來演奏。

第二位表演者吳修銘則是以電腦為主,再加上收現場的一些環境音效,製造一種反饋呈現給觀眾。


最後就是David Toop和Yannick Dauby合作演出,雖說是合作演出,但兩人事先完全沒有討論過演出的內容究竟會是如何?所有即興的合奏,所倚靠的皆是耳朵的聆聽、對空間和氣氛的掌握。

 

IMG_2197

 

前半部分是David Toop的獨自演出,他的座位以及電腦前方的半圓形空間內地上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物品,不只是吉他或笛子等樂器,還有一些小物品、馬達,甚至一只巨大蘆葦還有宣紙,這些都是他用來發出各式聲響的道具。時而擺弄著道具、時而吹奏長笛發出不連續的音階,甚至把馬達掛在竹子上敲擊出聲響,甩動紙張傾聽它在空氣中發出的聲音。

IMG_2203

 

眾人都沒注意到之時,Yannick已悄悄出場,配合他用自己的方式開始表演。這場表演是時而激動時而安靜的,觀眾們專注看著兩位表演者與空間和這些聲響互動的方式,氣氛微妙的改變。

 

IMG_2212

 

最後,聲響漸漸消失,一切回歸安靜,David點點頭、放下雙手,觀眾們開始熱烈鼓掌。

不可轉載
kelly
吉他手/工程師。 拿一把雙線圈的telecaster,喜歡post-rock, black metal和psychedelic rock。 為什麼叫電供爆炸?因為天空爆炸,也因為團員的電供真的曾經在危急時刻壞掉。
吉他手/工程師。 拿一把雙線圈的telecaster,喜歡post-rock, black metal和psychedelic rock。 為什麼叫電供爆炸?因為天空爆炸,也因為團員的電供真的曾經在危急時刻壞掉。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