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13.2013

驚人巨型招牌─太陽能方舟 Solar Ark

???????????????????????????????

/TANG

給自己一個理由,往外闖 – 任何一個關鍵字 ,包括『爽』!

而我們選擇 — 流浪於綠色生態建築之間的行旅 —

— 作者 Yean. / Tang.

在日本的最後一個城市─名古屋,原本只待三天,我們就要離開日本前往義大利─羅馬,但是位於崎阜縣新羽島─Solar Ark『太陽能方舟』,這個案例,距離名古屋需要1~2小時的新幹線車程,我們在三天內的名古屋行程中無法延伸造訪的,所以Solar Ark此案例只好作罷;在準備搭機離開日本當天,萬萬沒有預料到,我們搭的班機將在北京轉機,但由於沒帶到台胞證,日本航空公司不允許我們辦理當地落地簽,在幾回合的溝通拉鋸中,我們錯過班機。經過幾番波折,為使後面2個月已定的行程順利,我們只好改變我們的計畫,繼續停留5天名古屋,想盡辦法與德國的行程搭上,只好犧牲我們最想去的義大利了(淚奔…)。  

我們從名古屋搭乘名鐵本線到笠松再轉乘至新羽島站,其實它已位於岐阜縣的一個小城市,沒有繁華的交通樞紐,SANYO的Solar Ark『太陽能方舟』就坐落在這樣陽光充裕的郊區中,公車行駛不到十分鐘,遠處便清楚望見這座黑色龐然大物就矗立在只有廣大的農田和廠房之中,形狀有如圓潤的上弦月乾淨俐落,非常搶眼,興奮之際,也終於抵達。接待我們的是一位新任經理,由於沒有經過學校單位正式申請,也無法湊足人數,裡面的教育館,我們並沒有能夠進去,但是我們還是經由他們的介紹透徹的得到完整的Solar Ark資訊與成立始末。

DSC07900

圖/從公車上可以明顯看到黑色龐然大物,就是我們這次的目標 /YEAN攝

在我們慢慢走近時邊想著這會是什麼樣子的建築物呢?越是接近它就越覺得…,「咦~~~~~~~~」怎麼會只有一面,背面空空如也…,在經過經理的詳細介紹後,它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廣告招牌』喔!是SANYO集團(三洋電機株式會社)進行能源開發事業兼具打廣告的行銷策略;想必大家對於這座Solar Ark上面寫著大大“SANYO”這名子並不陌生吧,但其實我們後面幾座廠房並不是SANYO集團擁有的,因為企業界實施異業結合與學校結合這樣的關係,所以是三洋電機株式會社與Jones Lang LASALLE Facilities(仲量聯行股份有限公司),代為管理並提供中小學校的教育及參觀活動,三洋電機則是將這座Solar Ark所產出的電力免費提供給Jones Lang LASALLE Facilities(仲量聯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作為使用,並提供技術支援及光電板維修…等服務,聽起來真是個很不錯的交易吧?!

DSC07818

圖/慢慢走近觀察時驚覺它不是建築物呢! TANG/攝

DSC07810DSC07858

圖/背面滿是結構 TANG/攝

DSC07828

圖/大大的“SANYO”,原來是個巨型招牌 TANG/攝

 

這個大型的『太陽能方舟』全長315公尺,寬13.7公尺,高就有近10層樓這麼高喔(37.1公尺),

相當驚人!上面佈滿了太陽能板,共有5046片,重達3000噸,巨大的結構體,使用比普通鋼材強的結構用鋼材支撐,強度比一般強度高出1.5~2倍,把方舟撐起來,感覺上像是飄在半空中一樣。

DSC07901

圖/這位 別宮直貴經理相當親切帶我們走完園區 TANG/攝

別宮直貴經理也與我們聊了許多公司對於能源的合作與教育策略。

那我們來談談,這樣巨大的『太陽能方舟』,究竟可以供應多少電力呢? 總共5046片光電板,一片光電板尺寸為W1,320mm×H895mm×T35mm,重量15kg。設置方式是面向南偏西20度,仰角傾斜81度,這個角度是計算過的喔,是當地吸收太陽能量最多最適合的角度;串連6片太陽能板,組成841個電路,最大輸出功率630kW,相當於日本一般住家20間1天的用電量;推側全年發電總量53萬kWh。若只是用住家用電來轉換,確實是提供相當大的產值喔!!

 

DSC07835

圖/人與方舟的比例 TANG/攝

DSC07834

圖/佈滿鋼材的結構體 TANG/攝

如果有申請金氏記錄它會不會是全球最大的廣告招牌呢 ?!

 

 

-文字與照片有版權所屬,不得善自拷貝使用-

 

不可轉載
Yean
YEAN,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生,參與生態校園復育、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等計畫,2009開始持續走訪上海、日本、德國、荷蘭、丹麥、瑞典、美國、新加坡等綠建築,關注與自然環境共生之建設,更在乎台灣未來對於生態景觀及綠建築建設與發展。
YEAN,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生,參與生態校園復育、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等計畫,2009開始持續走訪上海、日本、德國、荷蘭、丹麥、瑞典、美國、新加坡等綠建築,關注與自然環境共生之建設,更在乎台灣未來對於生態景觀及綠建築建設與發展。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